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快充,未来电池技术存在“黑天鹅”

“未来的技术谁主沉浮,确实没人敢打保票。”6月27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在青海举办的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上,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表示,通过技术进步,目前中国的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做到了0.5~0.6元每瓦时。但下一代电池是什么,纯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电池技术不能停留在现有层面上,潜在替代技术,甚至颠覆性的技术依然存在,这个领域中会出现技术的黑天鹅,需要在创新当中观察。”

已处于世界领军阵营的中国电池企业仍将突破和创新当作首要任务。

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表示,未来宁德时代将专注于动力电池的四个方向,“尽量在这些方面把技术做到世界第一。”

1.超高能量密度的电池:国家“十三五”目标,计划实现300瓦时/公斤这。宁德时代将在今年实现磷酸铁锂160瓦时/公斤,2020年预计超过180瓦时/公斤;三元电池今年量产实现240瓦时/公斤,到2020年达到量产270瓦时/公斤以上。

2.大力开发长寿命电池。未来将用于储能的电池,要实现单体循环超过15000次,使用寿命达到15年以上;在乘用车上时,实现类似出租车5年50万公里寿命保证。

3.多重的安全可靠的技术。

4.超强的环境适应性。电池包达到IP68等级,二是使用温度范围下降到零下30度~60度。

5.快充技术。今年下半年开始,宁德时代的出货原则上可实现15分钟,并正在开发10分钟快充技术。

在产业链结合层面,宁德时代在商用车、乘用车、储能层面已进入客户内部,形成良性战略合作关系。众多合作已基于2025年。

此外,在电池回收领域,宁德时代控股了邦普循环。2017年,宁德时代原材料在邦普循环做的回收率达到98.5%,同时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NCM的前躯体的生产商之一,整体年产能大概达到2万吨。

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认为,下一步发展应关注固态电池等新的技术领域。同时,加强产业和企业间合作。

电池企业应该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联盟合作和合资等多种方式与研发机构、核心材料、整车回收和梯次利用等企业做深度合作,保障我国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形成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张永伟也表示,中国在电池技术上的源头创新、基础创新是缺乏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研发组织方式需要改进更新。以往,基础研究或步关心市场需求,或过多往后走,从事产品层面研发,没有承担起国家赋予的公共技术基础研究的重任,所以导致了源头性领域、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和组织是不到位的,决定了未来这个产业创新乏力的可能性是一个隐忧。

因此,张永伟建议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不仅实现技术、产业协同,也要实现市场、利益协同。“不能有过多的利益扭曲,就是某个环节长时间的亏损对这个行业可能没有好处。”

同时在政策和监管环境上,一方面政府需考虑到行业创新的规律,给予企业可预期,稳定的政策;另一方面,强调外部性监管、时事后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