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吳佩孚?

_我就是我_81933307


一提起曹錕,人們都知道他賄選當上的大總統。看過蔡東藩《民國演義》的人,若問他曹錕的外號,他就會說“曹三傻子”。不過,那只是演義小說,不可當真。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政府再怎麼混亂,也不會弄個傻子做總統。可以這麼說吧,他簡直比猴都精。

至於他如何能夠當上總統,就不能不說一個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吳佩孚了。

曹錕當師長的時候,吳佩孚來到他的手下做營弁。曹錕對他十分信任,勝過了其他的舊僚屬。從此以後,吳佩孚也同樣對他忠心不二,始終如一。

曹錕下馬,吳佩孚敗走麥城

一九二三年,曹錕已經成了直系的龍頭老大。要過把“總統癮”的想法縈繞於心,揮之不去。吳佩孚勸他要先用武力統一全國,然後再當總統。曹錕不願意,執意要當。吳大帥無奈只能知其不可而為之,於十月十日扶“老帥”上位。

曹錕上臺後,全國反對之聲四起。由於“反直三角同盟”都忙於自身事物。沒有發動戰爭。曹錕也就相對穩定地幹了幾個月。一九二四年九月,首先是張作霖的奉軍,兵分二路殺進關來,聲明討曹。這時曹錕一下子推給吳佩孚,他握著吳佩孚的手說“老弟我己經老了,辛苦你攝行陸海軍大元帥職權,一切便宜行事”。

吳佩孚真是忠心事主,秣兵歷馬,砥礪前行。上前線拼殺去了。而同為曹三手下的將領馮玉祥,孫嶽等聯合胡景翼,窩裡反回頭將曹錕逼著下了臺。

曹錕被軟禁在延慶樓,眼巴巴盼著吳子玉回來“救駕”,逢人便問“子玉現在哪裡”。十一月二十九日,曹錕,曹銳兄弟二人正在“執手相看淚眼”之際,一個團長帶著十幾個軍官走進門來,要將曹銳帶去問話。這曹錕哪裡放得手,死拽著他弟弟不讓帶走。站在旁邊的劉夫人,看那團長臉色不對勁。連拉帶勸的將曹錕的手分開,把曹錕推進屋裡將門都鎖上了。時間不長,曹銳的死信傳來,是吞下了生鴉片膏子。

此時吳佩孚的日子也不好過,戰爭打不下去了,只能選擇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這時馮玉祥又開價“懸賞十萬元購買吳的活口,”並後加一個括弧,“提頭來獻者減半”。

吳佩孚輾轉又逢生

這吳佩孚確是厲害,經過一番碾轉騰挪,於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到鄭州,一九二五年一月三日到漢口。此時蕭耀南尚不敢納。十月吳佩孚勾結鄂軍將領陳嘉謨,寇英傑,劉玉春等基本控制了湖北。十月十一日蕭耀南等鄂軍將領通電,擁吳“出山共定國難”,二十日吳佩孚在漢口,又成為十四省聯軍總司令了(也許是自封的)。

十二月三十一日,馮玉祥也又要與吳“精誠合作,始終不渝”了,馮系大將張之江,歡迎吳“入京主政”。且言“追隨我帥(吳),勉效馳驅”。

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張作霖也致電吳佩孚關外事由他應付,關內事由吳全權主持。張作霖一再催促吳來京共商大計,五月二十六日吳決計由漢口啟程北上,在動身的時候,吳電請張作霖約定同到北京的時間。六月六日曹錕知道張作霖要進京,心裡不痛快不願與他見面,回到了保定。

有消息說二位大帥二十四日進京,北京的軍警出動,在二帥的沿途黃土鋪路。北京市民詫異,以為又出了啥大亂子呢。結果人沒有來,原來吳佩孚的手下張其鍠算了一卦“二十八日入京大吉。

吳佩孚最終被民團逐出

二十八日上午九時張到吳的行館拜訪,談話二十分鐘告別。十二時吳到張府拜訪。兩人同赴杜內閣在居仁堂設的筵。正吃酒間,怱聽“嘡”的一聲響,張吳兩方的衛兵,同時將手槍拔出指向對方。原來是顧維鈞的大禮帽,由衣架上掉下來的聲響,大家才十分尷尬地坐下來。

