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说起三国,很多人肯定想到的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这些比较出名的大人物,而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人物,因为被夏侯淳几回合斩下马。而被定义为三流将领,这个人叫徐荣。但是《三国演义》你能信多少呢?真正的历史上的徐荣,可是击败曹操,暴打孙坚的厉害人物。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徐荣是三国时代军事家,辽宁辽阳人,是东汉末年名将,为董卓部将。 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于汴水之战中击败曹操的独立追击军,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在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的命令与李傕郭汜交战,因部将胡珍投降,寡不敌众,于新丰之战被击败,战死在乱军之中。历史上关于徐荣的记载很少,但他战功卓越,屡建奇功,这些事实不能被遗忘。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公元191年,当时的长沙太守讨伐董卓,董卓派出了徐荣和李蒙,徐荣在梁东和孙坚打了场遭遇战,结果击溃孙坚,生擒了颍川太守李旻。孙坚的战绩在三国前期,那是有目共睹的,几乎是无人能出其右,一路领兵杀尽洛阳,打得孙坚竟然想要联姻求和,可以想见,徐荣击败孙坚,其领军能力和遇到遭遇战时的指挥才能,是不容小觑的。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而在梁县东部,孙坚再次败于徐荣之手,部队被打散,其本人也一度被围,孙坚突围而出后,只有数十名骑兵跟着他,徐荣统率骑兵五千人再次攻,孙坚狼狈而逃,将自己常戴头巾脱下,交给亲近的部将祖茂。祖茂戴上头巾,成功引开徐荣追兵,孙坚才得以脱险。不可一世的孙坚,又败给了他的老对手徐荣。

同样是公元191年,徐荣在荥阳汴水还打了另外一个胜仗,而这次的对手,是一代奸雄曹操,曹操的综合实力,相信了解三国的人都是明白的,我就不多说了,和孙坚一样,是同时代的佼佼者,谋略带兵都是非常厉害,而两人都败在徐荣手上,此不可谓之巧合,而是实力,徐荣确实有两把刷子。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汉初平元年,曹操召集18路大军,誓要消灭董卓。但由于同盟军内部各自为战,曹操只得自己带兵前往追击董卓。徐荣击破曹操,而且不只是击破,曹操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曹洪舍命相救,一代枭雄恐怕要归天于此了。

“荣见太祖所将兵少,力战尽日,谓酸枣未易攻也,亦引兵还。”(徐荣见曹操虽然兵少,但酸枣不易攻下,于是,率军返回)这一句,足够说明,徐荣是一个胜而不骄的理智之人。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董卓死后,徐荣归附朝廷,后奉王允之命出战凉州军,面对杀回长安的凉州军李傕、郭汜,徐荣不幸战死,将星陨落,胡轸率众投降(注:胡轸先出卖吕布,后出卖徐荣,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工作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徐荣战死沙场的原因恐怕不在于战场失利,而是在于部下胡轸的反叛,在历史上徐荣之所以没有名声,一方面是因为他站错了队,站在了董卓这一边了,官场有句顺口溜,叫做“跟对人,办对事,说对话”;

他是《三国演义》中的三流武将,却两次暴打孙坚,还差点逼死曹操

其次,徐荣心中只知道有朝廷,从来不管朝廷掌权者的善恶好坏,而且运气欠佳,跟谁谁垮台,何进掌权就听何进,董卓掌权就听董卓,吕布掌权就听吕布。徐荣是一匹没有遇到伯乐的千里马,半生英雄无用武之地,怀才不遇最堪悲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