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紅利時

在監管和市場環境沒有大的變化前提下,價值投資是趨勢,而紅利投資仍是價值投資的重要策略之一。

文 | 華泰柏瑞指數投資部總監 柳軍

距離去年中國神華高比例分紅引發的紅利投資熱潮,已快一年了。

這一年裡,紅利/高股息策略引領了一波價值投資迴歸的熱潮,市場上跟蹤紅利指數的產品規模都獲得了大幅增長,上證紅利ETF(510880)規模從去年年初的8.26億元上升到年末的14.24億元,規模漲幅也相當可觀。上證紅利指數2018年以來繼續高歌猛進,上漲9.06%(截至1月24日),價值投資可謂正當其時。回想幾年前“談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上”的論調,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彷彿不曾發生。

回顧2017年,紅利因子的超額收益主要得益於大類資產橫向比較的相對優勢。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到3%以下,而A股高股息板塊的整體股息率在4%以上,超過5%股息率的A股公司也不足為奇。從大類資產的橫向比較來看,高股息板塊具有相對明顯的配置優勢,這也是引發去年上半年紅利因子具有顯著超額收益的重要原因,也推升了價值股迴歸的投資熱情。

進入2018年,十年期國債的到期收益率已接近4%,相對而言,與A股高股息板塊股息率差距收窄,紅利投資是否仍有機會?驅動紅利因子超額收益的因素是否繼續發揮作用?

我們認為在監管和市場環境沒有大的變化前提下,價值投資是趨勢,而紅利投資仍是價值投資的重要策略之一。

早在去年年初證監會就出臺了一系列加強監管和治理股市亂象的措施,以及在此之前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市場投機氛圍明顯降溫,基於基本面選股的投資策略在2017年也表現不俗,而紅利因子(高股息率)是衡量公司基本面估值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檢驗公司貨真價實的試金石。它不僅反映了公司歷史的財務狀況,更是評價公司未來財務表現的重要參考,在一定程度上,紅利因子比傳統的PE、PS等估值指標更加有效,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對財務指標的預測能力更強,能夠篩選和甄別出真實盈利能力強的股票。高股息股票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就是估值相對較低合理、淨利潤保持穩定增長和具有相對充裕的經營性現金流。因此,通過紅利因子可以篩選出中長期業績穩定增長的上市公司。

其次,當前的市場流動性水平也有利於紅利因子的投資機會。在市場資金不那麼充裕的情況下,資金的風險偏好將會下降,業績相對確定和可靠的股票是比較符合這些資金的投資需求,能夠保持相對良好分紅記錄的股票至少可以反映出公司的盈利狀況良好,且盈利具有相當可靠的真實性,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相對穩定,同時投資這些高股息股票發生踩雷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從下圖可以看出,自2016年以來,特別是2016年四季度以來,市場資金面總體偏緊的同時,市場風格發生了顯著變化,上證紅利和滬深300指數具有明顯的超額收益。

又是一年紅利時


另外,隨著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進程的臨近,海外資金在A股市場的話語權也逐漸顯現,從北向資金青睞的股票清單中也足以窺見未來當A股敞開大門迎接海外資金之際,價值投資成為A股市場主流投資策略的趨勢將越發明顯。況且,當前的A股整體估值水平仍低於海外發達市場的估值水平,美國標普500指數、納斯達克1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市盈率分別為27倍、29倍和24倍,而滬深300僅有16倍,上證紅利指數更是10倍左右。

又是一年紅利時

隨著上市公司財報陸續披露,在2017年上市公司盈利總體企穩回升的背景下,可以預見更多的大比例現金分紅情況出現,金融資本將更加關注來自企業自身的真實業績和分紅回報,金融資本和實體企業之間形成積極的正向反饋,才能真正引導資金“脫虛向實”。而隨著分紅密集期臨近,高股息板塊股價除息,將再次提升紅利指數的估值吸引力。

又是一年紅利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