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從寶寶添加輔食開始,寶媽們就為“該給寶寶做什麼輔食”這個問題絞盡了腦汁。因為不同月齡的寶寶對輔食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需要麻麻們根據實際情況不斷來調整輔食的性狀。

而新手媽媽缺乏經驗,在輔食餵養的過程中難免會踩坑,有時會操之過急,給寶寶吃一些現在不適合吃的食物,有時會落下進度,食物種類還停留在剛添加輔食的時候。

鹿小星今天就把一些寶媽們容易踩到的“坑”整理分享出來,希望可以幫到更多寶媽。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1

不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

有些寶媽認為,寶寶還沒有長出牙齒,咬不動食物,所以只能吃一些流質或泥糊類的輔食,這樣才不會影響寶寶對食物的消化和營養吸收。這就錯了哈!

雖然在寶寶長出牙齒之前,比較難有實際的咀嚼效果,但也不能忽視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咀嚼不僅可以活動寶寶面部的肌肉,還可以提高舌頭的靈活性,對寶寶後期的發育有幫助。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正確的做法是,在給寶寶添加輔食開始,就適當進行一些咀嚼訓練。初期可以先給寶寶做示範,在寶寶面前展示咀嚼食物,引導寶寶做咀嚼的動作。

然後是慢慢改變輔食的性狀,從泥糊狀(6-7個月)過渡到顆粒狀(8-9個月),再過渡到半固體食物(10個月+),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手指食物,像是煮軟的蔬菜條等,沒長牙的寶寶也是咬得動的。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2

喂寶寶大人吃的飯

寶寶不愛吃輔食的時候,家裡人可能會歸咎於輔食沒味道,然後採取相應的措施——給寶寶吃大人的飯。這是萬萬不可的!

寶寶1歲以內,輔食要保持原味,不要額外添加鹽、糖等調味料,1歲之後可以少量添加調味料,但還是要保持清淡。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給寶寶吃大人的飯,危害多多,不僅會讓寶寶過早攝入調味品,對身體造成危害,還會讓寶寶養成“重口味”,吃慣大人的飯,清淡原味的輔食自然是吃不下去的。

寶寶的味覺敏感,不添加調味料的食物寶寶吃起來也是很美味的。寶寶不愛吃輔食,可能只是單純不喜歡某樣食材,可以嘗試換種做法,寶寶說不定就會喜歡吃了呢。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3

過早讓寶寶喝牛奶

有些寶媽覺得,牛奶營養豐富,可以用來替代母乳或配方奶粉,所以早早就給寶寶添加牛奶。其實,過早給寶寶喝牛奶,並不是明智之選。

通常來說,1歲以內的寶寶最好不要喝牛奶,更別說用牛奶代替母乳或配方奶粉。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質主要是酪蛋白,而嬰幼兒的身體機能發育還未完善,很難消化分解酪蛋白,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和便秘。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而母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白蛋白,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質主要是乳清蛋白,這二者容易被寶寶的腸胃消化吸收,不容易出現上述問題。

而且牛奶還屬於易過敏食物,嬰兒牛奶過敏是寶寶出生後第一年最常發生的食物過敏,所以建議寶寶1歲之後再嘗試牛奶。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4

強迫寶寶吃輔食

寶寶不想吃輔食,是輔食餵養路上的一座大山,很多寶媽都遇到過。遇到寶寶不想吃輔食的情況,有的寶媽怕寶寶吃太少對生長髮育不利,所以就會繼續喂寶寶,甚至強迫寶寶吃。但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讓寶寶對輔食產生不好的印象,可能會更不想吃輔食了。

寶寶不想吃輔食的時候,寶媽們要做的不是勉強寶寶繼續吃,而是從原因入手。寶寶吃的比較少或是不願意吃輔食,可能有兩個原因: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一、輔食的性狀不合適寶寶。如果寶寶都八九月齡了,還一直給寶寶吃泥糊類輔食,寶寶難免對輔食失去興趣。這種情況下,寶媽們就需要根據寶寶的生長髮育不斷調整輔食的性狀。

二、寶寶對食物還比較陌生。寶寶面對“素未謀面”的食物時,可能會產生陌生感或恐懼感,所以會排斥進食。寶媽們也不用著急,可以下次再添加,或者少量混合在寶寶喜愛的食物中,逐步增加,耐心嘗試幾次,寶寶熟悉後自然會開始享受輔食的。

給寶寶做輔食的那些年,我們踩過的“坑”

輔食餵養,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上面的這些“坑”,你踩過幾個呢?除了這些,寶媽們還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坑”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給其他新手媽媽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