他們會談的議題這次主要是“討馮”。從四月份打到八月底前後打了好幾仗,總算把馮玉祥暫時趕到甘肅去了。

吳佩孚註定是一個忙碌的人,北方的戰爭剛剛結束,他電請張作霖主持北京政局,八月二十五月就馬不停蹄地到達漢口,對付北伐軍了。張作霖表示派兵相助,這位吃足了“同盟”者苦頭的吳大帥,婉言謝絕了。豈知北伐軍來勢兇猛,把吳佩孚打的一敗塗地,他手下愛將孫傳芳卻按兵不動。不得己逃回鄭州。把兵力集中鄭州武勝關一帶。

這時候閒不住的曹錕來到鄭州,他首先告誠吳“你雖然善於將兵,但不善於將將”。又聲淚俱下的告誠薪雲鶚,寇英傑,田維勤等。“子玉脾氣不好,但心是好的“。這些似乎表達著曹錕對吳的真情實意。

其實並非如此,曹銀在保定與彭壽莘,張廷諤,方表等密談,彭等告訴他“現在非把剩下的這點本錢收回來自己當家不可”,並告訴他,總統到鄭州勞軍,他到車站迎接時趁機把他吹(槍斃)了。曹錕聽後,高興得了不得,興奮地說“對!咱們就這麼辦”。

在這以後不久,吳軍在河南也敗下陣來,吳佩孚被民團逐出再無起色。

結語

北洋軍閥這些人,可謂個個懷奸,人人施詐。吳佩孚對曹錕那真是如“王伯當保李密忠心耿耿”。至於他的功過是非且不論,一生跟錯了老闆也吃虧不小呢。


錢君史話


老吳,我作鎮北京,南方依然平定,各路豪傑,無不俯首稱臣,就差東北張鬍子了,老張敢瞧不起我,我親自上陣,讓他知道馬王爺長几隻眼,萬萬沒想到啊!哥已離開北京,馮基督膽兒就壯了,然後就是鼓破眾人錘了,最慘時,差點讓四川的袍哥要我命,後來我領導14省討賊聯軍,專門就收拾馮基督,無奈,英雄垂暮啊!十年奮鬥,就落個這麼個結果,哥死不瞑目啊!


用戶54590015070


吳佩孚,生於1874年4月22日,卒於1939年12月4日,山東蓬萊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一定要實事求是,結合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環境,人物的經歷,綜合分析,給出客觀、公正的結論。對吳佩孚,筆者認為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看:

第一,他是一個大軍閥。他是秀才出身,有思想,會帶兵,在北洋軍閥中,善戰驍將,被譽為常勝將軍。是直系首領,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他曾經是西北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領袖,也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週刊》的華人。儘管如此,他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代表的是封建、地主、軍閥,尤其是他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進行血腥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著名“二七慘案”,暴露出他大軍閥的本性。

第二,他是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他對岳飛的“精忠報國”非常推崇,在民族大義上有氣節,有中國人的骨氣。在日寇鐵蹄踐踏中華大地之時,他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之心。

他下野後,日本特務頭子荒木代表日本奉送“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炮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但他拒而不受。他堅決不當漢奸,不為日本人賣命。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川本等採取拉攏、威逼等各種手段都未能讓他放棄民族氣節。

第三,潔身自好,廉潔自守。吳佩孚做官數十年,始終堅守不貪、不佔,他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的大兵,南征北戰,卻從沒有私蓄,也沒有置辦田產,和他同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貫相比,總算難能可貴,他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





zj史海拾貝



秀才將軍吳佩孚,是北洋軍閥直系曹錕得力干將,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早年畢業於北洋速成武備學堂。曾任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



