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29年前的這個時候,在廣東深圳,一位姓馬的同學正在為填高考志願的事發愁。

他想報天文系。因為三年前,哈雷彗星出現在地球的上空。身為深圳中學天文興趣小組成員的馬同學拍到了照片,還寫了篇觀測報告投到北京的雜誌。他獲了獎,還拿到了40塊錢的獎金,心裡是相當地興奮。

馬同學為什麼能獲獎呢?因為再往前一年,他14歲生日的時候,家裡給他買了一臺八釐米口徑的天文望遠鏡,花了700多元,相當於他父親四個月的工資。

這筆成功的投資,給馬同學留下了寶貴的人生經驗,也讓他對天文學心嚮往之。

本來家裡是不想給他買的,嫌貴。但馬同學曲線救國,寫了一篇日記。媽媽有一天翻他的書包,讀到了這篇日記:

我爸媽扼殺了一個科學家的夢想。

至今,馬同學還在堅持訂閱一本叫《天文愛好者》的雜誌。後來有一年,董事會送給他一架精美的天文望遠鏡,作為生日禮物。

填志願的時候,他發現只有南京大學有天文系,可是打聽了一下,發現畢業生基本沒有去天文臺的,大都是去做了地理老師。

他有些擔心,害怕自己沒法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於是就放棄了,改成了計算機系。就在家門口的深圳大學。

後來,馬同學創辦了一個在全亞洲市值排名第一的互聯網公司。他也變得很會投資,投了很多成功的項目。

其中一個項目,投了2.15億美元。短短三年,就漲了40倍。

這個項目的負責人,叫劉同學。

1

劉同學比馬同學小三歲,出生在江蘇宿遷一個貧窮的村莊。

1992年的夏季,就在總設計師的南方之旅結束不久,他收到了一份大學錄取通知書。封面上印著中國人民大學,裡面寫的專業是社會學系。

那時候的劉同學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沒什麼概念。讀高中的時候,他最喜歡學物理化學,夢想是發明一個定律或者方程式,用自己的名字來命名。

但是,他的班主任老師,希望自己幾個成績最好的學生們能報人大,畢業後去從政。

老師說:

如果有一天,你們中有人能當上市長,就能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劉同學是個實在人,一下子被老師的偉大理想給感動了,便立下志向,要做個好官。本來想考北大清華的他,這時把目標瞄準了人大。

當時,人大有22個系在江蘇招人,劉同學一看,裡面有個社會學系,就果斷地填到了志願書裡。

他覺得,當官是一門社會科學,就是要治理社會的。這個專業叫社會學,肯定就是當官的。

收到錄取通知書以後,學校的另一位老師碰到他,問:你知道社會學是幹什麼的嗎?他說,不是研究社會的嗎?當官的呀。

老師說:是去調查的。你去調查一個村子的男女比例多少,平均身高多少,平均壽命多少,等等。

一聽這話,劉同學的心裡涼涼的,香菇藍瘦。

但還得去報到。9月初,開學的時間到了,他揹著家裡準備的鋪蓋、被子、蚊帳、臉盆等一堆傢伙什,以及一個寫著“人民公社”幾個大字的大茶缸子上了火車。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劉同學同款茶缸。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圖 / 網絡

當天晚上的臥談會,一位年長的同學說:接下來的四年裡,你們一定要學一個第二專業。劉同學問,為啥子?他說:如果只是學社會學,將來不好找工作。

大一下學期,劉同學宿舍的老大喜歡上了外語系的一個女生,天天陪著人家去上自習。一個月後,女生終於答應跟他一起去校園走走,有了單獨接觸的機會。

一人有情,全舍光榮。大家特別激動,集體期待著老大回來,講講和女孩相處是啥感覺。不一會兒,老大就回來了,一句話不說就開始抽菸,抽到了第二天凌晨6點。

你們社會學系的,不好找工作,不能跟你們談戀愛。

這句話可太扎心了。不當官可以,沒有工作也行,但是如果連媳婦都娶不上,那可就麻煩了。這是劉同學人生的至暗時刻。

他決心學一個第二專業。那麼學什麼呢?當然要學最能吸引女孩子的,看起來高深莫測的那種。

那時候,計算機剛剛興起,很是神秘,劉同學決定就學這個。但人大畢竟是文科院校,沒有計算機專業,他就買了套書,自學起了編程。

到了大三,他就可以接活寫程序了。那個年代,寫程序是非常能賺錢的。很快,他就成了班裡的首富。

他買了個大哥大,兩萬六。而當時,北京二環的房價不到2000,還不如大哥大的一個零頭。去餐廳吃飯,把大哥大往桌上一擺,不用招呼,服務員就會一路小跑過來:老闆,What do you want?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那一年,劉同學已經開始創業了。他買大哥大比黃宏老師還要早幾年。 圖 / 網絡

