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1400多年前,在各族紛爭的百越地區,巾幗英雄冼夫人率部平息戰火,帶來和平之光。廣東、廣西、海南及越南北部地區,當時均屬冼夫人治下;如今,留在越南的冼氏後裔仍然秉承“唯一用好心”的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中國、越南山水相連,兩國人民毗鄰而居,自古便有互通互鑑之情。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從2016年起,越南成為中國在東盟地區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越兩國已經開啟合作發展的新篇章。以冼夫人文化為媒,廣東越南也有望築就民心相親的新基礎。

日前,“茂名冼夫人文化海外交流團”飛赴越南,由南往北調研胡志明、芽莊、河內三大城市,走訪當地華僑華人、廣東商會組織,尋找冼氏後裔,並舉辦冼夫人文化展覽。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越南年輕人觀看冼夫人文化展覽。

冼氏家族在越南的後裔冼陞茂表示:

冼氏族人已經籌劃在越南建設一座冼太廟,將冼夫人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

越南北部曾屬冼夫人治下

據史書記載,冼夫人於南北朝時期出生在今天廣東高州一個世代為南越首領的家庭,冼氏家族的部落曾多達10萬餘人。冼夫人自幼賢明,非常聰慧,不僅能帶兵打仗,而且能行軍用師。當時的南越之地,民族眾多,易滋生糾紛,冼夫人多有規諫,各族怨隙漸止。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資料圖

至隋朝初年,冼夫人總領嶺南“兩廣”、海南島及越南北部6個州的軍政大權。上世紀50年代修建高州水庫前,專家對庫區文物進行搶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漢唐時文物,其中有捲髮黑身的“崑崙奴”人形陶瓷,證明冼夫人與越南南部地區的部族也有著某種聯繫。

海南省冼夫人研究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目前冼氏家族的後裔在越南有1000多人,上世紀70年代,冼家在越南成立冼氏宗親會,在胡志明市修建了冼氏宗祠,每年舉行祭祖儀式,還購買墓地,安葬後裔子孫。

1000多年前,冼夫人的“好心”為國家、民族和百姓帶來了福祉,這種精神在海內外的後裔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在越南富國島投資玻璃、汽配及旅遊產業的冼文舉,事業有成後,在胡志明修建了3000多所房屋免費提供給貧困市民居住,此項義舉在當地百姓中廣為傳頌。

冼陞茂是越南冼氏宗親會芽莊分會會長,出生於1977年的他,從小在父親的要求下學習中文。1998年,冼陞茂成為越南社會人民大學中文系的第一屆學生。

冼陞茂說:

當時很多人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學中文,但我是華人血統,應該瞭解中國的文化和歷史。

在學習和了解中國歷史的過程中,冼陞茂得知自己家族史上曾經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巾幗英雄冼夫人。他曾經在越南多方尋找冼夫人的遺蹟,無奈收穫甚少。

近年來,廣東大力推廣冼夫人文化,身處越南的冼陞茂也有耳聞。他知道在馬來西亞的曾江還有一所宏偉的冼夫人廟。“我們冼氏宗親會也在考慮,從高州冼太廟把香火引入越南。修建一所冼夫人廟,紀念我們這位偉大的先人。”

冼夫人精神與“一帶一路”一脈相承

冼夫人時期,先進的中原文化、生產工具、生產技術被大力引入百越俚燎之地,促進了嶺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有力地推動了社會文明的進步。歷史記載:秦漢時期,高涼海運已與越南、菲律賓、緬甸、印度、歐洲沿海諸國及非洲埃及通航。冼夫人贈送給陳後主的信物“扶南犀杖”,就產自現在的越南、柬埔寨、老撾一帶,說明粵西早已與東南亞有著密切的貿易往來。

經貿往來、民族融合促進了人口的流動。如今,越南有150多萬華僑華人,祖籍地多以廣東福建為主,仍然保留著粵語、閩南語等方言。憑藉著經商天賦,華僑華人一直在越南的經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胡志明市,華人聚集生活的第五郡,就是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自1986年越南革新開放以來,越南華人的經濟活動逐步走出前一階段的低谷,呈現出多方面復甦發展的局面。這一態勢的背後,是中越兩國關係不斷全面深入發展,戰略合作伙伴關係不斷取得進步。

事實上,對於冼陞茂來說,在越南推廣冼夫人精神,並非只是一個家族的需求。

畢業後,冼陞茂往返於中越兩國之間經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他敏銳地嗅到了商機。從水產、礦業等跨國貿易做起,最終,他將目光鎖定在旅遊業。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了越南最大的旅遊客源國。冼陞茂居住的芽莊,擁有越南最美的海灘,是新興的旅遊城市。2015年,芽莊對中國旅行團全面開放。大批中國遊客的到來,使這裡的旅遊市場迅速活躍起來。現在中國遊客已經佔芽莊外國遊客的70%以上。在芽莊的各大景區,中文指示牌隨處可見;市區街頭,也有不少商店打出中文招牌;即使是街邊賣水果的小販,也會講上一兩句中文。

