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她或许是在所有我认识的朋友当中,拥有最质朴与清新气质的女孩……。

曲忠,一位正值青春年华的藏族女孩。第一次见到她,很难不注意她那与其她藏族女孩一样的一头秀丽长发,扎成简单清爽的发辫马尾,常挂亲切可掬的笑容,以及与人应对得宜的言谈,善良的她深受身边朋友的喜爱。我很庆幸自己能够遇上这位耐心的藏文老师,在她悉心指导下我开启了藏语文以及藏文化的学习生涯。去年认识曲忠时,她总是说着希望能够依照自己的藏语文专业,在校园里当一位称职的老师,虽说因为机缘的关系暂时栖身于青年旅馆里打工。她对藏语文情有独钟,同时也关怀着语言传承,有时在路上遇到一些纳闷的事回头就会对我说:“为什么两个本地藏族人要用汉语而不是藏语交谈”(在我看来这就跟之前的抗日剧里“明明就是两个日本人为什么还要用中文来对话”一样的奇妙,而现在剧中的日本人终于学会说日文了),同时她也担忧着年轻人以说汉语为荣而不说藏语的倾向。几个月后,不放弃的她果然正式成为了中学里的藏语文老师,践行心中的梦想。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曲忠在理塘县的藏坝乡出生、成长,即使已经离开家乡到县城生活了十多年,许多童年的经历依然历历在目。她还记得小时候家虽然离学校很近,就在校门口的斜对面,却没什么机会能够真正上课,“那时候根本上不了几节课,你想什么时候去学校上课都可以”:她笑着说。我很惊讶:“天吶,怎么那么好,这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事啦,哈哈”。她说:“才不好,因为在乡下老师根本不管”。乡间的生活,人们在天光微亮时便得起身工作、干活,女人还需负责打理一切家务,因此小孩也得跟着早起。有的时候学生们到学校上课,已经在教室坐定位,等候许久却不见老师的踪影,于是便跑到老师的宿舍寻找,却发现老师还在床上呼呼大睡,大伙还得把老师叫醒。

不过最令曲忠记忆深刻的,还是在山上放牧的生活。虽然当时因为父亲在大城市里经商的缘故,家里的经济状况在村中还算小康,但她还是得肩负照料牛、羊的责任,这并不只是因为家中也有饲养牛、羊的缘故。当时村子的经济状况普遍不佳,拥有汽车与摩托车的人家少之又少,村人们多半还是以马做为交通工具,而藏坝乡大多是属于半农半牧的区域,同时过去也是出名的贫困乡,因此在村子里,除了农作之外,放牧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然而并不像是汉地的农家一般,仅需顾及自家鸡鸭牲畜的模式,相反的,这里是村子里每户人家都有照料全村的牛、羊之义务,每天会有三户人家为一组,各家派出至少一到两位的人力代表,轮流赶着全村的牛群到山上去吃草。于是每次都会有几个人一起上山,每日早上七点出发,大约晚上七点返回村里,日复一日,不过山上的生活可是发生不少有趣的事。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一群人特别是小孩子,整日在山上都做些什么呢?不可能就乖乖地看着牛羊直到天黑吧”:我好奇地问着。曲忠说:“那当然啦”。有一次她和邻居的几个孩子,放任牛羊自己吃草,跑到旁边的山坡上滑冰,玩的不亦乐乎,完全没有注意到饭菜被一群小偷给偷走啦。“啊!?有偷饭菜的小偷”:我既惊讶又疑惑的问道。“有的,那个时候如果我们带的是饭菜,就会装在塑料袋里,还有糌粑也是,而当时经济条件比较差,偶尔糌粑里加的不是酥油而是菜油。结果我们的饭菜整袋被鸟给叼走,糌粑全都洒了一地,整个傻眼”。曲忠继续说道:“但这还不是最过分的,那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漂亮的很,村里的孩子都羡慕死我啦,结果在山上我就是用那件衣服盖着饭菜,回来一看,衣服上全被鸟给打了一个一个的洞,我心疼死啦”。看着曲忠那幅彷佛正身历其境的表情,我们看的忍不住哈哈大笑。

