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反轉被深套!槓桿舉牌“套路”失靈

“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原本想高歌猛進舉牌上市公司,甚至進而拿下控制權,卻沒想到劇情反轉。舉牌標的股價跌跌不休,賬面浮虧不說,如若舉牌中動用了高槓杆,更是遭遇反噬陷入資金危機,甚至可能面臨平倉風險。

在這輪市場調整中,在槓桿這把“雙刃劍”面前,“野蠻人”泥足深陷的案例正在一一浮出水面。

槓桿雙刃劍效應凸顯

6月27日,綠庭投資股價收於3.74元。雖經歷了兩個交易日的反彈,不過距離今年前期11.77元的高點,已經深跌近七成。此前槓桿舉牌綠庭投資的上海炳通,無疑面臨巨大的資金危機。

綠庭投資2018年一季報顯示,上海炳通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近4352萬股,佔總股本比例為6.12%。其中近5%於2017年11月陸續買入。根據Choice數據測算,這部分股份的交易均價在10.51元/股左右。

剧情反转被深套!杠杆举牌“套路”失灵

根據上海炳通披露,用於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資金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向一致行動人上海康斐借款人民幣3億元,二是通過融資融券賬戶融資1.5億元。知情人士分析表示,融資融券補倉線是擔保比例150%,平倉線則是130%,按照綠庭投資當前股價推算,若沒有及時補倉,上海炳通的融資賬戶或早已面臨平倉危機。

還有一些信託賬戶疑為與上海炳通“協同作戰”。3月7日綠庭投資的股東大會上,對董事會改選等議案投出反對票的股東中,除了上海炳通,還曾出現過國民信託·陽光穩健10號等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身影。而這一信託計劃亦出現在東方海洋、波導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股東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這幾家公司的股價6月14日幾乎同一時點出現閃崩。

獲利不成反而深陷險境,上海炳通絕非孤例。

舉牌浪莎股份的西藏巨浪科技同樣陷入了瀕臨平倉的尷尬境地。自2016年12月13日開始,西藏巨浪多次舉牌浪莎股份,截至2018年一季度報,其持有浪莎股份1928.88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9.84%。而根據2018年2月13日浪莎股份公告,西藏巨浪累計已辦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1928.44萬股,質押股份佔浪莎股份總股本的19.83%,佔其持有浪莎股份的99.98%。

在今年5月31日,浪莎股份曾在互動平臺上預警,西藏巨浪進行股票質押的平倉價格為18.77元。截至6月27日,浪莎股份股價已經跌至14.46元。

剧情反转被深套!杠杆举牌“套路”失灵

根據近期監管意見,對於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線的,券商不會簡單通過二級市場“一平了之”,而是協商通過部分提前購回、延期購回、補充標的證券或者其他質押物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對於最終確需處置的交易,也更傾向於尋找有意整體承接股權的主體,通過協議轉讓達成交易。

在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部分舉牌方是否有能力補倉,尚且存疑。如果缺乏足夠的實力,則將面臨“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慘淡收場。

進退兩難 舉牌陷“深寒”

近期市場震盪調整,舉牌資金陷入“浮虧”的案例並不鮮見。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7月份以來的舉牌案例中,浮盈案例寥寥無幾,絕大多數上市公司的當前股價均在舉牌成本價以下,個別公司股價甚至已經低至舉牌價的五折以下。

一邊忍受著股權爭奪戰進展不利的焦灼,另一方面又須承受著資金壓力,對於舉牌方而言,這種滋味兒並不好受。

比如近期股權爭奪戰膠著的神開股份。

四川映業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於今年1月舉牌神開股份,截至目前共計持有神開股份6.93%股份。根據此前披露,其中5%的股份成本價在14.557元/股,另有1.30%的股份成本價在10.794元/股,而6月27日神開股份已經跌至6.60元/股。

之後映業文化還取得了神開股份第一大股東業祥投資13.07%股份的表決權委託,成為持表決權最多的股東。但是,其提交的關於增補董事等方面的股東大會臨時提案,日前遭到了神開股份董事會的拒絕。

在熱潮散去之後,已經有人懸崖勒馬,萌生退意。

舉牌“去野蠻化”大勢所趨

曾幾何時,一旦提及“舉牌”,讓人首先想到的是一幅硝煙瀰漫的場景:舉牌方攻城略地,不計成本不惜動用高槓杆;原股東嚴防死守,竭力捍衛主導權。

隨著監管環境和市場生態的變化,尤其是近段時間以來不少舉牌方被槓桿“雙刃劍”所傷,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今後肆意掠取的“野蠻”舉牌行徑將趨於收斂,舉牌方將偏向理性,重視投資價值。

多位市場人士分析表示,隨著上市公司殼資源價值式微,以及去槓桿背景下融資難度的增加,原有的舉牌“老套路”已經逐漸失效,基於產業協同維度、遵循價值投資原則的舉牌或將在下一階段引領風潮。

統計顯示,近一兩年來,產業資本對於同業公司或者上下游產業鏈公司的舉牌行為,已在不經意間悄然增多。無論是永輝超市多次舉牌中百集團、大北農舉牌荃銀高科、長江電力舉牌國投電力,還是格力電器舉牌海立股份,均體現了產業資本的謀篇佈局。

“產業資本成為舉牌隊伍裡的中堅力量,折射出資本市場投資環境和投資邏輯的深層次變化。舉牌股權分散的中小市值公司、押注其重組價值或者謀求套利空間的模式已成‘明日黃花’。特別是在去槓桿的大背景下,融資途徑均受到限制,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意圖通過高槓杆玩弄財技,只會玩火自焚。”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今年4月,滬深交易所同時發佈《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信息披露業務指引(徵求意見稿)》,對上市公司收購及股份權益變動等信披行為進一步強化、規範。其中,針對收購和舉牌資金往往帶有槓桿性的特點,增加了對權益結構和資金來源的穿透披露要求,以更為清晰完整地揭示收購資金的槓桿和還款安排,充分提示可能存在的交易風險,強化收購資金合規性的市場約束。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