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不要在孩子面前質疑別人的規矩

「荐读」不要在孩子面前质疑别人的规矩

週末,兒子想吃薯條,我們一家三口來到一家快餐店。

薯條上桌後,兒子坐在座位上有點夠不到,便站起身來,腳踩著沙發伸手取薯條。餐廳服務員看到了,過來提醒兒子:“小朋友,不能踩在沙發上。”妻子有點兒不悅,要與服務員理論。

我趕忙阻止了妻子,然後對兒子說:“聽阿姨的話,別踩在沙發上。沙發是用來坐的,不能踩。”邊說邊把薯條往兒子面前推了推。兒子照辦,乖乖地坐在了沙發上。但因為身高不夠,即便薯條近在眼前,兒子想要吃到也要使勁往前探著身子。妻子抱怨:“這餐廳什麼破規定!”

「荐读」不要在孩子面前质疑别人的规矩

兒子聽了媽媽的抱怨,似乎認為餐廳的規矩不合理,可以打破,又有了站在沙發上的衝動。我立即制止。兒子只好剋制著站起來的衝動,非常費勁地吃那桶薯條。

從餐廳出來,妻子終於憋不住,衝我發起火來:“你為什麼就是不讓兒子踩著沙發呢?服務員又沒強制。”

我說:“服務員有提醒,不準孩子踩著沙發,這就夠了,還需要強制嗎?這是他們的規矩,你在人家的地界,就得遵守人家的規矩。”

“這種破規矩,不講人性化,不把顧客當上帝,這樣的餐廳早晚得倒閉。”妻子依舊憤憤不平。

其實,像妻子這樣的家長還真不少——他們總喜歡在孩子面前質疑別人的規矩,包括我自己,以前也是這樣的人,看別人的規矩不順眼,就會在孩子面前發一通牢騷。

但後來遇到一件事,讓我意識到,這麼做對家教十分有害。

那是在一家書店。我正在挑選圖書,一位家長帶著孩子來買畫冊。畫冊都是塑料皮封裝的那種,你只能看到封面,沒法打開看到裡面的內容,並且旁邊有“非買勿拆”的提醒牌子。

這就是書店的規矩。

孩子因為不懂“非買勿拆”的規矩,看到封面還想看看裡面的內容,就拆開了一本畫冊的塑料封皮。書店工作人員及時過來提醒:“不讓拆,拆了必須買。”

孩子的媽媽一聽反駁道:“先看後買,這是老規矩。怎麼你們不讓拆?不拆開我們怎麼知道內容合不合適?”

「荐读」不要在孩子面前质疑别人的规矩

工作人員再次強調:“對不起!我們這裡就是這樣規定的,凡是塑料紙封裝的圖書,一律‘非買勿拆’。你可以看看其他圖書。”

那位媽媽進一步質問:“這規定是不是霸王條款?工商部門支持你們嗎?”

工作人員無奈,只好就地看守,就是不讓他們再拆封皮。媽媽和孩子一看沒有“下手”的機會,只好走開。

走開的時候孩子小聲對媽媽說:“過一會兒趁她不在這裡看著的時候,我們再來拆。”

聽到孩子這個“有勇有謀”的計劃,我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看看,就因為大人當著孩子的面質疑別人的規矩,而且質疑之中又帶著幾分漠視,結果導致孩子產生了與規矩為敵的對抗心理,有了破壞規矩的潛意識。

假如這種心理與潛意識成為孩子的習慣,後果簡直不可想象——一個處處不遵守規矩,甚至極力要破壞規矩的人,在人生路上豈能順利?

其實,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不但需要自由,更需要規矩。

若家長總是當著孩子的面質疑這些規矩,甚至帶著孩子破壞規矩,無疑是在為孩子樹立規矩意識設置障礙。

從現在的情況看,很多孩子霸氣十足,自由有餘而規矩意識不足,或許就緣於家長這種不恰當的“示範”。

當孩子在行為上不斷抵制或突破外界的規矩約束,他的內心也必然會產生越來越嚴重的破壞各種規矩的心理衝動,不但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還會讓孩子漸漸失去人性的美好。

所以,作為家長,帶著孩子“走江湖”時一定要敬畏各種“江湖規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