不过放牧生活不全然都是玩耍和令人愉快的,有些时候还是得与悲伤、危机遭逢。在他们村子赶牛去山上的路上有一条小溪,平时越过没有任何问题,但山上有时冷不防下起大雨,溪水会突然暴涨,水流之急甚至能把牛只给冲走,非常危险。曲忠说在八岁的那年,有一次在返家的路上就遇上大雨导致溪水暴涨,家里的一只小牛渡溪时承受不住水流,就这样被冲走,母牛在岸上看见自己的孩子流走,也不顾一切冲进溪里想救牠,结果一样是被大水给冲走。目睹此景的曲忠,边哭边跑着也想冲进溪水里,那一瞬间被身旁年龄较大的同伴给抱住,阻止她奔向大水。这件事让曲忠伤心了很久,每日跟母牛和小牛每天生活在一起,彼此间总是有种难以言喻的情感。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当遇上溪水暴涨,大伙无法当日返回村子,就只能栖身在石头堆砌而成的小牧房里过夜,长辈们会在将干草以及容易着火的木柴铺上,接着拿出白色或蓝色的打火石,反复敲打,看着一片片的火花在黑暗中闪烁,落在干草上,不久熏烟和火芽缓缓燃起,身体好像也温暖起来,接着才盖上牛粪,火光逐渐壮大。不过这个时候大伙并不是只要等待升火就行啦,还有晚餐需要解决啊。此时会分配工作,两、三个人留下来看顾牛羊,两、三个人做饭,剩下的人得去附近寻找食物,有时他们会跑进森林里去找一些好吃的蕈菇类,可以烤来吃,也能够放在锅里加上一些糌粑和盐,非常美味,森林里还有野葱,味道也比一般的葱要好吃,山上到处都有野菜;有些男生会到溪里去抓一些小鱼煮汤,溪里的鱼非常多,我才明白并不是所有藏区居民都是不吃鱼的。曲忠说有一次,一位叔叔为了给头痛的妻子补充点营养,结果找到了一个兔子窝,便用钢丝做了陷阱摆在洞口,大约等待了一个小时,兔子还真的上钩了,于是当晚大家就有一锅美味的炖兔肉可吃啦。不过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有人打猎了,宗教不鼓励狩猎行为,但在曲忠年幼的时候狩猎还是生活的常态,村人放牧的山上就有不少人从事打猎,老人家也会经常嘱咐山上放牧的孩子千万小心陷阱,免得自己被绊住了。山上的猎物也不少,有鹅、鹿、狼,甚至有些地方还有会吃人的熊和老虎,有些枪法较好和勇敢年轻人会翻过本村的山到大山深处去寻找,辛苦获得猎物的肉有时自己食用,有时则会交易卖到其他地区,换取一些生活开销的补贴,而皮毛多半是留下制作成衣服或日常用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价值的流转,这些景象成为过去。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山上放牧的生活有时候快乐,有时候感到辛苦,但无论如何,都是足以令人怀念一生的事。曲忠从小就是个勤奋的女孩,除了家中的劳务之外,从很小的时候也就跟着家人一起帮忙农活,一点也不轻松。每年八月青稞收成的时候,家里的男人开着拖拉机拉上已经采收好的青稞,没有拖拉机的家庭还是得依靠传统的牛来拖运,此时女人的工作是负责拿着镰刀割下青稞穗,还得弯身捡起地上掉落的青稞。那个时候曲忠帮妈妈做农,每天都得没日没夜的工作直到日落眼睛看不清时,就打开摩托车的灯照明继续工作。

听完这些故事,我打从心底钦佩曲忠以及所有的藏族女性,生活确实非常辛苦,我也揣测着或许是因为过去的劳动经验,让她在面对任何劳务工作时,不仅能干并且刻苦耐劳,在这样的社会及文化底下,孕育出她如今所展现出的精神气质(ethos)【人类学者Geertz(1973)认为一个族群的精神气质(ethos)是生活的格调、特征和质量,包括道德、审美风格和情绪,是一种潜在的态度,朝向自身和生活反映的世界,也属于该族群为人行事风格的道理(引自马昀臻 2011)】。但即便如此,她还是有点不平地说:“这点劳动辛苦其实只是小事,真正令人不快的是过去藏族女性的社会地位,特重男轻女。过去藏族社会女性的地位较低,如果街访邻居知道某家的新生儿是个女孩的话,就会在背后说:“又是生个女的”,但若是生了男孩,大家就会前来祝贺,真的,特别重视儿子”,说到这里曲忠摇了摇头接着说道:“现在的话真的比较平等了,过去过年的时候,男人坐在上座吃喝,牛肉、青稞酒……什么都有,女人在下面蹲着。现在的话,男人女人都可以坐在上座了”。

勒通布姆译为理塘的女孩儿

“真的比较平等了吗?”:我忍不住插嘴,不过或许是吧。之前我也曾听闻一些关于过去的藏族女性必须负责家中所有的劳务工作,而她的工作能力则会被用来衡量未来将被决定嫁入家庭的说法。确实,我所认识的藏族女性做起劳务工作,无一不是手脚利落、刻苦耐劳,但是偶尔也可以她们亲口吐露,或是在不同的藏族女性文字的陈述中察觉,对于社会地位不平的满腹苦水。而我明白这是当代世界无法避免的彼此交混所呈现复杂样貌之一角,同时也不是任何一个秉持着“矫正”信念的外部机构擅自介入就能够妥当处理的。不过,我们身处此处者,一方面是听故事的人,一方面是说故事的人,却也无可逃脱的同时是做为行动者,持续的陷入其中网络并且彼此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