作為一員儒將吳佩孚,不愛女色不愛財,重義氣講信用,尊重儒道思想,重孝道。他重謀略善用兵,在軍閥混戰時期,作戰常取勝,有“常勝將軍”的美譽。作為北洋軍閥的風雲人物,吳佩孚在民國十三年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中國人。可見他在當時的中國影響力有多大,被許多外國人看好,認為是中國當時最有能力稱霸的人。面對奉系軍閥張作霖和皖系軍閥徐樹錚的收買和挑撥,不為所動,即便老大曹錕無能,也絕不背叛這充分體現了他為人本分。抗日戰爭時期,吳佩孚面對日本侵略者的拉攏和收買,絕不妥協,堅決不做漢奸,最終被日本軍醫謀殺了。吳佩孚用自己的死悍衛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的民族氣節。蔣介石在吳佩孚追悼大會致祭並送輓聯一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後來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國葬。


吳佩孚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子嗣。吳佩孚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鎮壓共產黨領導的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二七慘案。屠殺了共產黨員施洋,林祥謙等,和許多工人。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軍閥的吳佩孚雖然製造了著名的“二七慘案”,但他的愛國情操與民族氣節是值得世人敬佩的。


古道西風378


吳佩孚,作為北洋軍閥確實有很多不可取之處,他做的那些事,我想必大家都知道,你們如何評價,我也不管。今天,我來說說在吳佩孚下野之後的事,或許你對他的評價會有所改變,文章實事求是,不添加任何感人色彩,敬請閱讀。

在1926年,被革命軍打敗,逃到四川,五年之後,”九一八“事變爆發,吳佩孚說要抗日,回到北京。當時的吳佩孚算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因為自己的部隊早已死的死,逃的逃,身邊只有自己老婆和少量的衛隊。在北京也並沒有得到其他人的迎接,當時東北三省已經淪陷,張學良也在北京,吳佩孚曾就他不抵抗的事情,嚴厲訓斥。張學良不敢得罪與他,一直好吃好住的招待他。

但是後來張學良做的那件事後,沒有了招待,吳佩孚成了一個無權無勢的空頭將軍。在1937年後,全面抗戰爆發,日軍急需一些有名望的名人來替自己管控地方,吳佩孚理所當然的出現在了日軍的視野裡,並迅速組織說客前來邀請吳佩孚前去為日本辦事。當時的吳佩孚可以說已經窮困潦倒,舉債過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手底下的人也需要吃飯啊。日軍更是看重這點,以為吳佩孚會輕而易舉的被拿下,豈料碰了一個大釘子,吳拒不合作!

日軍也並沒有氣餒,發動已經投靠日本的中國人前來勸說,眾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以拯救中國水生火熱之名勸說吳佩孚,吳佩孚依然無動於衷,這讓日本頭疼不已。沒有人有吳佩孚這樣的人選了,如果吳佩孚站出來支持日軍,日本對東北以及和北京地區的控制程度將大大加深。於是,日軍派出了日本特務土肥原親自前來勸說,最終也失敗了,對待日本方面的不斷請求,吳佩孚均不加理睬。

1939年,汪精衛已經傾向於日本,並親自發電給吳佩孚,讓他識大體。吳佩孚對他的言辭,大肆辱罵,立刻回電臭罵汪精衛,汪精衛並不死心,登門拜訪,但也以不便見客為由,拒絕見面。日方最終妥協到將湖南,湖北,江西,山東,河北,河南六省均給吳佩孚管轄,思考良久後,還是拒絕了,吳佩孚不願於日本合作,他想找到一個完美的決策,能讓全國能接受的方案。

但是不久,吳佩孚牙痛,第一個給看病的是日本的牙醫,此人和吳佩孚認識,同意了拔牙,拔完之後,牙病變重,臉腫了起來,後來又請中國醫生,但因為一些事情,並沒有吃藥。後來,實在忍受不了,又請了德國牙醫,德國牙醫表示需要去德國醫院,但被吳佩孚也拒絕了。第二天,日本方面強行對吳佩孚進行了所謂的治病手術,在手術過程中,日本醫生刺破了吳佩孚的喉嚨,一代梟雄,就此沒落。死後,北京市民為吳佩孚的精神感動,自願為他送行。