當然,劉同學也沒有忘記學第二專業的初衷——他成功地交了個女朋友,並且還是北京本地人,家裡是從政的。

如果他繼續想當官的話,這是個很好的機會,但此時他的想法已經變了。

在他入學的那一年,因為總設計師在南方的一番話,全國掀起了一股下海潮,很多公務員都辭職去經商了。看來,賺錢要遠遠比當官的快樂來得多。

後來有一次,他去人大對面的商場停自行車,看車人說,開票的話五分錢,不開票兩分。他明白了,如果不要票,這兩分錢就被看車人貪汙了。

連一個小小的看車人,只要手上有點權力,都會為自己謀利。他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對當官失去了信心。

他不想當市長了。他要創業,做一個牛逼的商人。

他去中關村擺攤賣起了光碟。但他的女朋友不幹了,看著他每天站在街邊發傳單、朝電線杆上貼小廣告,覺得丟人。

即使劉同學把女友的名字寫進公司的名字中,也沒有挽回這份愛情。他終於還是失去了她,在擁擠的人群中。

當然,後來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功成名就後,他娶了隔壁一所更有名的學校的女生,而且是校花。

當時,住在他們社會學對門宿舍的是人口系的學生。人口系也不好找工作,但大家都認為自己是鄙視鏈的倒數第二環,而對方是倒數第一。

同學們的吐槽,也傳到了領導的耳朵裡。多年後,一位被同學們親切地稱呼為“寶寶”的校長,乾脆把社會學系和人口學系合併,成了社會與人口學院。

這回,沒有誰再鄙視誰了。

事實上,學什麼專業與做什麼工作,沒有多大的關係。

回頭看,有多少人高考填志願時,出於一個良好的目的,最終卻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2

1974年,也就是劉同學出生的那年,千里之外的上海多了一位新的數學老師,姓李。

李老師也是江蘇人。他的父親老李是一位老革命家,20歲的時候加入共產黨,之後被派到蘇北地區搞暴動,當過宿遷的一把手,後來被調到上海工作。

李老師就是在上海出生的。他18歲的時候高中畢業,正好遇上大學停招、知青上山下鄉的年代,他被分到江蘇一個農場幹活。

後來,大學對少部分的工農兵學員開放。畢竟是高幹子弟,他得以回城,在上海師範大學數學系唸了兩年書。畢業時被分配去中學當老師,教的也是數學。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當時,社會上很多人以為數學家就是生活不能自理的書呆子。 圖 / 網絡

當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放棄工作去考大學,是需要很大勇氣的。但那時候李老師的夢想就是當個學霸,最後做個科學家。考試那天,他上午請了假去考試,下午回來繼續上課。

報志願的時候,他填的是復旦的數學系。當年中國最有名的四所大學是北大、復旦、清華、哈軍工。對上海人來說,復旦就是“上海的北大”,要考當然就要考這個。

至於數學系,可是當時最紅的專業之一。自從數學家陳景潤寫了那篇論文《表達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兩個素數的乘積之和》,把哥德巴赫猜想又往前推進了一步,他就成了國民英雄。

入學報到時他已經28歲,從李老師變成了李同學。一個師姐來接他,扎兩條小辮子,臉蛋紅紅的,一問,才15歲,是高中應屆生。李同學的心裡掠過一陣滄桑。

同班同學不少都是奔著當陳景潤、證明哥德巴赫猜想來的。沒想到上第一節課,老師就說:

你們千萬不要碰哥德巴赫猜想,這東西害人的。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這本書鼓舞了一代民科。中科院數學所收到幾麻袋的論文,個個都說自己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們認真看過,最後結論是沒有一篇靠譜。 圖 / 網絡

當時,李同學的打算是,上大學,學好了數學,繼續回去當老師。但是等真進入大學,情況就不一樣了。

入校後,他就被安排做了班上的團支部書記。後來,又是數學系的團總支書記。等到大學畢業要重新分配的時候,學校又內定他留校做校團委的副書記。

為什麼總是把重要位置給他呢?一句話,自己人,信得過。

李同學不僅成績很好,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而且,他的父親是上海市政協的副主席,而另一位副主席是位數學家,叫蘇步青,此時正是復旦的校長。

