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泡沫發生時的香港樓市!

樓市泡沫發生時的香港樓市!

導語:高企的房價摧毀了一批人,而正是因為被摧毀的這批人“自我保護”的意志,降低房價的政策無法展開,香港樓市開始進入新一輪的循環。

01

負資產者

2000年的香港,同情“負資產者”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幾乎所有的政治團體,幾乎任何一個民意“立法會”議員,一開口就是要解決負資產問題。

1997至2003年,香港樓市最低潮時,催生了超過10萬名“負資產”人群。按照彼時香港240萬套房產計算,“負資產”者佔總購房人口的5%。

在房地產市場,要形成“負資產”其實殊為不易。首先你要在市場最狂熱的時候衝進去,而且要買被“嚴重高估”的樓盤;其次你首付要足夠低,香港房貸允許“二按”,即首付最低只有5%,銀行貸款可到房款的95%。

樓市泡沫發生時的香港樓市!

什麼樣的人,會在“最狂熱的時候,用最小的首付買入一手‘嚴重高估’的樓盤”?一般只有二種答案:重度投機者,或者受人蠱惑的菜鳥。

1997年的香港樓市,為這兩類人提供了充分的沃土。那個瘋狂的年代,裹挾著像黎生這樣的10萬多人,一路走入無底的深淵。

02

全民瘋狂

這波樓市的高潮,始於1995年。

臨近迴歸,英資陷入恐慌性拋盤。1995年,怡和、置地、太古、嘉道理,代表英資的四大資本家族,大規模拋出手中核心資產,換成現金渡海西遊。

這些地產不愁下家。香港本土的地產企業或其他資本承接了其中的部分資產,包括一些“紅籌股”背景或者國企背景的內地在港企業也參與了接盤行動。

港英地產大筆的易手,產生了市場整體浮躁情緒。隨著香港迴歸臨近,房市場開始出現狂熱局面。當時,香港人炒房甚至打出“大陸一定會接盤”的口號。

1997年的香港,打開任何一家電視臺的樓市評論節目,都能聽到這句話。這句話也給了炒房者無窮的信心。

樓市泡沫發生時的香港樓市!

“1997年在香港,不買房子就是傻子。”為了進一步煽動情緒,甚至有謠言稱,中央發文要求,各個省要在香港給省級幹部置辦房產,這些謠言在九鐵沿線,催生出一幢幢“省長樓”聯排別墅。而買到這些別墅的人,拼命捂盤,到最後黯然割肉出場者不計其數。

當時,香港鄰里談論最多的,不是工作,也不是生活,而是哪裡又開盤“放樓花”,哪裡規劃了新樓盤等等。

而讓眾人蠢蠢欲動的是,身邊確實有很多人頭一天剛買樓花(期房,最低10%定金),第二天轉手就掙了20萬。

驚人的利益促使著一批又一批炒客投身其中,新樓盤需要通過搖號才能確定“樓花”的歸屬,甚至出現豪客僱直升機看樓的情形。

主流輿論一致看好香港樓市,認為一片火熱的樓市,是新一輪的香港“全民造富”運動。

這樣的大背景下,黎生也心動了。1997年5月的一天,他跟太太一起,輪流排了一夜的隊,終於搖上了位於深水灣、一個面積927尺(103平米)的住宅。在簽約並繳納10%定金後,黎生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物業,全家為此興奮不已。

03

打雞血的開發商

1997年的香港地產公司,沒有人在24點前下班。每次開盤,售樓小姐都會提前打電話通知關係好的客戶,有的客戶為了跟售樓小姐搞好關係、走後門,請她們吃飯,甚至送價值十幾萬港幣的項鍊做禮品,陳曉蓉也接到過。

“一開始還嚇一跳,後來也習以為常。畢竟客戶覺得很值,因為跟我們搞好關係,我們會在開盤前提前通知客戶,他們能第一時間入場買盤賺錢。”

那樣的環境下,香港的開發商只要能拍到地,都可以閉眼賺錢。但真正能拿到地的開發商,少之又少。有經濟評論員認為:香港特區政府的土地政策,是房價波動的幕後黑手。這個說法非常有市場。

香港住房特點就是小,300平方英尺,相當於30平米的房子就算是不錯的戶型。10平米的迷你房,是香港公寓市場的主流。但實際上,香港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僅有23.6%是已發展土地,從絕對值看來,香港不缺住宅土地發展空間。

04

服務超好的銀行

香港的房屋貸款非常方便、便捷。據黎生前妻回憶,簽約時,售房現場有近10家銀行入駐,有的甚至提供“二按”,就是對於樓房首付款再進行貸款。

為了取悅客戶,每家銀行都提供其他增值服務,例如渣打銀行提供房屋出售的代辦手續服務;美林銀行提供二手房交易服務等。最後,他們選擇了一家中小銀行,因為這家銀行為了搶客戶,提出可以給客戶提供價值20萬的裝修無息貸款,只要在3年內還清就行。

因為“二按”,這套價值722萬房子,黎生連稅費加一起,總共花了不到80萬,其餘的667.8萬都來自銀行。

樓市泡沫發生時的香港樓市!

在他們訂房後的一週內,該樓盤宣告售罄。一個月後,樓盤的房價坐地上漲15%。

一切完美,看著電視裡的財經評論節目,黎生覺得自己大賺特賺。

05

戳破的泡沫

1997年7月,金融危機爆發。隨著國際炒家三度阻擊港幣,為了維護香港經濟基礎聯繫匯率制度,新成立的特別行政區政府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之後,連續不斷的壞消息傳來,先是美股暴跌,後是2003年的SARS……接連的暴擊之下,香港樓市像坐了過山車一躍直下。

到2003年,在連續6年的經濟低潮後市民對香港樓市徹底失去信心。

黎生買的樓盤開始暴跌,較1997年的高位下跌約70%。“當時03年的新樓盤,每平方尺的價格也只有2000—5000港元,我們買的那個面積,總價在200萬左右就能拿下來,房價就不是腰斬了,這是跳樓啊。

”談及此,黎生的前妻淚飛如雨。“我們從銀行貸款600多萬,每個月要還近2萬,現在房子低於抵押值,我們就變成‘負資產者’。”

最後,面對著他們的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