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吳佩孚是個什麼樣的人?

rosedameiniu


亮相《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第一人——吳佩孚,在中國近代史上是個響噹噹的人物,在中國近代歷史的舞臺上叱吒風雲,是北洋軍閥的後起之秀。

吳佩孚28歲開始棄筆投軍,早年得曹錕器重。他鎮過雲南護國軍,討伐過張勳,參加過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兵敗受挫,過起種花養鳥,作畫著書的閒雲野鶴般的生活。

吳佩孚在有書君心中首先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其次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再次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還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一、吳佩孚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

吳佩孚在五四運動時硬漢形象便初觀端倪。

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中國作為戰勝國出席,卻被告知把德國佔領的山東主權交給日本,面對喪權辱國的條約,吳佩孚多次通電,拒絕在合約上簽字。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民族氣節。

吳佩孚對日本人的態度進一步看出他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愛國硬漢。

1922年日本參謀伊丹松雄來到洛陽,聲稱無條件件的幫助吳佩孚練兵,讓他的軍隊變得越來越強大,但是吳佩孚斷然拒絕了伊丹松雄,他寧願得罪日本人,也不讓日本人插手自己軍隊的事,從這件事情上也彰顯了他的民族氣節。

1935年,日本侵略者鼓譟“華北五省自治”,其目的是想分裂中國,吞併華北,當請吳佩孚去做華北五省的主政傀儡,吳佩孚一不出洋,二不入租界,怎麼會聽外國人使喚,他不但堅決拒絕了日本侵略者的邀請,痛斥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

1938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劃下,偽南京“維新政府”和偽“華北臨時政府”與,合為一,日本人想借助吳佩孚的威望,用無償提供軍火、資金,拉攏腐蝕他,請他出來當官,可是又一次遭到了吳佩孚的回絕,堅決不與日寇同流合汙,又一次得罪了日本人,彰顯了中國人的民族氣節,也為一年後日本鬼子對他痛下殺手埋下了禍根。

吳佩孚明知不和日本人合作,很可能導致自己的身家性命都難保,哪怕山窮水盡,也不賣國求榮,為了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一身正氣,多次拒絕和日本人合作,而且還告誡後人堅決不當漢奸,說他是一個真正的富有民族氣節的硬漢,絕不為過。

二、吳佩孚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

吳佩孚本是山東蓬萊一秀才,對大煙深惡痛絕,當地土豪翁欽生生日宴會上,他看到翁府內有人抽大煙,怒從心中起,掀翻主人家桌子,大鬧一場,翁欽生氣得吹鬍子瞪眼,命令府中人大打出手,把吳佩孚打得遍體鱗傷。

後來又誣告他,革掉了他秀才的功名,害得他外逃從軍。

可風水輪流轉,吳佩孚在曹錕手下幹得風生水起時,有一次,他抓到一夥強盜在搶劫一個商人,那商人分明是受害者,卻在吳佩孚面前低著頭說:“我不是人,我有罪,求大人高抬貴手,饒我一條老命!”

吳佩孚正納悶,哪有受害者求饒命的,就叫他抬起頭來,這才認清楚這個人,就是當年誣告他的土豪翁欽生,他完全可以一槍斃了翁欽生,可是吳佩孚卻以德抱怨,不但沒有槍斃翁欽生,反而不但送還他的貨物,而且待他如坐上賓,還說親不親故鄉人,要其他的人都好好優待自己的家鄉人。

吳佩孚見仇人不殺,熱情周到的對待仇人,翁欽生感激涕零,回到鄉里,便把他的美名傳頌,當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認為吳佩服是一個心胸寬廣,胸襟坦蕩的人,無不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

三、吳佩孚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

吳佩孚從1898年投筆從戎,從一個秀才做到直係軍閥的最高領導者,一生戎馬倥傯,經歷過數以千計的戰爭,指揮過無數次戰役,在北洋軍閥內效力15年,屢立戰功,被時人稱“常勝將軍”。

吳佩孚來到曹錕的部隊,既是秀才又是兵的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1912年,曹錕和吳佩孚為袁世凱造勢,借“北方不穩”的局勢,發動政變,協助袁世凱在北京當選為總統。

