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往事:吳三桂爲何非要殘忍的用弓弦勒死永曆帝

南明往事:吳三桂為何非要殘忍的用弓弦勒死永曆帝

在昆明城內有處奇怪的地名叫篦子坡。相傳,篦子坡原來不叫篦子坡,而叫“逼死坡”。因為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被吳三桂苦苦相逼,死在這裡,而得名。後因滿清查禁得緊,官府不許民間稱“逼死坡”,智慧的人民群眾遂諧音成了“篦子坡”。

關於永曆的死,歷來是一件讓人氣憤的事。

永曆帝貼身侍衛鄧凱所著的《求野錄》說“四月二十五日,吳三桂以白布一條進獻皇帝。不久,永曆就駕崩了。”

清人錢曾在詩箋中則說得更詳細“辛丑之冬,吳三桂率大軍逼近緬甸,緬人為求自保,把避難於緬甸的永曆皇帝獻給吳三桂。吳三桂得永曆帝后將其裹挾至昆明城外的草萍驛,乘夜殺之。”

而且永曆帝死後,為防止民間有人借永曆的事大做文章。“吳三桂乘風大夜黑,派人將已死的永曆父子炙屍揚灰,傳賜諸將。”(《行在陽秋》)

對曾經的舊主手毒如廝,古往今來恐怕再難尋吳三桂第二了。

南明往事:吳三桂為何非要殘忍的用弓弦勒死永曆帝

和吳三桂一起的內大臣、滿將定西將軍愛星阿就提出將永曆獻俘北京,讓朝廷處置。吳三桂不同意,理由是天長路遠,押解途中或恐有變。他的主張是為防夜長夢多,就地處決。二人爭執不下,上書朝廷,四個月後,朝廷批覆到達雲南:“仁皇帝命恩免獻俘”,“著將永曆正法”。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殺了。是像商鞅一樣被車裂?還是像袁崇煥一樣被凌遲?朝廷沒有明說,決策權掌握自己手裡。車裂早就廢了,凌遲也不適合。不過吳三桂給出的意見依舊血腥——斬首!

愛星阿還是不同意,他說:“ 永曆過去也是一國之君,今天雖然戰敗,成為你我的俘虜,但斬首一事,未免太慘,不如賜其自盡,恐怕更加得體”。吳三桂默然。這時,安南將軍卓羅在一邊幫腔說:“無論如何,永曆都必死無疑,念他過去也是堂堂君王,還是不要讓他身首異處的好。”

這次,吳三桂沒有堅持己見,反正目的達到了,乾脆給愛星阿賣個人情算球。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吳三桂對永曆皇帝如此痛恨?難道他們之間有什麼私人恩怨嗎?答案是兩個字:沒有!而且據《行在陽秋》說,吳三桂甚至還曾親口答應永曆皇帝,要將其送回北京,歸葬十三陵。

“十二月初二日,吳三桂率大軍到滇緬邊界舊晚坡,下達檄文要緬方將永曆獻上。第二天天矇矇亮,緬人即將永曆及其嬪妃子女隨從17人獻至吳三桂大營……永曆南面而坐,吳三桂旗下軍官知道皇上來了,相繼入見,或跪拜或作揖。

不多時,吳三桂到,氣勢洶洶。永曆問,臺下何人?吳三桂聽到永曆聲音,噤若寒蟬,不敢回話。永曆再問,依舊沒人答。直到問了六七次,吳三桂才結結巴巴的稱名應詔道,在下吳三桂。永曆知道吳三桂來了,歷數了吳三桂的諸多不是。吳三桂不置一詞,唯匍匐地上,有如死人。

罵完了之後,永曆嘆息說,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無藥可救。我是北京人,我臨終前有一個願望,還見十二陵而死。吳三桂你能做得到嗎?吳三桂答,我能做得到。得到了肯定的答覆後,永曆說,你可以退下了。而此時吳三桂早已是面如死灰、汗流浹背、雙膝痠軟,站都站不起來,如何退下。其手下軍官見狀,趕緊上前將其扶起,架出營帳,結束了這次對話。”

南明往事:吳三桂為何非要殘忍的用弓弦勒死永曆帝

關於吳三桂在處理永曆皇帝一事上的言行手段,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曾借韋小寶與吳三桂的對話闡述過自己的觀點。

“韋小寶又道:‘聽說明朝的永曆皇帝,給王爺從雲南一直追到緬甸,終於捉到,給王爺用弓弦絞死……’說著指著牆上的一張弓,問道:‘不知用的是不是這張弓?’吳三桂當年害死明室永曆皇帝,是為了顯得決意效忠清朝,更無貳心,內心畢竟深以為恥,此事在王府中誰也不敢提起,不料韋小寶竟然當面直揭他的瘡疤,一時胸中狂怒不可抑制……”

南明往事:吳三桂為何非要殘忍的用弓弦勒死永曆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