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保证临储玉米不会冒充新粮进入深加工企业骗补贴?

怎样保证临储玉米不会冒充新粮进入深加工企业骗补贴?

以前有过以陈顶新的事情发生,也存在以陈“换补”这种可能性。如果以陈替新,那么将会让目前多重挤压下的玉米市场“雪上加霜”。但综合情况来看,深加工企业以临储拍卖的陈玉米冒充新产玉米骗补这种事情很难出现。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判断。

补贴管理有要求

吉林省玉米加工企业财政补贴管理办法明确强调,促进就地采购加工转化,缓解农民“买粮难”。吉林从三个方面设“闸”,确保补贴真实到位。

一是补贴时间要求:2018年3月15日至4月30日期间收购入库,且6月30日前加工完成。

二是补贴采购要求:2017年省内新产玉米。

三是补贴企业要求:将信息真实准确、信誉好的企业纳入补贴范围,吉林省目前纳入补贴企业55户,其中配合饲料企业17户,玉米深加工企业22户。补贴过程中也经严格审核。在这些方面,黑龙江省补贴也有相关明确要求。

销售去向有时差

按照临储玉米竞价交易规则,合同履约时间为自交易合同生效之日起,出库期暂定60天。出库期原则上按照双方合同约定执行,买方要根据卖方交割库日均出货生产能力预排出库时间,并协商具体出库计划。出库之后还有验收流程以及质量确认等程序。且期间涉及到物流和交割档期安排。因此,这轮4月19日起首拍的临储玉米流通到市场的时间基本为4月底或五六月份。虽然传出有部分竞拍的临储玉米已出库入厂,但质量方面与2017年产玉米差距明显,很难混杂。

后期监管有利剑

2015年4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曝光的辽宁省庆云堡粮库、吉林省白依拉嘎粮库,以陈粮顶新粮套取价差和补贴等问题依法处理情况进行通报。警钟长鸣,利剑高悬,监管紧绷,也起到很好的震慑和约束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