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要立载湉为皇帝,为何奕譞号啕大哭?原因其实很简单

大家都知道清朝同治皇帝死后,因为没有子嗣,所以由谁来继承大统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时慈禧太后为了能操控朝政,主张立小屁孩为皇帝,这样她可以再度垂帘听政。最后,慈禧太后经过认真筛选,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4岁的载湉为接班人(光绪皇帝)。按照辈分来讲,慈禧太后是既是载湉的姨妈,也是载湉的伯母,血缘关系十分亲近。可是当醇亲王奕譞得知慈禧太后要立自己儿子为皇帝的时候,不仅没有丝毫的愉悦之情,反而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号啕大哭,这是为什么呢?

慈禧太后要立载湉为皇帝,为何奕譞号啕大哭?原因其实很简单

按照清朝祖制,皇帝无嗣就该从近支晚辈中选立皇太子,作为后嗣继承大统。所以当同治皇帝死后,按道理应该选择“溥字辈”的皇族近支,但是这样一来,慈禧就升格为太皇太后,再去垂帘听政就不符合礼法了。因此慈禧坚决不给亲儿子同治皇帝立嗣,以为咸丰皇帝立嗣为接口,选择了年仅4岁的载湉(同治皇帝的堂弟)。

在御前会议上,当慈禧太后宣布立载湉为皇帝的话一出口,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立即吓的魂不附体,“碰头痛哭,昏迷伏地,掖之不能起……”。有人说这是醇亲王奕譞高兴之举,其实不然,原因很简单,醇亲王奕譞深知慈禧太后的为人,立自己儿子为皇帝,无非是送羊入虎口,充当傀儡皇帝罢了。

慈禧太后要立载湉为皇帝,为何奕譞号啕大哭?原因其实很简单

慈禧太后是个权势欲非常强烈的人,绝不愿丢开到手的任何权力。对她说来,所谓三纲五常、祖宗法制只能用来适应自己,决不能让它束缚自己。为了保持住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什么至亲骨肉、外戚内臣,一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就拿慈禧太后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的死来说,据史籍记载,当时同治皇帝得了天花,但并不致命,好好调理修养就能治愈,但是同治皇帝在病中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发生“痘内陷”的病变,以致抢救无效而驾崩。

同治皇帝受了什么刺激呢?据说经过是这样:有一天同治皇帝的皇后去养心殿探病,在同治皇帝床前说起了婆婆(慈禧太后)又为了什么事责骂了她,失声哭泣。同治皇帝劝她忍受着,说将来会有出头的日子。小两口正在倾诉之时,全然没有发现慈禧太后正在窗外,只见慈禧太后怒气冲冲地闯了进来,一把抓住皇后的头发,举手痛打,并且叫内廷准备棍杖伺候。当时同治皇帝就吓得昏厥过去了,病情加重而亡。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把责任全部推到皇后的头上,下令限制皇后的饮食,没多久皇后也被折磨死了。据说皇后死的时候,肚中还有同治皇帝的骨肉。

慈禧太后要立载湉为皇帝,为何奕譞号啕大哭?原因其实很简单

从此可见,皇帝的宝座虽然人人都想要,可是要看在什么场合什么时机。慈禧太后要立4岁的载湉为皇帝,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自然明白慈禧太后的目的是什么,也可以预见到自己的儿子当了皇帝之后将面临什么样的遭遇,因此奕譞这才在朝堂之上不顾礼法地号啕大哭。事实正如奕譞所料,光绪皇帝载湉4岁当皇帝,在位34年,一生都是被慈禧太后操控的傀儡,而且慈禧太后在临死之前,还下令将其毒死,时年37岁,也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