袁世凱當上大總統便善後大借款,宋教仁被刺殺,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吳佩孚趕至江西鎮壓革命黨人,勝利而歸,吳佩孚等成了袁世凱、曹錕的心腹。

1915年,袁世凱稱帝,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曹錕、吳佩孚又奔赴四川,把護國軍團團圍住,又一次大獲全勝。吳佩孚等名聲大噪。

1917年,張勳復辟,把傅儀再次送上皇位,吳佩孚立即出馬,3000辮子軍灰飛煙滅,吳佩孚聲名鵲起。

由此吳佩孚因為英勇善戰,又能聽從指揮,而且帶兵有方,被稱為“常勝將軍”。

第一次直奉大戰,吳佩孚對陣張作霖,吳出奇兵,繞至張的背後,至張腹背受敵,全陣潰敗,吳佩孚以少勝多,至此吳佩孚斐聲海內外。

連美國人都十分推崇“吳大帥”,《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面孔,美國記者還傳言最有可能一統中國的人物便是吳佩孚。

吳佩孚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北洋軍閥的風雲人物,他在當時已聲名遠播,是中國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

四、吳佩孚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吳佩孚的出名還在於他在當時的政壇與眾不同之處:他是一個清正廉潔之人,不貪錢財,講究五倫八德,在當時絕對是一股清流。

和軍閥們貪財好色相反,吳佩孚有三不主義,不貪錢,不嫖娼,不納妾。

他的孫子說祖父清廉自潔:衣無華貴,食無珍饈。

在他們家中沒有真金白銀,沒有珠寶首飾,沒有古董文物,銀行裡面沒有存款。

祖父沒留下地契房產,沒有任何商鋪,只有現居住的房子算是最珍貴的遺產。

真可謂兩袖清風!這與當時的軍閥官員完全不一樣,吳佩孚就是這樣一個清正廉潔之人。

當然吳佩孚並不是完人,有其歷史侷限性,他鎮壓罷工工人,殺害無辜;他為了主子,鎮壓革命黨人等等。

斯人已去,功過自在人心,吳佩孚是一個有民族氣節的硬漢,是一個胸襟坦蕩的人,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軍事家,是一個清正廉潔的有德之人,這是毋庸置疑的!"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吳佩孚,字子玉,山東蓬萊人。生於1847年4月22日,卒於1939年12月4日。享年八十二歲,是民國時期北洋軍閥之一。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今,直、魯、豫、兩湖巡閱使。為民國一代梟雄。他能征善戰,有″常勝將軍"之名。吳佩孚出身書香門笫,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其詩、書、畫皆可。此人為人正直,清廉自律,在北洋軍閥中算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人物。特別是在後來日本侵略中國,華北淪陷後,面對日本人的威脅利誘,他不為所動,沒有當漢奸,表現了一箇中國人應有的氣節。然而,受時代和階級侷限,他是個複雜的人物。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職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鄭州召開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大會,遭到吳佩孚的武力鎮壓。2月7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日夲和英國)的支持下,在長辛店、鄭州、漢口等地對罷工工人進行血腥的屠殺,當場槍殺工人40多人,300多人被打傷。共產黨員林祥謙,施洋慘造殺害。吳佩孚對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此後,他被國民革命軍打敗,下野歸隱。1939年12月4日,因不願與日本合作,被日酋土肥原賢二派人下毒謀殺。結束了他複雜的一生。


老王學史


吳佩孚(1874~1939年)北洋直係軍閥首領。字子玉,山東省蓬萊人。清末秀才。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派系之一“直系”,即直隸省(今河北省)籍軍閥馮國璋、 曹錕,之後的軍閥首領。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吳佩孚高中登州(今蓬萊)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後投靠駐守天津武衛左軍的直隸提督聶士成部任“戈什哈”(滿語,清代高級官員的侍從護衛。)職,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吳佩孚考入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凱所創辦的“北洋速成武備學堂”學習,旋升士官職,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吳佩孚又投奔北洋軍第三鎮曹錕部下任管帶,以其智慧靈敏、才能過人得到曹錕的賞識和重用,並開始了他的軍政生涯。

