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又不能吃了?中國人蒙在誰的鼓裡

吃小龍蝦能不能吃頭?專家稱“不能混為一談”

小龍蝦又不能吃了?中國人蒙在誰的鼓裡

文 | 與歸

1

喜歡美食或許注重健康的人,或許會有這樣一種感受:隔不多久,微博上、朋友圈都會盛行一種“不能吃”的食物,而這種食物往往就是咱們日常享受的美食。若是每逢謠言鼓起,就給自己的食譜劃去一道菜,用不多久你會發現,僅有健康的飲食習慣或許就是:餓死。

這不,在世界盃“標配”——“小龍蝦+啤酒”被熱捧之時,一則聲稱“小龍蝦喪命”“全世界都不敢吃”“我國人矇在鼓裡”的音訊又火了。運用的陣型和戰術都沒有變:仍是“哈夫病”和8年前的南京“龍蝦門”案例,輔以一邊倒地言過其實。

小龍蝦又不能吃了?中國人蒙在誰的鼓裡

早在2016年,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孫亞飛就曾宣佈科普文章,揭秘“吃小龍蝦會導致哈夫病和肺吸蟲病”的謠言,指出問題的癥結不在小龍蝦,“很大程度是由於咱們在飲食上過於尋求山珍野味,並且在烹飪方式上又過於尋求原味冷鮮”,此外就是“黑心商販”的問題了。

換句話說,小龍蝦自身沒什麼問題,問題仍是在於人。即使食用後呈現了問題,也多是由於飼養、運送、烹飪加工等環節的人為要素。而這些要素,在食品安全生態不行健康、監督機制不行健全的情況下,適用於所有食物。

2

小龍蝦又不能吃了?中國人蒙在誰的鼓裡

事實上,這世上沒有一種食物,能夠讓專家、教授說:隨意吃,百分百安全。由於咱們對事物的認知永久存在不知道,不知道里充溢不確定性,乃至還有顛覆性、反覆性,有些之前被以為不能吃的食物,後來又被以為能夠吃。

這種遭受“詆譭”的食物有許多,比方腐乳。這一我國撒播數千年的民間特色傳統美食,從前也被扣上了“致癌”的帽子。但較起真來後,“家庭醫生在線”便發文駁斥謠言,腐乳不光不致癌,反而在日本研究者的試驗中,發現了治癌的作用;此外,腐乳還有著下降膽固醇、降血壓、血脂等效能。

所以,如果僅僅遵從一些自媒體自帶瘦身功能的片面言辭,那你不只要和諸多美食劃清界限,每天基本都不必吃飯了。西北風都不能喝,由於空氣裡還有細菌和汙染物。

而再細究一下,你會進一步發現,相似的“勸世良言”鼓起之時,恰恰都是趕在小龍蝦火爆之日,這很契合流量收割規律。這次,“10萬隻小龍蝦大軍遠赴俄羅斯代表我國征戰世界盃”的話題正熱,反其道而行之的潑冷水式操作,正是有些流量自媒體的一向套路。

小龍蝦又不能吃了?中國人蒙在誰的鼓裡

3

相似的謠言、科普、駁斥謠言反覆演出,看似一次次地虛驚一場,實則貽害無窮。其他不說,這會給飼養、零售、餐飲等職業的從業人員帶來多少丟失?又會引發怎樣的驚懼?在互聯網的洶湧浪潮中,或許永久也無法算清,無從算起。

能夠算清的,僅僅一些不負責任的自媒體的閱覽量及其背面的流量變現。

在流量為王的利益驅動下,關於一些自媒體來說,內容的實在、價值、導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你為之瘋狂後為之買單。你乃至能夠去想象這種場景:一些自媒體內容生產者,正是一邊剝著小龍蝦一邊喝著啤酒,熬夜寫下了“小龍蝦喪命”的猛文。

當“狼來了”喊多了的時分,這種套路也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分。

修改:新吾 實習生:範娜娜 校對: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