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遭遇「培訓貸」警示了什麼

學習就業規劃,結果被免費“一對一”職業測試一步一步拉進坑,最終,竟然通過第三方貸款公司無抵押貸了接近萬元的款。這就是約280名廣州高校學生的無奈遭遇。日前,媒體陸續接到數十名廣州高校的學生和家長爆料,稱一家“廣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讓毫無經濟能力的他們背上了萬元債。目前,有學生被催債機構逼債,還有學生甚至表示負債累累,“真的讓人活不下去了”。大學生頻頻成為上當受騙的對象,該如何反思?誰該為此擔責?

大學生被騙別講“只怪自己傻”

從“裸條借貸”到“培訓貸”,加上各種與大學生有關的騙局,似乎這裡“人傻,錢多,速來”,而大學生已經成為“高危人群”。面對猖狂的騙子,有人認為,被騙的只怪大學生傻,遇上自己就不會輕易入套。而這些大學生輕易成為被騙的對象,只能說明這些大學生平時死讀書,智商有問題。這樣一種觀點,有很大問題。

毋庸置疑,頻頻成為上當受騙的對象,值得大學生們思考。有人講,中國的孩子都是在死讀書中長大的,他們對社會的理解,往往都是通過童話獲悉的。這有點絕對和誇張,但也不否認,確實有很多大學生對於社會人情並不是那麼的瞭解,缺少必要的警惕之心。對於這一問題的存在,不能簡單地把板子打向大學生,而是應該追問家長和學校,應該思考社會的責任。

而且,心中懷著美好,對他人保持一份信任,什麼時候成了一種缺點?如果一個社會真的以鄰為壑,“老死不相往來”,“不和陌生人說話”,那上當受騙的機會確實會大大下降。可這種“陌生人社會”,真是吾之所願、吾之所幸?生活在這樣的社會,談什麼“詩意地棲居”?因此,真正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這個社會有這麼多的騙子,而不是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上當受騙。

更重要的是,很多時候上當受騙,未必是智商的問題,甚至也未必是情商的問題。很多人認為自己智商高,不會上當受騙,實則不然,你沒受騙,未必代表你有多麼聰明,也未必代表你有多麼理性,很可能是你沒有遇到“私人定製”。拿官員來說,很多人一路拼搏,終於走上了重要領導位置,他們是智商有問題,還是情商有問題?可為什麼還有官員被騙子許以升官的願景打動,進而上當受騙?其中固然有著利慾薰心的原因,也有著騙子精心設計的緣故。

現在的騙子,早已經不是想象的僅僅賣弄嘴皮子了。一些騙子也具有高智商背景,很懂得心理學,甚至請編劇精心設計劇本。據瞭解,在“培訓貸”中,這家公司大量採用了“洗腦”手法,一系列套路簡直讓人眼花繚亂。南京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研究中心主任費俊峰認為,本案例中的指路人教育公司在每個步驟中都利用了消極的心理暗示,以誘導學生們參加所謂的職業發展培訓。剛剛跨入大學校門,剛剛擁有一定賬務自由的大學生,很容易上當中招。

一個理想的社會不是把所有人培養成“孫悟空”,都能擁有火眼金睛,而是應該容忍多數人擁有“唐僧心腸”。當然,家長應該做好風險提示,學校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學生們也需要增強警惕心理,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但不管如何,要對受騙大學生保持一絲同情,不能輕易嘲笑大學生。如果真有一天,大學生都把自己渾身佈滿刺,那絕不是社會之幸。因此,大學生被騙別講“只怪自己傻”,最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從生態上擠壓騙子空間,如何給大學生提供更多救濟。(喬杉)

大學生涯規劃教育的嚴重缺失

對此,涉事學生所在學校回應稱,“對於這件事情,我們學校也在檢討,主要是針對當初學校同意該公司進來舉辦講座。在今年年初,學校發佈了《關於社會組織入駐學校開展公益性活動相關事項的提示》,也印發了《學生社團管理辦法》,這也算是亡羊補牢吧。”學校目前已將學生反映的情況上報給了上級教育部門。

“培訓貸”之所以發生,根源在於大學沒有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生涯規劃教育和引導。如果大學重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這類並無多大含金量的培訓講座,也就不可能在校園裡有市場,同時,學生也不會再去進行所謂的免費的一對一職業測試,這應該是在生涯規劃教育中,早已解決的問題。

從1993年我國開始推行大學生自主擇業時起,教育部就要求高校開設就業指導必修課。就業指導必修課,其實就是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可是,過去20年間,我國大學認真開設生涯規劃課,教育學生如何分析環境、認識自己、確定目標、執行計劃的卻很少,對於上大學,很多學生感到十分迷茫,從入大學到畢業,相當學生是靠自我摸索、適應,不少學校,是在學生要畢業時,才進行集中的講座,告訴學生有關就業的政策、規定。

生涯規劃教育,是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十分重要的教育,這一教育有效開展,將培養學生四方面的能力,包括收集信息識別環境的能力、自我認知能力、確定目標的能力、執行計劃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對學生擇業有用,對生活中的任何選擇都有用,主要在於讓學生學會自主管理、自主規劃。一個學會自主管理、自主規劃的學生,會對出現在自己身邊的“機會”,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而不容易輕易盲目跟風從眾、受騙上當。

從大學生遭遇詐騙到瘋狂的校園貸、培訓貸,都折射出當前學生生涯規劃教育的嚴重缺失。分析每一起大學生遭遇詐騙案,詐騙者的手法並不高明,可卻把學生騙得團團轉,有人用大學生涉世不深來開脫,而提高識別能力,是完全可以通過生涯規劃教育實現的。還有校園貸,如果學生能在學校中接受有關消費、貸款、理財的教育,就會對此增強警惕,而不是輕易地就掉入陷阱。

生涯規劃教育當然不能只是在高校進行。在美國,對學生是從小學時起就進行生涯規劃教育的,教育學生學會分析、瞭解環境,認識自我,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這和美國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進行自主辦學,給學生提供更多嘗試與選擇有關,到了高中,所有高中校就實行學分制教育,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升學目標,選擇適合的課程。可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基本沒有給學生什麼選擇權,所有學生就上一樣的課程,接受一個模式的培養,因此,基礎教育階段基本上沒有什麼生涯規劃教育,學生是被規劃、被管理的。而進入大學之後,雖然學生面臨今後的就業選擇,需要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可大學對人才培養並不重視,也導致生涯規劃課沒有得到認真開展。於是離開被規劃、被規劃的環境,獲得一定自主空間的學生,卻不知道怎樣自主管理、自主規劃。

隨著新高考和新中考改革的推進,我國基礎教育從初中起,就將給學生一定的科目選擇權(中考實行4+x組合,高考變為3+6選3),這就倒逼學校重視學生生涯規劃教育,讓學生學會選擇,但是,能否真正重視這一教育,還在於教育能否迴歸關注學生成長這一本質。

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校園貸、培訓貸問題,需要監管部門履行監管職責,給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環境,但學校教育,也必須跟上。說到底,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對學生的生活教育。這是學生的成長、成才不能缺失的教育。(北京青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