1912年後吳佩孚歷任第三師炮兵第三團團長、第六旅旅長。1917年任陸軍第三師師長。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後,北洋直系與奉系軍閥混戰。同年4月,戰爭在京漢線長辛店(今屬北京市)、津浦線馬廠(今屬河北青縣)一帶開戰,吳佩孚堅決支持曹錕,身先士卒、作戰勇猛,至使奉軍戰敗。同年6月雙方以榆關(山海關)為界,成立停戰協定;使“張大帥”10多萬的奉軍敗北“關外”。後吳佩孚利用軍權及政治影響,控制了北京政府,又歷任兩湖巡閱使、直魯豫巡閱使等要職。從此,北京政權完全由直係軍閥控制。

1923年在英美帝國主義利益扶持下的“直系”軍閥首領吳佩孚,武力阻撓和殘酷鎮壓了震驚中外的京漢鐵路工人反帝反軍閥的運動,血腥屠殺罷工工人和共產黨人,既成為了“二七慘案”的罪魁。

1924年9月直奉戰爭再次爆發。由於江浙“齊盧之戰”戰爭吃緊,奉系張作霖乘機派兵入關,戰事在愉關一帶進行。同年10月,直軍將領馮玉祥回師北京舉行政變,馮與張推“皖系”軍閥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執政。曹吳的直係軍閥在前線全軍覆滅。吳佩孚失敗後,從海道乘船南逃長江一代。

1926年,吳佩孚又和張作霖、山西督軍閻錫山聯合,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同年8月吳佩孚在湖北省咸寧境內的軍事要隘汀泗橋和賀勝橋的兩次與國民革命軍的戰役中,被北伐名將共產黨人葉挺率領的獨立團擊潰,使“吳玉帥”主力二萬餘人被殲,全線潰退。後來吳佩孚又逃至四川,依附地方軍閥楊森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吳佩孚蟄居北平(今北京),反對日本侵略者為分裂中國“華北五省自治”政策及妄想全部侵華的險惡戰略野心,他拒絕給日偽當政治利用的傀儡。亦為中華民族大義,自存晚節。其居住北平隱居期間並受到“張少帥”的優待,但他仍“運籌帷幄”想侍機“東山再起”。便以養花鳥、寫著作、習書法及研究佛學來安度晚年。

1939年冬月,這位曾叱吒風雲、久經殺場的歷史傳奇人物~“玉帥”吳佩孚病逝於北平。





國粹繁榮絢麗日


吳佩孚可謂是民國初期極受世人矚目的風雲人物。

他一生奔波於戰事,卻沒有像有些軍閥那樣搜刮民財,中飽私囊。更讓後人稱道的是,他下野後,日本以高官厚祿拉攏他,讓他出任他們在中國的佔領區的代理人,組織自治政府。但他不為所動。他說:自治者,自亂也。1938年,日本人又升格請他把華北偽政府和南京偽政府合併成一個漢奸政府,讓他出任中國王,他當時的回答是:叫我出來也行,你們日本兵必須全部撤出中國!據說當時的說客還抬出了日本裕仁天皇與他同祖同宗跟他說事。據說,這裕仁天皇還真是中國春秋時期吳國貴族的後裔。因為當時吳國弱小,為了保命,其貴族中有一批人東渡日本,在那裡定居了下來,也才有了裕仁這一支子孫。當時的說客,便以此向吳佩服套近乎,說他若為日本人幹事,也是在為自己的祖宗幹事,是為了光大當年吳國的事業,是建立以吳姓家族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這項事業一旦成功,豈不也是光宗耀祖之事?但吳佩孚對此只是付之一笑,只是笑答:我是他大爺。言外之意,大爺輩的人怎麼可能讓小侄子輩的人吆三喝六,怎麼可能像狗一樣被其使喚呢!這,也許有點演義的成份,但從中也能看出他在當時的民眾心目中的形象,說明他是有氣節的,他在外強面前沒讓祖宗丟臉。

也正是由於他有著如此堅定的操守,日本人最後才惱羞成怒,才利用他牙痛求醫之際,向他下了毒手。這一點,是有史料可查的。有人在醫室外聽到一聲慘叫,再看到他時,已沒了氣息。又正是因為他堅決不做漢奸,曾是他敵對方的南京政府在他死後,為他舉行了國葬,並追認他為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譽他為中國軍人的典範。

