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得语文者得中考”?

超级无敌小狒狒self

2018年山东中考语文由120分升为150分;2013年,中考难度普片下降,我们推崇“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数理化想拉来学生的差距越来越不明显,而语文明显的区分作用和偶然性,其成绩的好坏决定了学生总成绩的高低。再说,虽然卷面只有150分,但实际情况还远不止用这些分数来衡量语文的重要性。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中考所考的科目就知道。

一、语文这门学科最难在哪里?

基础好的同学,语文的字、词、意、句法、课文背诵都是小kiss,学生最怕的就是阅读理解和作文,其中阅读包括诗词鉴赏,文言文,现代文阅读,作文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等,这是重点,更是难点,不难看出,语文实际上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的考验。


而其他学科的重难点也与语文的这种能力有关系。教育大家就曾说过,数学是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则是基础的基础,所以学不好语文,真得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没有,学好其他学科也就无从谈起。

在数学这一科目中,最后一题的压轴题是拉开学生水平差距的关键,许多学生对其出题方向和解题思路不理解,追其原因就是读不出题意,推理不出思路,写不出步骤,感觉好像很容易,其实是很重要的三个方面没有驾驭——读、想、写,而恰恰这又是语文要学习的重中之中。

再说英语,难点仍然是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其实完形填空就是另一种形式上的阅读理解。

还有物理、化学等一系列的副科,其知识的吸收和知识的输出都体现着语文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及归纳能力。


前几年,社会上许多人都喊着语文让步于数学,深究原因,不是语文不重要,而是语文短时间难以提升,搞不好还会不升反降,所以大家都会不同程度的放弃语文,但随着现在国家政策的变化,特别是教材总编温儒敏说过,“未来语文高考争取让15%的考生做不完题”,这就暗含让语文拉开总体成绩的差距,因此,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也不为过


咕噜牛的春天

本人常年从事语文和作文教学,纵观中考、高考教育改革,最直观的一个变化就是加大了语文的难度、提升了语文的重要地位,加之教育部几年来连续发声“让语文成为中考、高考最难难分的科目”,所以语文成了“军家必争之地”,而人们也越来越认可“得语文者得中考”“得语文者得高考”的这种说法。

一、随着中考、高考的改革趋势可见,语文考查的广度、深度不断加大,地位日趋重要。

目前,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语数外成为必考科目,而语、数、外中语文的难度在逐渐加大,分值也有望提升,而数学难度保持不变,或稍有下调,对英语的考查向听力和表达能力倾斜,减少语法的考查。

由此可见,语文必然成为拉大学生中成绩差距的科目,但从今年的中高考来看,语文的难度远超其它各科,就高考全国I卷来看,但就卷面字数首次超过了7000字,没有一定的快速阅读和强大精确的理解能力的话,很难得高分,另外作文更是放眼于社会,放眼于时代,考查学生的思想高度和对社会、时代、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是否有见地,无教条可依,无公式可套,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抽象思辨”所带来的简单化思路和公式化套路。

再如今年的中考各地也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无论是文言文阅读还是诗歌鉴赏,都有不同程度的难度提高,甚至山东德州中考的作文直接选一首学生根本不熟悉的五安石的《生查子》进行扩写,学生普遍认为所有科目中语文最难。

如图所示,山东德州中考作文题:

另外,从目前的改革趋势来看和教育部的计划,语文的分值有望从目前的150分,提升为180分。卷面信息量将逐年加大。这一切必然成为拉开学生差距的原因。

二、语文素养的提高靠的是长久的积累,高分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力所能达到的高度。

但就中考、高考语文所考知识的广度来看,从基础知识到古诗文阅读鉴赏、再到现代文阅读和写作,基础知识除书本上所学的,还包括文学常识、传统文化与名著阅读等的全面考查,而对这部分的考查有逐年加深的趋势,不在考大面上的东西,而是深入到文化、文学、名著的精髓,就像下图所示的,今年高考北京的微作文写作那样,让学生如果没读过并没做过深入思考就无从下笔。

2018年北京高考微作文:

另外文言文阅读,前些年的中考大部分地区是不考课本以外的文言文的,现在是大部分地区都会考一篇课外文言文,如果没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很难得高分。更别说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更是深入到中国古典文化精髓,遍布二十四史了,而且今年高考全国I卷仅文言文阅读就占到了54分,而这种功力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达到的。

三、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越来越重学生思想、修养、能力以及对文化、文学等的深入思考,不再是仅停留在表面化,或者是对知识的记忆上。

语文教育更能体现心灵影响心灵,情感启发情感、思想精神陶冶思想精神的教育本质,而且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语文的考试方向正体现了这一方向。而这种思想精神,文化修养及心灵感悟上的高度和本质上的提升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靠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文学名著等的深入阅读和思考,靠得是对社会、生活观察和思考,对时代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培养才能企及,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远远无法达到这个高度。

综上所述,语文在中考、高考中所考查的深度、广度、难度、以及对学生思想上的深度,视野上的高度上的要求,决定了语文将成为最能拿高分的科目,是学生间高下立现的终极科目,由此看来,得语文者得中考,得语文者得高考,确不虚此言。


指尖教育帝国

为什么有人说“得语文者得中考”?

语文是母语,一个母语都不爱的学生,说他爱国,会有人相信吗?学不好母语的民族,一定是个衰微的民族,它会失掉民族的凝聚力。记得初中有一篇文章法国都德的《最后一课》。当普鲁士兵强迫阿尔萨斯学德语的时候。一个贪玩、幼稚、不懂事的孩子。都知道母语的重要性。掌握它,就如同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爱国热情达到空前高涨。我们中学生,又怎能为了某种利益,而放弃母语的学习呢?

一段时间以来,语文出现了一些怪现象,语文成绩高分不容易得,低分也不会太低。人们重视程度也不高,语文成为中考、高考中的鸡肋学科。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的体现。这涉及到人们的意识导向,和价值观的形成。现在高考改革,重视语文学习又一次提到意识议程。语文不会给任何学科让路。得语文者得中考、高考应该是正确的。



国家选拔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应该过硬。就如同国家选拔公务员一样。行测、申论成绩多少为合格。这里面有多少语文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如果人才,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很可能是非不分,为了利益而放弃信仰。最终对国家不利。


语文学习好,并不影响数理化的发挥,反而有助于提高数理化的成绩。如果说数学是各科的基础,语文就是基础的基础。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要打好基础,不管学文学理,都要学好语文。因为语文天生重要。不会说话,不会写文章,行之不远,存之不久。”苏步清教授也说过“一个人无论智商有多高,能力有多强,他语言表达不清,很难走向成功。”

语文中涉及多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政治见地。它将给人的灵魂注以不朽。为人的生活增添五彩缤纷,让人的信仰更坚定。更深爱着这片土地。

得语文者得中考,这就是最简单的爱国的表现。


淡月晗嫣1

语文是衡量学生基础素养的最重要科目,从身边很多具体个案来讲,语文非常好的学生往往数学英语都不差,因为语文表面上是文字理解和造句作文,实质上考查的是学生的心性和理解水平,浮躁的学生往往语文不好,领悟力差的学生语文往往也不好!这两项也正是其他科目所需要的!所以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得语文者多能得尝所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