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都不知道海參生長在哪裡,更不知道怎麼吃!

90%的都不知道海參生長在哪裡,更不知道怎麼吃!

海參生長在水質清澈、潮流通暢、流速緩慢、風浪較小的內灣,水質肥沃,浮游生物較多,鹽度適宜、無大量淡水流入,水深三至二十米,水溫常年維持在十二度左右。

因為水溫低,海水深,海參生長速度緩慢,品質極大增強,體壁肥厚,肉刺飽滿,體內雜質少,營養價值高,口感極佳。海底多為岩礁、石塊的沙泥底,為海參提供了棲息地及避難所,便於它夏眠和惡劣天氣吸附在岩礁縫隙或石塊背面;天氣晴好,海參可爬到沙泥質的海底尋覓食物。

90%的都不知道海參生長在哪裡,更不知道怎麼吃!

刺參又名沙噀、沙瀝、海鼠、海瓜,屬棘皮動物,體長筒狀,長二十至四十釐米,寬三至六釐米,橫斷面略呈四角形,腹面平坦,黃褐色或赤褐色,管足沿腹面排列成三條不規則的縱帶。

背面黃褐色或慄褐色,略隆起,具四至六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狀肉刺,六排刺海參需要七至九年的長成,是海參之王。口在前端,偏於腹面,周緣圍生具分枝的觸指二十個,觸指有觸指囊;觸指基部、口之背面有一乳突。生殖孔即位於乳突處。以小型動植物為食,如孔蟲、腹足類、橈足類、硅藻類及泥沙中的有機質。

90%的都不知道海參生長在哪裡,更不知道怎麼吃!

生殖期在五至七月,產卵後潛入巖間夏眠,十月以後從岸礁暗處爬出來,來年四月中旬迅速發育,每年五月前後是捕撈旺季,捕後除去內臟,洗淨腔內泥沙、血汙,鹽水中煮一小時,撈起放冷,曝曬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時,加蓬葉汁至顏色轉黑取出曬乾。

90%的都不知道海參生長在哪裡,更不知道怎麼吃!

烹調海參的方法有多種,蔥燒、紅燒、紅燜、扒海參最為常見,我喜歡的是蔥燒海參、扒海參,能夠感受到它的清脆和滑爽。在烹飪前,活海參要做前期處理,將整隻鮮活的海參直接放入燒開的淘米水中焯一分鐘,米湯重新沸騰時迅速撈出,清水沖洗乾淨,剖開腹部,去淨內臟。鍋中再放淘米水,加入海參燒開,保持微火煮四五分鐘至通透,再停火,自然放涼,撈出瀝乾水,就可以烹製菜品了。

我在獐子島吃海參,主要是採用新鮮的海參為原料,用當地漁民的原始烹飪方式製作,吃起來清爽異常、肉質肥厚、口感極佳。


親,你吃過海參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