就軍閥二字,他也有他獨到的理解。他說:軍不成閥,何以稱尊?不尊,何以治人治家治國平天下?他就是以這種氣勢,赴湯蹈火,馳騁於槍林彈雨之中,且戰功累累,即使像張作霖這樣的土匪出身的人物,對他也是欽佩有加。他給自己的座右銘是:英雄並不以成敗定義,本人既以關羽岳飛為立身行事的楷模,所以在行為上一不愛財,二不好色,三不怕死,本人志在春秋,為國家民族,不惜肝腦塗地。又正是由於看到了他有著如此的氣魄和胸懷,他得以榮登當時具有全球影響的美國時代周刋封面。蔣介石儘管曾與他逐鹿中原,但蔣介石給他的定論也是:先生託志春秋,精忠許國,處境彌艱,勁節彌厲。雖暴敵肆其誘脅,群奸竭其簧鼓,迄後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義炳耀,海宇崇欽。

他的不好色,還有一段趣聞。

1922年,吳佩孚官任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直屬部隊前線總司令,駐軍洛陽。他當時48歲。在這一年的4月21日,德國駐華大使館的女記者露娜,給他發來了一封信,上書: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

在這之前,這位年在妙齡的露娜曾藉助執行公務之便,多次登臨吳佩孚設在洛陽的司令部,採訪這位當時已名聲鵲起,有望用武力統一中國的人物。她被吳佩孚的人品及戰績所吸引。她這是要回國了,她不想再掩藏自己對自己傾慕之人的感情,於是,便發出了這樣一封信。

而在這個時候,吳佩孚的身邊已有了女人。這個女人便是當時正守著他的妻子張佩蘭。

那時的張佩蘭已是一個32歲的人了,早過了如花似玉的時節。而張佩蘭嫁給吳佩孚時,年齡是18歲,兩人已共同生活了14年。面對性格開朗又年小於張佩蘭的尚未出嫁的妙齡女郎的求愛,做為一個正常的男人,說他一點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在當時的社會上,有錢有權有地位的男人娶兩三個女人太正常了,何況吳佩孚當時在事業上正如日中天。但在這件事上,吳佩孚卻做出了令當時世人無不欽佩的舉動。他在那求愛信上,揮筆題寫了四個字:老妻尚在。他以此婉拒了這位女郎的求愛,並讓秘書將題有此回言的那封信退還至露娜手中。

不要小看這四個字。在當時的背景下,它著實體現了吳佩孚對愛情的立場對婚姻的立場。我們可以想象,當時的露娜接到這題有此回言的信,會是怎樣的尷尬。她當說是一個多情的女子,但又不一定具有多大的心理承受能力。以信示愛,她也許是有生以來的第一次,但這第一次,卻被對方以如此的方式婉拒了,這對於她,會是一種什麼的打擊,難以言喻。在這種情況下,她又該怎麼辦呢?她恐怕是流著淚離開中國的。她的淚恐怕灑了去機場的一路。

但吳佩孚在這個情況下始終沒有改變主意。

不能否認,老妻尚在的老字,也顯現出現其妻在他心目中已不再如花似玉,已不具有走至近前的妙齡女郎的那種優勢。但他可貴就可貴在,對已老之妻仍能不嫌不棄。一個過了30歲的女人和一個20歲出頭的女人站在一起,從膚色上從身段上,其差異是明顯的。任何一個男人都是愛美色的,這是天性,這本身無可厚非。正因為在現實中存在這種差異存在這種天性,才更能以此評判一個男人所抵達的層次和品行的優劣。在普遍性上,男人們都在追求年輕又漂亮的女人之際,吳佩孚卻能做到對失去青春風華的老妻如此,在當時的上層社會是實屬少見的,就是在當今這個時代也堪稱可嘉。

在我們當今的社會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吳佩孚這個份上呢?我們看到的,卻大多是,還沒有吳佩孚那等名望、地位,只因有了一官半職,只因有了幾個臭錢,便忘乎所以了,便開始喜新厭舊了,便接二連三地換老婆,便以能養多少多少個女人為榮為自我炫耀的資本了。這種事,真的並非鮮見。他們自以為了不得,自以為不找個年輕又漂亮的女人陪伴在自己身邊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身價,他們在這位吳佩孚先生面前真的是顯出了低級。