冼陞茂說:

以前一些越南人對‘一帶一路’不瞭解,甚至還有點擔心。但這幾年的事實證明,“一帶一路”是帶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繁榮致富的倡議。冼夫人當年在南越地區倡導各民族之間和平團結、共同發展,這種精神與‘一帶一路’是一脈相承的。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冼夫人文化學者崔偉棟(右)向冼陞茂(左)贈送自己所著的《冼夫人》一書。

作為華人,能說一口流利粵語和普通話的冼陞茂也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嚐到了甜頭。乘著芽莊旅遊業大發展的東風,在人均月工資只有1000元人民幣的越南,他靠著承接來自中國的業務,去年年收入超過20萬元人民幣,並且“今年還會翻番”。

官方的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到訪越南的中國遊客達到397萬人次,2018年,越南有望接待500萬人次中國遊客。未來,冼陞茂打算立足芽莊,大力發展民宿業。他對此很有信心。

粵越攜手共築未來

作為中國經濟強省,廣東與越南一直以來有著密切的往來。面對“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深化經貿、文化、旅遊、教育等領域交流合作,成為兩地攜手共進的主要支點。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目前,越南是廣東在東盟投資的第一大市場,TCL、華為、格力、中興、美的等廣東知名品牌企業在越南先後投資設立了生產基地和營銷網絡,為雙方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近年來,不少廣東人到越南投資創業工作。到中資企業上班,也成為新一代越南年輕人的熱門選擇。

中國通信服務(越南)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在當地承接通信機電工程,提供一體化的通信網絡建設項目總包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該公司的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僅是服務中國企業駐越南的分公司,就能保證每年業務30%—40%的增長。

該公司總經理沙國富是一位“80後”,出生在廣東陽江,從中山大學畢業後就被公司派往海外,2014年來到越南河內。

“我感覺就像是在廣西出差。”對於這幾年的越南生活,沙國富笑稱。他說,廣東、廣西和越南三地,地理位置很近,氣候環境一致,生活飲食相似,就連語言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中越兩國人民的文化十分相近,在河內街頭,隨處可見寫著漢字的廟宇;建於17世紀的河內文廟,供奉著中國的傳世大儒孔子。越南的歷法與中國一樣,春節也是當地的法定假日,每到那時,文廟總要舉行持續幾天的隆重祭祀活動。作為廣東人在越南工作生活,沙國富感到非常自在。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芽莊街頭小販用中文招徠中國遊客。

在中國通信服務(越南)有限公司的團隊裡,總共有5名中國人和15名越南人,他們用英文和中文無障礙交流,和睦相處,共築未來。

今年33歲的陳氏清嫻任該公司綜合部經理,當年,她因為熱愛看《還珠格格》選讀了大學的中文專業,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2008年畢業後,陳氏清嫻先後服務過三家中資公司,工資一年比一年高。“中國人的文化和我們的文化相近,在中資企業工作比到其他外資企業更順心。”陳氏清嫻說,現在中資企業的待遇正逐步跟日韓企業看齊,她身邊學習中文併到中資企業工作的朋友日益增多。

越來越多像沙國富、陳氏清嫻這樣的年輕人,成為中越友好未來的建設者和傳統友誼的傳承者。

你知道嗎?冼夫人在越南也有後裔!“好心精神”在當地扶危濟困

芽莊熱點區域隨處可見中文指示牌。

看完冼夫人文化展覽

聽聽他們怎麼說?

廣東省政府特聘參事、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開發項目組組長、中山大學教授黃偉宗指出:

冼夫人與海洋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是古今海上絲綢之路的光輝形象。傳承弘揚冼夫人文化和精神,發揮冼夫人文化在海外的遺存和影響,挖掘冼夫人文化在當地特有的情感積澱和民俗傳承,可以使冼夫人文化成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親情紐帶、友誼紐帶、文化紐帶。

觀看完冼夫人文化展覽之後,越南中國商會廣東企業聯合會會長徐豐培深有感觸。出生於茂名的他,上個世紀90年代從香港到越南經商定居。在他看來,茂名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加強冼夫人文化在海外的推廣和傳播是一件大好事。

徐豐培表示:

經濟和文化密切相關,沒有文化融合就沒有經濟暢通。在當前“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只有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文明互鑑,才能夯實經濟發展的基礎。冼夫人文化在百越地區本來就有著良好的歷史傳承,冼夫人倡導的各民族放棄分歧,團結發展,也與“一帶一路”倡議倡導沿線國家合作共贏的精神一致。未來,越南中國商會廣東企業聯合會將進一步加強與茂名的聯繫,積極推進冼夫人文化在越南的傳播,以越南華僑華人為橋樑,講好中國故事和越南故事,不斷助力中越友好。

圖片來源南方日報、僑鄉廣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