國家重點學科:比211、985、雙一流更有價值的高考志願參照指標

國家重點學科:比211、985、雙一流更有價值的高考志願參照指標

除了每個省區的高考總分前三名,其他分段的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似乎都得委曲求全——中國的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非常有限,除非分數高到凌絕頂的程度,很難做到院校、專業、城市三者的隨心所欲,多數考生只能委委屈屈、有得有舍地兼顧,所以,“考大學應該優先選院校,還是優先選專業”就成了恆古難題。考上了一流院校的末流專業,擔心學不到真才實學;選擇了普通學校的強勢專業,又怕牌子不響亮,在未來競爭中落於下風。

近年來,隨著211、985、雙一流等標籤的深入人心,一些考生簡單地認為這些標籤之下肯定就是好大學好專業,於是盲目按圖索驥,往往產生事與願違的結果。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為人,中國更沒有所有學科一騎絕塵的大學。即便是頂尖位置的985也有軟的如爛泥的軟肋。當然,普通學校裡也有高人。問題在於如何選擇和平衡。我認為,以國家重點學科為參照體系,結合其他要素規劃高考志願,應當是一種便捷、穩妥的思路。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我國目前教育科研的各個領域根據其學術性質分為理、工、醫、農等學科門類,每個學科門類內又劃分若干一級學科,每個一級學科又根據實際學科的內涵分為若干二級學科(或稱專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一些單位的學術水平、科研成果、師資力量、在國內外的地位和聲譽突出的學科,評定為國家重點學科。因此,高校重點學科的多少,直接反映這個學校在全國高校的學術地位、科研水平及培養學生的質量。清華為什麼牛?原因之一就在於清華有22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5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比河北、河南、山西等幾省所有高校的總和還多出好幾倍。

目前,中國的國家重點學科分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和重點培育學科。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係,一般一個一級學科下都會分設幾個二級學科。如果一所大學的某個學科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則說明該學科的整體實力比較強,其下相應的二級學科實力都不錯,比如,北大的數學是一級國家重點學科,那麼可以說北大在數學上的整體實力都很強,相應的基礎數學、應用數學、計算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運籌學與控制論等二級學科都是一流的;如果一所大學的某個學科是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那麼只能說明該校在某一方向、某一領域比較強,在整個一級學科下實力還不是很強,比如,新疆大學的應用數學是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但是數學並不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則說明它只在應用數學方向實力不錯,但說明不了整個數學學科的實力;國家重點學科培育學科則是在2007年國家重點學科評選時實力稍遜於二級國家重點學科,但在國內仍屬領先水平的二級學科,也將獲得國家相應的建設支持,有望在下屆評選時晉級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國家重點學科:比211、985、雙一流更有價值的高考志願參照指標

當然,我國目前只有面向研究生以上層次的重點學科評估,在學士、碩士、博士及博士後的完整教育體系中,從國家重點學科中直接受惠的是研究生及更高學歷者,而對本科重點專業的評估還是空白。因此,國家重點學科和本科專業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但是,絕對不能因此認為本科生不能從中獲益,實際上好處還不只是一點點:國家重點學科無論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學水平、學科建設、社會影響都是名列前茅的,實力非常強,不僅高水平的老師可以給本科生開課,如果重點學科的資金和科研項目充裕的話,部分本科生也有機會參與其中,鍛鍊自己的科研能力,理工科專業在這一點上受益更明顯。另外,有些院校越來越注意利用重點學科資源播惠於本科生。

為什麼說這種思路比呆板地按照211、985、雙一流名單“隔著布袋買貓”更靠譜呢?原因很簡單,211、985院校的強項和國家重點學科名單有高度的吻合性,其軟肋之所以是軟肋,就是缺少國家重點學科等優質資源的支撐。至於雙一流,目前尚處於規劃階段,其效果在未來而不是現在。

國家重點學科屬高校中的稀缺資源,地方性大學或二本院校在這方面一般都是空白。此時,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考察學校擁有的省部級重點學科,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學校的實力。

國家重點學科:比211、985、雙一流更有價值的高考志願參照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