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臺文化成為華人流行文化的最強音。

它如龍捲風過境般強勢佔領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滿街都播放著港臺流行音樂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港臺電視劇佔據了熒屏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臺灣綜藝節目深刻影響了大陸文娛節目的製作風格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大陸主持人開始學起了“港臺腔”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人們紛紛模仿港臺明星的穿著打扮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20世紀70年代末,隨著錄音機、音像製品大量湧入,以鄧麗君溫軟甜膩的情歌和劉文正獨具韻味的校園歌曲為代表的臺灣流行音樂風靡大陸。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他們的歌聲啟蒙了一代中國內地流行歌迷,在當時還引起了“男學劉文正,女唱鄧麗君”的風潮

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而香港文化才逐漸滲透大陸,掀起了全亞洲共聽香港音樂的熱潮。

譚詠麟、張國榮、陳百強和梅豔芳成為那個時代的樂壇巨星,四人不但開演唱會次數、場數極多,更積極參演電影,是票房保證,聲色藝俱全。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而Beyond樂隊的主音歌手黃家駒,更是集演唱、作曲和舞臺演出的天賦於一身,被譽為香港有才華的演藝人士之代表人物。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程度的提高,香港文化的影響力也逐步擴大,直到香港迴歸前後達到巔峰。

此時,隨著譚、張、梅、陳的淡出,新一輪的造星熱潮將

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張學友推到了一線,媒體稱他們為四大天王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當時他們的國語專輯均過了百萬,成為新一代的魅力偶像,中國內地也誕生了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追星族,歌迷們開始為偶像做出許許多多狂熱舉動。內地人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港臺流行文化對生活造成的強大沖擊。

與此同時,臺灣流行音樂也進入創作的巔峰時期,許多膾炙人口的流行歌曲湧現出來。

“87年聽齊秦,88年聽王傑,89年只聽童安格”就是當時的最好寫照,齊秦清冽透亮的聲線,王傑憂鬱而又具有穿透力的嗓音以及童安格沙啞卻又親切的音色無不影響著那代青年的思想,成為一代人深刻記憶。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彼時,隨著港臺流行音樂的傳入,港臺電視劇也成為大陸青年競相追捧的“香餑餑”。

《大俠霍元甲》作為第一部進入內地的香港功夫電視劇,在內地興起了一股習武練武的熱潮,而且每到電視劇播出時,一個大院的人圍坐在一家條件較好的人家中看蒙上五色彩紙的電視劇,也成為那個時代的特有印記。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霍元甲》之後,被稱為華人電視史上開山鉅作的《射鵰英雄傳》迅速在全中國開播,成為70、80後的集體回憶,並影響了兩代人的價值觀、擇偶觀。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到了90年代,《上海灘》轟動一時,黑帽、風衣、白手套的經典“許文強”造型以及梳著兩個麻花辮的“馮程程”髮型成為劇迷們競相模仿的潮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此時臺灣電視劇也迎來了繁榮年代,前有《新白娘子傳奇》、《戲說乾隆》、《包青天》這樣的古裝劇引發內地萬人空巷,後有《昨夜星辰》、《星星知我心》等現代劇賺取了億萬大陸觀眾的眼淚。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與此同時,港臺文化對大陸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在音樂和電視劇上,更是體現在服裝、飲食、語言等各個方面,長髮、蛤蟆鏡、喇叭褲成為時髦青年的標配,說話時摻雜著幾句港臺話就可以成為炫耀的資本。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港臺流”

港臺文化之所以會在內陸風靡一時,或許就是因為它是一種大眾化的、生活裡的文化,它沒有傳統文化的枯燥呆板,也沒有精英文化的生僻艱澀,它容易接受,在那個相對傳統的年代,成為了年輕男女情感釋放,彰顯個性的窗口。

那些年,你也為此瘋狂過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