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吳佩孚和陳炯明並稱為“南北兩秀才”,兩個人有什麼共同點?

曉妹世界觀


在民國初年的歷史舞臺上,有兩個秀才出身的新星冉冉升起。兩個人分處中國南北兩端,卻都坐擁著雄厚的實力。因此,當時民國的輿論經常將兩個人相提並論,稱之為“南陳北吳”或“南北兩秀才”,這兩個秀才就是吳佩孚和陳炯明。



能被共稱,這兩個人到底有什麼共同點呢?

第一,兩個人都是軍閥。吳佩孚實力尤為雄厚,他是北洋軍閥直系的領袖。巔峰時,直系曾佔據除東北外幾乎中國整個北方地區。麾下的直軍直接繼承了袁世凱北洋軍的老底子,直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再加上吳佩孚卓越的軍事才華,直系打遍天下無敵手,隱隱有一統全國之勢。


而一直以來以反革命軍閥身份出現的陳炯明,曾擔任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是南方實力最強大的軍閥之一。同時,他也是孫中山廣東革命政府最主要的軍事威脅。黃埔軍校學生參與的兩次東征,征討的目標都是陳炯明的部隊。

第二,兩個人都是憲政的支持者。1920年,吳佩孚率領直軍打敗皖系段祺瑞後,就曾主張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實行憲政。與此同時,1921年,陳炯明也發表了“制定憲法,建立永久和平之基”的通電。


第三,兩個人對共產主義的態度出奇一致,都是從初期的贊成變為後期的反對。

第四,兩個人在人品和私德上都沒有瑕疵。吳佩孚雖然一度統治半個中國,麾下擁有幾十萬精銳大軍,堪稱中國最強大的軍閥,但是吳佩孚卻不如絕大部分其他軍閥一樣趁機享受榮華富貴。吳佩孚堅持“不借外債,不住租界,不與外人勾結,不做督軍,不講地盤”的“五不主義”,廉潔自守,堪稱民國軍閥的道德模範。

陳炯明也是如此,雖然與孫中山分道揚鑣,觀點也完全不同,並且至今仍存有爭議。但是,在人品和私德方面,陳炯明卻無可指摘。陳炯明既不貪財,也不好色,生活艱苦樸素,為官廉潔自律。曾經統治一省之地,堪稱土皇帝的陳炯明在死後,卻連一口棺材都沒有,可見其生活之簡樸。


第五,兩個人雖然都曾煊赫一時,但最終的結局都失敗了,而且都與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有關。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遭到了馮玉祥的倒戈一擊,後路被切斷,最終一敗塗地,統一全國得願望也徹底成為泡影。逃往南方在兩湖地區重新崛起後,最終還是敗於北伐軍之手,徹底下野。

而陳炯明由於與孫中山意見相左,反對北伐,最終經過“六·一六”兵變和兩次東征後,陳炯明的勢力徹底灰飛煙滅。


第六,面對日寇的拉攏,兩個人都嚴守愛國底線,拒絕與日寇合作,表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1935年,日寇在佔據東三省後,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策劃了所謂的“華北五省自治”。他們看上了吳佩孚在中國巨大的影響力,希望吳佩孚能夠出山當漢奸,支持日本的分裂活動,但是被吳佩孚嚴辭拒絕。最終,吳佩孚被惱羞成怒的日本人殺害。

陳炯明也是如此。陳炯明失敗後曾避居香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後曾經試圖拉攏他。陳炯明不但沒有答應,而且還反過來要求日本人歸還東三省。日本人送給他8萬元支票,雖然窮困,但陳炯明依然在支票上打叉後退還給日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