歷史深度揭秘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網紅為了製造熱點爆得大名,可以說是絞盡腦汁無所不用,目的就是一個,炒出一個名氣來。在北洋時代,最會炒作引人注目的高手只有一個,那就是吳佩孚。那個時代沒有微博,沒有電腦,沒有頭條,吳佩孚靠一張嘴名滿天下,變成了民國的明星軍閥。吳佩孚的秘密武器不是槍不是炮,而是通電。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發生。6月9日,吳佩孚致電北京政府及全國各界,表示“此次外交失敗,學生開會力爭,全國一致,不約而同。民心民氣,概同想見……如必謂民氣可抑,眾口可緘,竊恐眾怒難犯,專欲難成。犬獄之興,定招大亂。其禍當不止於罷學、罷市已也”。

7月1日,吳佩孚領銜致電北京政府,力言如簽字和約,“誓難承認”,“與其一日縱敵,不若鋌而走險。與其強制簽字,貽羞萬圍,毋寧悉索敝賦,背城借一,軍人衛國,責無旁貸,共制後盾,願效前驅。…以民意為從違,以軍心為依據,堅持到底,萬勿簽字”。

7月13日,吳佩孚又與第三師三旅長通電:反對補籤合約,痛言:“吾同數百萬軍人,數百員將領,豈盡皆勇於私鬥,而怯於公敵,優於對內,而絀於對外耶?帥長等上年以全勝之師,遽爾罷戰主和,休養兵力者,正為今日。”

吳佩孚作為一個軍閥站在了學生立場大眾的立場反對賣國,高調錶現名揚天下,被當時的報紙譽為“愛國將軍”“民族救星”。你不能說吳佩孚不愛國,吳佩孚的表態對支持“五四運動”也是一種聲援和支持。

但是“愛國”一直都是吳佩孚的口頭禪,秀的成分也不少。“報端幾無日不有吳氏之通電,且語語愛國,字字為民,吳氏之大名,遂無人不知”。(中國國史編輯社:《吳佩孚正傳》)

吳佩孚在北洋軍閥裡邊是個後起之秀,他的最大特點就是秀才出身,在軍閥裡邊獨樹一幟。吳佩孚的文化對他起了很大作用,深切懂得佔領道德高地和輿論戰的價值。吳佩孚像個憤青一樣,什麼口號激進,什麼口號時髦,就喊什麼,順應民意順應潮流,振臂一呼四方相應,勝過千軍萬馬。

吳佩孚從一個曹錕手下的師長變成一個叱吒風雲的軍閥,有人嘲諷他的地位不是靠打仗奪來的,而是靠罵人換來的,是通電打出來的。

吳佩孚的嘴炮到底有多厲害呢?

那個年代要想炒作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電,就和現在發微博發朋友圈發頭條一樣。“不讀通電,則民國無史矣”,通電就是民國的一個輿論戰場。這不是老百姓的玩得起地方,一封全國通電要2萬銀元,是軍閥豪強的戰場。最擅長運用通電、通電也寫得最具特色的就是吳佩孚,堪稱民國第一炒作高手。

1918年吳佩孚不過是一個師長,第一次打通電戰就旗開得勝。吳佩孚於8月7日發表通電(陽電),大肆抨擊段祺瑞的武力統一乃是“亡國政策”,說兵連禍結大戰經年致使“同種殘殺,生靈塗炭”,指責段祺瑞“直視西南為敵國,竟以和議為逆謀”,“以借款殺同胞,何異飲鴆止渴”,痛斥安福國會“偽造民意,釀成全國叛亂”。

吳佩孚的打的是“和平”的旗號,順應了百姓討厭軍閥混戰,人心思定的情緒。一時間紛紛響應,譚浩明、譚延闓通電說“奉讀馬電,大義凜然,同深贊服”,岑春煊更是通電稱吳佩孚“霹靂一聲,陰霾豁散”。

在五四運動時期,吳佩孚是高舉“愛國”的口號,左一個通電右一個通電。北洋政府決定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吳佩孚“首先通電,請罷免曹、陸、章,懲辦國賊”,又聯合譚浩明、馮玉祥等通電反對簽字,“如果簽字,直不啻作繭自縛,飲鴆自殺也”,“此後如再有勾串外人,仍請簽字割地者,以賣國論”!

