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鐘快充,未來電池技術存在“黑天鵝”

“未來的技術誰主沉浮,確實沒人敢打保票。”6月2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以下簡稱百人會)在青海舉辦的鋰產業與動力電池國際高峰論上,百人會秘書長張永偉表示,通過技術進步,目前中國的動力電池成本已經做到了0.5~0.6元每瓦時。但下一代電池是什麼,純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電池技術不能停留在現有層面上,潛在替代技術,甚至顛覆性的技術依然存在,這個領域中會出現技術的黑天鵝,需要在創新當中觀察。”

已處於世界領軍陣營的中國電池企業仍將突破和創新當作首要任務。

寧德時代副董事長黃世霖表示,未來寧德時代將專注於動力電池的四個方向,“儘量在這些方面把技術做到世界第一。”

1.超高能量密度的電池:國家“十三五”目標,計劃實現300瓦時/公斤這。寧德時代將在今年實現磷酸鐵鋰160瓦時/公斤,2020年預計超過180瓦時/公斤;三元電池今年量產實現240瓦時/公斤,到2020年達到量產270瓦時/公斤以上。

2.大力開發長壽命電池。未來將用於儲能的電池,要實現單體循環超過15000次,使用壽命達到15年以上;在乘用車上時,實現類似出租車5年50萬公里壽命保證。

3.多重的安全可靠的技術。

4.超強的環境適應性。電池包達到IP68等級,二是使用溫度範圍下降到零下30度~60度。

5.快充技術。今年下半年開始,寧德時代的出貨原則上可實現15分鐘,並正在開發10分鐘快充技術。

在產業鏈結合層面,寧德時代在商用車、乘用車、儲能層面已進入客戶內部,形成良性戰略合作關係。眾多合作已基於2025年。

此外,在電池回收領域,寧德時代控股了邦普循環。2017年,寧德時代原材料在邦普循環做的回收率達到98.5%,同時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NCM的前軀體的生產商之一,整體年產能大概達到2萬噸。

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下一步發展應關注固態電池等新的技術領域。同時,加強產業和企業間合作。

電池企業應該提升對產業鏈的整合能力,通過戰略合作、聯盟合作和合資等多種方式與研發機構、核心材料、整車回收和梯次利用等企業做深度合作,保障我國動力電池技術的持續進步,形成越來越強的國際競爭力,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張永偉也表示,中國在電池技術上的源頭創新、基礎創新是缺乏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在於研發組織方式需要改進更新。以往,基礎研究或步關心市場需求,或過多往後走,從事產品層面研發,沒有承擔起國家賦予的公共技術基礎研究的重任,所以導致了源頭性領域、基礎性領域的投入和組織是不到位的,決定了未來這個產業創新乏力的可能性是一個隱憂。

因此,張永偉建議推動產業協同發展,不僅實現技術、產業協同,也要實現市場、利益協同。“不能有過多的利益扭曲,就是某個環節長時間的虧損對這個行業可能沒有好處。”

同時在政策和監管環境上,一方面政府需考慮到行業創新的規律,給予企業可預期,穩定的政策;另一方面,強調外部性監管、時事後監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