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平“三藩之乱”而大规模卖官鬻爵,三大党先后做大

康熙智擒鳌拜后的康熙十二年(1673年)爆发了为时八年的“三藩之乱”(康熙二十年1681年结束)。到此时,清朝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康熙为平“三藩之乱”而大规模卖官鬻爵,三大党先后做大

(1)康熙朝大规模卖官鬻爵导致三大党势力坐大

在此情况下,康熙皇帝开始大规模卖官鬻爵,为的就是凑军费,用以鼓励官兵抵抗吴三桂。其实应该是卖爵在前,爵既可以成为“科举路上”的某些环节的替代,又可以不用缴税(你要是不想科举的话)。有许多人说晚清有“卖爵”不卖官,其实不对,“卖爵”本身就是“买做官的资格或条件”。“卖官”就简单了。

为什么要卖官鬻爵呢?主要是因为吴三桂等人的号召及三藩本身的影响力、前明的号召力等因素,天下官员、有才的人甚至老百姓逃离清朝统治区的情况非常多,康熙开始大规模地召集人才,而这些都需要钱。

例如康熙十六年(1677年)。左都御史宋德宜就说“捐纳最多者,莫如知县,至五百余人”,那么,知县需要花多少钱呢?举人捐1000两、贡生捐2000两者可得知县。

候选的知县、知州、知判、县丞、经历、主簿等捐银200两到500两可以先用,即“捐先用”。比如有五个人有资格当知县,按常规做法这五个人要按成绩高低、功名取得的高下和功名取得的先后时间排名。但“捐先用”者就可以将后位者提到前面去。

除了先用还有“即用”,即用者又排到先用者的前面。也就是你给钱多就先用你。

到康熙二十一年即1682年时,从清廷的天下论,基本没有倾覆危险了。从大范围讲,天下再次进入了休养生息时期。

封建社会的政治就是这样,只要一有和平,“党争”就会出现。此后不久,康熙朝便出现了两大势力。即以索额图(1636年-1703年)为首一方、明珠(1635年—1708年)为一方的党争。

双方争得你死我活,甚至有歌谣唱道:“天要平,杀老索(索额图);天要安,杀老明(明珠)。明珠集团失败(失败但并不意味着消失)后,又是北党与南党之争。康熙的权威始终难以得到最全面地展现,皇权受到一定的威胁。因此,康熙决定首先对索额图和明珠一党下手。由此,才有了郭琇(1638年—1715年)联参三本的重大政治反腐案的出现。

康熙为平“三藩之乱”而大规模卖官鬻爵,三大党先后做大

(2)搞倒又扶起,康熙为何要如此对付索额图

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左都御史魏象枢看中了天机、时机,向康熙秘密弹劾索额图。但康熙认为搞倒索额图时机不到,因此,在病重期间(3个月时间)的朝政仍由索额图处理。只要是工作就得得罪人,为此,索额图的仇家越来越多。直到这时,康熙才真正插手开始对索额图进行打压,职位降了许多、职权收缩了许多。

到了康熙二十七年索额图受命与沙俄谈判,次年七月初六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其后,索额图跟随康熙在二十九年随军西征准葛尔丹,直到三十六年准葛尔丹自尽。因颇有战功,其职务、品级一并恢复。

康熙四十年(1701年)九月,索额图退休。因其是即将被废黜的皇太子的叔外祖父,康熙为保日后废太子不生事端,便将索额图圈禁,不久死亡。

康熙为平“三藩之乱”而大规模卖官鬻爵,三大党先后做大

(3)君王的驾驭之道

康熙之所以对索额图从极端信任到打压再到打而扶到最终打压,这一过程显示了康熙(包括一切皇帝)对于臣子的驾驭之道。臣子必须要对皇帝绝对忠诚才能换来权力,才能换来皇帝的信任。

李连利.帝国病毒:清朝三百年反腐风云.2015.中国方正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