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为什么很多大事都发生在畅春园?而不是发生在北京故宫?

康熙四十七年,也就是1708年年初,皇太子胤礽被废。同年,“八爷党”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上书行动,推举皇八子胤禩为新太子。高潮发生在1708年十一月的畅春园议事,文武大臣们逼宫康熙,希望康熙皇帝能够对立新太子的事情明确表态。

有必要说一说畅春园,

清代早期的皇帝,比较喜欢在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办公,图的就是一个清心自在,远离喧嚣,给自己一个比较雅致的办公环境。畅春园就是比较著名的一个。

畅春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原名“清华园”。但今天清华园的名字归了清华大学,畅春园的一部分,被划归为北京大学校区。老清华是北大,新清华是清华,也算一段佳话。

康熙年间营建畅春园,成为康熙皇帝最为钟爱的京郊离宫。

康熙一生,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畅春园办公,最后告别人世也是在畅春园。畅春园营建之后,后来的雍正,乾隆又在畅春园的基础上,继续营建圆明园和清漪园(颐和园)。最终,三代皇帝的努力,使得北京西郊形成了“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圆明园、清漪园)的皇家园林区。

英法联军侵华,火烧圆明园的同时,顺便毁掉了畅春园。如今的畅春园只剩遗址。而且因为缺少图纸,如今我们已经无法用电脑技术,来完全复原畅春园的原貌,只能是引以为憾。

康熙朝,为什么很多大事都发生在畅春园?而不是发生在北京故宫?

畅春园遗址

在这次的畅春园议事中,八爷党们很着急。

面对八爷党们的急不可耐,康熙只简单说了两点:1、胤禩并没有政事经验(解决方案只有试验,没有商用);2、胤禩的母亲出身低微(厂家品牌影响虽大,但不够正面)。

老皇帝表态,“八爷党”革命群众的革命热情空前受挫。

竞争对手“八爷党”的犯错,得利的一定是“太子党”。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废太子胤礽被复立为太子,重新作为定向议标厂家,进入了客户(康熙)视野。但是谁都知道,这次太子复立,太子胤礽已然风光不再。首先一个众所周知原因,这次复立,违背了很多大臣们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原来支持皇八子的大臣;第二点原因,则更加致命——太子精神分裂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