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如何去处理?

和平稳定的生活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战争”。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直接战死一部分,以及一部分丧失战斗力和残疾。所以清理战场的人需要接收战友的尸体,治愈伤员。 为了防止瘟疫尸体会被清理干净。 清理战场往往是胜利者的工作。战后如何处理战场上的尸体?


一是挖坑埋土

人最常用的做法是埋葬它们。一般来说,挖坑的任务大部分是被俘的战俘,挖一个特大的坑,把所有的尸体扔进坑里,然后把土盖起来。后来这个方法却演变成了连活人都一起给埋了,就是所说的坑杀。

坑杀就是活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秦国白起就坑杀过40万赵军;秦末秦军又被项羽坑杀了20万从全国各地发掘出来的各种白骨坑著名的就是长平之战遗址和河南义马的白骨坑。

古时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如何去处理?

二是筑京观

挖坑埋人是件麻烦事,所以古人也想出了一个省事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是将道路两侧的死敌尸体堆放起来,然后用泥土夯实尸体,建造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丘。

隋炀帝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句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

古代武将为何对筑京观情有独钟 一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值。 二是让敌军的军心涣散。

筑京观念直到清朝才被彻底废除。

古时战争中死去的士兵如何去处理?

三是火葬

火葬在古代战场上也很普遍,可以防止腐烂尸体引起的鼠疫。据史料记载,火葬被发现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早期,但当时火葬被视为一种耻辱刑。战后,大部分火被敌人的尸体烧毁,以示对敌人的侮辱。

284年,延军包围了齐国的即墨,挖掘城外的墓地,烧死尸体,即墨人民看到了城市的眼泪。他们都渴望战斗,十次愤怒。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火化对敌人的破坏有多大。

四是没有人收

打扫战场这种事情一般都是获胜的一方才会去做的,失败的一方跑路还来不及,更不用说妥善处理同伴的尸体了。胜利一方的尸体自然会被好好安葬,但条件是你是胜利者。而失败一方的尸体怎么处理就要看胜利者的心情了。赶上好的给你挖个大坑都埋了,也算是入土为安,一旦遇上那种不以占领地盘为目的的军队,失败者的尸体就只能弃之荒野,任由野兽分食。

五是吃

有时候,尸体变成了赢家的粮食。这种极其残忍和不人道的做法在历史上不多,但确实存在。在《三国志·魏书·程昱传》中:“初,太祖(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曹军军粮断了,便把人肉作为军粮,吃了三日。

另外古代兵器很珍贵的,刀枪剑戟是一柄一柄打造的,铠甲是一片一片打造串联拼接的,战争结束打扫战场的人不仅收尸,还会回收兵器、铠甲和箭矢。有的死人握兵器握得紧,会把手指砍下来拿走兵器,死尸身上的铠甲不是破损特别特别严重的,都得扒下来拿回去修补修补下次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