吳佩孚儼然成了這一時期名震全國的意見領袖,民國大V。

吳佩孚打仗有個特點,先文後武,先在輿論上罵倒對方。吳佩孚筆桿子厲害,有《討武則天檄》的風格,“國人目吳電為《新古文觀止》,都說讀此妙文,可作過為範本而不愁文思之不暢,文筆之不雄健”。

直皖大戰,吳佩孚討伐段祺瑞,先通電全國痛罵段祺瑞是“敵國之忠臣,民國之漢奸也”,自己是“為討賊救國而戰,為中國民族而戰”。段祺瑞親日賣國,在道義先輸一著,吳佩孚抓住民意,出兵討伐,棋高一著。

第一次直奉大戰,吳佩孚等人聯名發表的《張作霖十大罪狀》聲稱:“作霖不死,大盜不止。佩孚等既負剿匪之責,應盡鋤奸之義。”

吳佩孚很懂得師出有名,軍閥混戰硬是被自己描繪成自己是正義之師,別的軍閥不是漢奸就是土匪,一副天下為公的面孔。

公開的通電,就是表演,給媒體和輿論看的表演,像現在的網紅直播一樣,看著是國色天香,實際上是醜陋不堪。

吳佩孚的形象相當高大全,“今生今世不做督軍,不住租界,不結交外國人,不舉外債”,還倡導“文官不貪汙賣國,武官不爭地盤”。

吳佩孚“不要地盤,要的是兩省地盤;不做督軍,做的是兩省巡閱使”。

“不結交外國人",英國人莫立斯(HE. Mooris)和格林(O.M. Green)做他的政治顧問,還有日本顧問岡野增次郎。一九二三年,美國曾一次供給了三百萬美元的軍火。

“不舉外債”,英國的英福公司曾和吳佩孚訂立了道濟借款一百五十萬鎊。

吳佩孚反對段祺瑞的武力統一,罵段祺瑞是“同種殘殺,生靈塗炭”。可是他自己在洛陽練兵十萬,提出了“武力統一”中國的主張,並狂妄地表示要“龍泉劍斬血汪洋,千里直趨黃河黃”。

1924年,吳佩孚成為全國實力最強的軍閥,“八方風雨會中州”顯赫一時。

吳佩孚以“中國最強者”成為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的中國人。上海英文雜誌《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美國人約翰·鮑威爾甚至認為他“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對於吳佩孚的炒作手段,當時《民國日報》就發過文章批判過。在《揭破吳佩孚奸謀公電》一文中說:“吳佩孚素以責人賣國為釣名之伎倆,然吳氏十年來之軍餉,何一非賣國之外債乎?須知吳佩孚前日之討安福,非為同人討也;今日反對‘梁氏外交失敗,亦非為祖國存亡反對也。討安福為個人之發展,反對梁氏為挽回決堤殺人已去之民心。”在另一篇《國民勿為吳佩孚所蒙》文章中痛斥吳佩孚是“反覆小人,難與共事,一得權利,頓改初衷”。

吳佩孚喜歡說大話,有時候會閃了舌頭。吳佩孚趕時髦高唱“保護勞工”論調,連蘇俄都以為他是左傾。“二七慘案”的發生,證明吳佩孚本質還是軍閥,不管說什麼,都是以自己的利益為主。

利用民意,打著愛國的旗號為自己的利益服務,這是軍閥的本質。吳佩孚喜歡說什麼“為民請命,敢效前驅”,“誓死殺盡,以除國奸”,開口閉口都是愛國大義,唱高調可以,真正在實處的時候就露餡了。張作霖就發表通電揭露吳佩孚在戰爭中決堤放水,淹死湘民數十萬,損失財產數千萬。但是吳佩孚矢口否認。而吳佩孚的貼身幕僚白堅武的日記卻記載著:吳佩孚和湘軍激戰,掘開湘堤,淹沒四縣!

著名記者邵飄萍諷刺吳佩孚是“除了通電之外,一事無成”。

晚年張學良瞧不起吳佩孚,說過,“這個好吹的人就是言過其實。吳佩孚就是這個好吹的人。”

吳佩孚好吹,也吹來一個“民族救星”,這也是民國的一大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