在夫妻關係方面,我們這些當代人,這些到了吳佩孚這個年齡段的人,要想做一個有良心的男人,做一個對得起為自己付出了青春的女人的男人,不妨把吳佩孚的這四個字記在心中,以約束自己的行為。



夢野豔齊


吳佩孚為人信條有四:“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他言行一致,從不拈花惹草。他生平崇拜我國曆史上的偉大人物關(羽)、嶽(飛),他失敗時不出洋,不居租界,他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多個省份,帶領過幾十萬人的軍隊,但是他沒有私人積蓄,也沒有田產,清正廉潔。

1923年,北京政府為解決國會會場狹小問題,決定拆掉三大殿改建為西式議院。吳佩孚聽聞後,立即給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髮了電報:

“…據云,百國宮殿,精美則有之,無有能比三殿之雄壯者。此不止中國之奇蹟,實大地百國之瑰寶…若果拆毀,則中國永喪此巨工古物,重為萬國所笑,即亦不計,亦何忍以數百年故宮,供數人中飽之資乎?務希毅力維一大地百國之瑰寶無任欣辛盼禱之至。”

各報刊爭相登載吳氏通電,舉國上下堅決擁護,故宮三大殿得以保全。


天天開心歷史


吳佩孚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大佬翹楚,一生充滿傳奇。秀才出身,報效北洋併成為直系曹錕第一戰將和智囊,此人善用兵懂韜略其軍事生涯前期,一戰安湘出名,二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美譽,被美帝認為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並且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中國人。

吳佩孚所掌握的直系最多時兵力數十萬,擁兵虎踞洛陽,勢力影響大半個中國,其人品可圈可點,既講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書傳世,最值得稱讚是北伐下野後,廉潔自守,以種花養鳥寫作研究佛學安度晚年,抗戰時期華北淪喪於日寇之後,愈顯其晚節傲堅,拒絕日本人邀請參與偽華北臨時政府和偽南京維新政府,最後死於日本人之手,用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國民黨政府追認為陸軍一級上將。我曾經看過大量關於吳佩孚的歷史史實證明他的人生信條“不貪財,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是言行一致的君子,想想這樣一個權貴人物在那個時代能從始而終,只有一個結髮老妻相陪,而且下野靠張學良每個月接濟,在當今社會也是稱道的人。


蒼茫大地一棵草


吳佩孚是北洋軍閥,卻不只是一介武夫。縱觀其人生歷程,猶如中國近代史,怎一個“複雜”二字了得。他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情至性,可謂北洋集團乃至民國軍政界的佼佼者。前半生窮兵黷武,禍國殃民,乏善可陳。但其晚年,不懼日偽威逼利誘,不當漢奸,晚節彌堅,令人欽佩。歷史人物都有一定的時代烙印,不能簡單用“好”與“壞”來評價。


思念122428861


軍閥這個詞,在歷史教科書上,它一定是反動的、大老粗。

就民國這段軍閥輩出的歷史而言,軍閥中的壞人確實不少,如張宗昌,石友三之類。

但也不乏有一些另類的軍閥,他們學識豐富、重情重義、三觀極正、人品一流。

譬如,一度曾被視為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直系大軍閥吳佩孚,才情學識、人品氣格、武功戰績,在多如牛毛的大小軍閥中,屬一流人物。

1、一闋《滿江紅》,致敬岳飛

史上有兩首最激昂悲壯的《滿江紅》,一首是岳飛寫的,另一首就是一生以岳飛為偶像的吳佩孚寫的《滿江紅 登蓬萊閣》。詞雲: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濤大作。想當年,黑吉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甲辰役,主權墮!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吳佩孚以秀才出身而成軍閥,上馬提槍,下馬呤詩,詩詞字畫,均是一流才情。

這一首《滿江紅 登蓬萊閣》寫成後,吳令全軍傳唱,既是他部隊的軍歌,又是他部隊的思想教育素材。

日本人聽了自然不爽,有一日本記者到洛陽採訪他,曾當面質疑他:

——你詞名為登蓬萊閣,可登上蓬萊閣根本望不見長白山啊?

吳正色回答道:

——我心眼通靈,豈止是長白山,你們日本的富士山,我也能望得見!