畢業一年多,他就被調進北京,委以重任。畢業第二十年,他又回到老家江蘇,當上了一把手,躋身封疆大吏。一生再也沒有當過老師,搞過數學。

想當初,高考結束後,第一批通知書郵來的時候,正巧沒有他的。他以為自己沒考上,自我安慰說:

人是不能超越社會的,儘自己的努力就行。至於能得到什麼,是社會給你的。

3

在中國的應試環境下,學生們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主要考慮的還是畢業後的就業問題。所以,這就出現了冷門專業和熱門專業之分。

但是在不同的時代,冷熱門的專業又有所不同,這是因為國家的產業結構在不斷調整,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髮生變化。沒有絕對的冷熱,只有相對的選擇。

在高考恢復後的那幾年,最熱門的專業是文史哲等基礎學科。因為思想剛剛解放,人們對理論性的知識特別飢渴。那個時代,也是文學最盛行的時代,最好找女朋友的是詩人。

1978年高考的時候,有個來自湖南的肖同學,平時喜歡寫點朦朧的小詩,夢想是上中文系。所以,他的語文學得特別好,但是數學卻很差,平均下來,總分就不高了。

當時是採取分批錄取的方法,文史哲的學校先挑學生,自然他落選了。最後一批才輪到財經類院校,於是他就被錄到了湖南財經學院的金融系。

雖然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也得硬著頭皮學呀。但是,他在這裡認識了一位同班女生,就開始死命追求。

這是很不容易的。金融班共40個同學,34個男生,6個女生,難度可想而知。肖同學不僅成績不好,還不是帥哥。按他的話說,那位女生是才貌雙全。

肖同學最後成功地抱得美人歸。他一直按照自己學的專業在工作,在金融系統工作了幾十年,當過中國銀行的董事長。

他夫人也在金融系統,但卻是在民生銀行。民生銀行的薪酬標準遠遠高於國有銀行。比如2008年,肖同學的薪酬是151萬,夫人則是590萬。

我這一生唯一做對的事就是娶了她。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肖同學這句話現在很出名。 圖 / 網絡

過了幾年,他當了證監會主席,很快就碰上了股災。成千上萬的股民賠得血本無歸,很想知道是什麼樣的人在管理中國的股市,就上網去搜肖同學的根底,很快發現了他這句浪漫的名言。

股災過後,肖同學黯然下馬,兩年多沒露面。等到今年再看到他的名字時,他只是一名政協的委員,並且是130名經濟界的委員之一。用句老話說,泯然眾人矣。

肖同學沒有能夠上自己喜歡的文學專業,是因為成績不夠好。而更多的學子,還是因為考慮到未來的就業,忍痛改行。

在中國,很多學校的專業設立、實力強弱、就業前景,都與特定的歷史背景有關。

比如,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國家批准把位於陝西西安的西北工業大學建成一所國防專業院校。這個學校,就成了全國唯一一所研究魚雷、水雷等兵器的普通高校。

在1980年,一個重慶妹子,出於對科學的信仰,就考上了這裡,專業是魚雷。大家可以想想,一個皮膚白嫩的妹子,天天研究怎麼用魚雷炸沉軍艦,那是多麼美的畫面。

大佬們的高考志願

魚雷很重要,大家都知道。但,那是打大仗的時候。下一次大仗什麼時候打,誰也說不準。

因為這層關係,她開始接觸到房地產行業的相關信息,後來乾脆自己成立了一家房地產公司。那是1995年,中國的房地產行業正在襁褓之中。

十幾年後,這位學魚雷專業的重慶妹子成了中國女首富。她的身價,是272億人民幣。

大仗一直沒有打起來,房子的價格倒是蹭蹭猛漲。全中國人民已經明白了,房地產,比打仗有前途。她明白得更早。

她沒有守在自己高考志願上的專業,卻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人生如一個8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最終都會回到原點。一個人不管選什麼專業,只能陪伴四年的時光。四年之後呢?又會是新的選擇。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步,未來還有無數步和無數次的選擇,都可能會改變你的人生方向。

王家衛老師的《一代宗師》有句臺詞:“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意思是說,人要不斷向前看,向前走,不能停在原地。

2018,我很喜歡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