一句話,懟到日本人無話可說。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後,日本人看上了當時已經落難的吳佩孚,想請他出山。

吳佩孚說:請我出山可以,你們先全部退兵出中國。

2、潔身自好,不嫖不賭不抽鴉片煙

他是第一個登上美國《時代》雜誌封面的中國人。

在最鼎盛期,吳的勢力幾乎控制了大半個中國,如果不是馮玉祥陣前倒戈,他或許就真能統一中國了。

但就是這樣的權勢,在那樣的亂世裡,他卻活的如同一株蓮花,清潔自好。

他一身不嫖、不賭、不抽大煙,同樣也不允許自己的部隊做這些。

這大概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部隊,一度曾是最有戰鬥力的部隊。

一名臨上戰場前曾經嫖妓的炮兵團長陣亡後,他說:

——戰場是神聖的地方,神明是不能容他這種不乾淨的人。

此話雖然未免冷酷,但在軍紀敗壞的軍閥亂世,這樣的領兵者,絕對是一股清流。

3、著文立說,軍閥竟也有此等才情

吳佩孚一生,視關公、岳飛為偶像,重情重義,更具風骨。

一生之中,不管遭遇何等失敗,終不肯屈身入租界以求自保。

1924年直奉戰敗,有人建議他入天津租界避難,他厲聲罵道:

——堂堂軍人,託庇外人,有傷國體,烏可為者!

被蔣介石的北伐部隊打敗後,日本人請他到日本去,他堅決拒絕:

——我連租界都不肯入,怎麼可能去日本?

那些動輒就跑到日本避難的革命黨人,不知見此,又作何感想?

他詩詞一流,九一八後曾寫詩云:

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

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

歌聲高處哭聲高——真是讓人淚奔的句子啊。

日本全面侵華後,他屈居北平,以讀書度日,竟然做起了註解《春秋》、《左傳》的事來。

在他勢力最鼎盛時,蘇聯人主動提出給他錢給他武器,扶植他成為中國統治者,他斷然拒絕,認為中國自己的事, 不應有外人染指。

晚年,他自擬一聯總結自己的一生:

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甕,真個解甲歸田。


風談天下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併成為直係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吳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吳佩孚本是北洋軍閥的領袖之一,被認為有“號召力”,後隱息家園,靠他的老部下維持其日常生活。日本人認為可以利用,當時任陸相的板垣及著名的特務頭子土肥原妄想讓吳與曾任辛亥革命後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的唐紹儀合作,成立較大規模的傀儡組織。這個陰謀當時被稱為“吳唐合作”。計劃未實現,唐紹儀在滬被殺身亡。吳本不願*合作”,後來也被日本牙醫用藥毒死。這一段歷史,當時尚未披露。我和鄂森訪問了張夫人(吳佩孚夫人),她詳盡地講述了那天日本醫生在樓下為吳“治牙”時,注射一種毒劑,使吳立時暈倒,張夫人聞訊下樓,吳已氣絕身亡。我後來曾在東京審判中提出關於“吳唐合作”的陰謀,作為土肥原、板垣罪證的一部分。 對吳佩孚之死,蔣介石親致唁電給北平什錦花園吳公館:“先生託志春秋,精忠許國,比歲以還,處境彌艱,勁節彌厲,雖暴敵肆其誘脅,群奸竭其簧鼓,迄後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義炳耀,海宇崇欽。先生之身雖逝,而其堅貞之氣,實足以作勵兆民,流芳萬古。”國民政府與最高國防委員會還分別決議,追贈吳佩孚為一級上將。陪都的報紙上,更譽吳為“中國軍人的典範”。 當時駐重慶的中共元老董必武也對記者發表談話說:吳佩孚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曆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嶽,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起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舟曉


吳佩孚是當時幾個軍閥中最有才華的一個,也是最有氣節的一個,成王敗寇,在革命混濤中最終沒能氣吞山河,實為可惜。他下野退路二線,日本人拉攏他,他拒不與日本合作,日本人要眼看拉攏無望,又不願意這樣一個頗具影響力的人物攔在日本人面前,所以將他毒死。就憑這一點也應該名垂青史。

假如吳佩孚晚節不保,投靠日本,憑他當時的追隨者和影響力,東山再起是沒有問題的,說不定中國的歷史就要重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