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審旗——王窯灣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乌审旗——王窑湾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描 摹鄉村振興圖

乌审旗——王窑湾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田野上,農民耕耘播種翻出泥土的芬芳;養殖棚圈裡,豬肥牛壯,小羊羔蹦跳撒歡;蔬菜大棚裡,秧苗吐綠,綻放希望的新芽……這幾天,在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無定河鎮王窯灣村,到處是人們忙碌的身影,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將這片熱土上鄉村振興的圖景勾畫得愈加清晰。 大棚蔬菜長勢喜人。

近日,當筆者來到王窯灣村委會時,市駐村工作隊負責人,旗、鎮包聯領導,駐村幹部、村委會領導一班人馬,正在利用午休時間商討修改王窯灣村振興規劃。

“根據黨的十九大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鄉村振興的5個方面20字內容要求,我們提早行動,聘請權威機構,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和討論,初步制定了王窯灣村振興規劃。”烏審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烏審旗縣級包聯王窯灣村領導王永清說。

“現在正逢這樣好的機遇和政策,我們帶領鄉親甩開膀子大幹的信心更足了!”王窯灣村黨支部書記朱志中、村委會主任趙佔岐幾乎異口同聲地說,他們邊說邊將手裡的規劃文本遞了過來。“我們要用5年的時間,把王窯灣村建設成為周邊縣城常住人口的後花園、菜籃子、休閒養生的地方;建設成為無定河流域調結構、促轉型、發展現代農牧業的典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萬元,職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沉甸甸的《內蒙古烏審旗無定河鎮王窯灣村振興規劃》圖文並茂,從王窯灣村的區位優勢、發展定位、規劃理念等各方面都作了詳細的闡述設計。

王窯灣村地處無定河鎮西南部,是自治區最南端的一個行政村,素有自治區“南大門”之稱。S215線穿村而過,S216在這裡交會,距離陝西省靖邊縣城6.8公里,距榆林市榆陽區120公里,距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320公里、距烏審旗政府所在地120公里,距包茂高速入口14.8公里、青銀高速入口10公里,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村轄12個農業社,總戶籍1091戶人口2913人,常住戶564戶人口1540人。

2016年以來,伴隨著美麗鄉村建設,在市級“三到兩強”幫扶單位鄂爾多斯市農牧業局,烏審旗、無定河鎮兩級黨委、政府及農業相關部門的支持領導下,大力推廣土壤改良、優質高效蔬菜種植、優良牧草種植、膜下滴灌、水肥一體等先進農牧業技術,發展種養結合生態循環適度規模養殖業,多方籌措資金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育苗中心、專家工作站、農產品質量監測站,加快培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態體系、經營體系,全村上下呈現出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鑑於良好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勢頭,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王窯灣村第一時間著手編制鄉村振興規劃,今年全國“兩會”後,又結合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個方面20字內容要求,先後兩次將原來規劃的“八大工程”改為“六大工程”“五大工程”,在全村5.1萬畝總土地面積上,劃出兩大基地、四大園區共六大功能區,並對每個功能區塊短期長期產業發展、項目擺佈作了詳細規劃設計。六大功能區,即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基地、種養結合生態循環基地、神海子溼地生態園、現代農業園區、沙地生態觀光園、休閒養生農業園;五大工程,即產業轉型品質王窯灣工程、生態宜居興業王窯灣工程、鄉風文明美麗王窯灣工程、社會和諧善治王窯灣工程、黨建領航富民王窯灣工程。

乌审旗——王窑湾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鄉村振興,歸根到底是以鄉親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原動力,讓他們過上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生活。而王窯灣村民十足的幹勁、臉上的笑容,就是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大回饋。用他們的話說,是佔盡天時地利人和,是市包扶單位,旗、鎮、村各級黨委政府、包聯領導的引領帶動、傾情服務的結果,是昂揚向上、走進新時代的全體父老鄉親們共同奮鬥的結果。作為市“三到兩強”工作隊和後來的精準扶貧工作隊,鄂爾多斯市農牧業局從2014年9月包扶王窯灣村以來,為王窯灣村投入膜下滴灌技術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肥料試驗展示田、冷鏈物流園區、智能溫室大棚、塑料蔬菜大棚、專家工作站、優質種公羊、馬鈴薯和紫花苜蓿良種等各種項目資金近500萬元,使這個曾經沒有一點集體經濟收入的“空殼村”一躍成為擁有500萬固定資產、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的富裕村。

“幫扶工作,不僅僅是資金,更主要的是技術扶智和理念扶志,讓這裡群眾的思想理念和綜合素質發生質的轉變與提升。”鄂爾多斯市農牧業局派駐王窯灣村工作隊隊長翟永清說,“今後,我們要全力協助王窯灣村推進五大工程,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做好農業技術培訓服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幫助鄉親們增產增收,促進當地農牧業高質量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現在,我們無定河鎮王窯灣村的專家工作站、王窯灣種養模式在全市各旗區也是居於農牧業技術領先的地區。”烏審旗政協副主席、無定河鎮黨委書記王剛說,“鑑於王窯灣村民已然形成的農牧業科技培訓學習熱情,黨的十九大召開後,無定河鎮在王窯灣村率先啟動了全旗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建成後,將為全村、全鎮乃至全旗農牧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插上科技的翅膀。”

“要說將來頒發王窯灣村‘榮譽村民’的證書,大學生村官吳文豔可是不能少。這個娃娃來村裡十年如一日,工作相當優秀踏實,村裡大事小事,涉及農牧民主體利益的事情,她都忙前跑後,加班加點認真辦理。可以說,她已經完完全全融在老百姓中間了。”王窯灣村委會主任趙佔岐說。“是呢!年輕人,又是女同志,確實不容易!”王窯灣村黨支部書記朱志中接過話茬,“這幾年,像市農牧業局駐村工作隊、專家組各位成員,烏審旗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永清,大學生村官吳文豔,鎮包村領導和幹部,他們都是名副其實的王窯灣村‘榮譽村民’,王窯灣村的發展離不開他們。”

兩位村幹部的話,道出了群眾的心聲,也讓筆者一行人深有同感。幾天的基層之行,在傾聽老百姓心聲、感受美麗鄉村發展變化的同時,對所有市、旗、鎮、村幹部心繫百姓疾苦,沉下身子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服務的精神肅然起敬。如大年臘月凌厲寒冬,各級包聯駐村領導、村“三委班子”和駐村幹部齊心協力,為不誤蔬菜戶移苗而進行溫室幼苗;清明節期間向鵬宇、王永清、吳文豔犧牲假期時間,堅守王窯灣村與幹群同心共禦寒潮……我們在王窯灣村聽到、看到的每一位領導和幹部,每一天都是風塵僕僕忙碌在田間地頭,為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嘔心瀝血,他們的身影,成為這裡最美麗的風景。

在王窯灣村,從人們舒展開的眉眼和歡聲笑語中,我們看到了農民過上美好生活的喜悅和對黨的惠農好政策的感激之情,感到了一種恬然和舒暢。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王窯灣村先行先試,制定詳細規劃,採取黨建引領、提升農牧業基礎產業、扶持農牧業規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促進農旅融合、生態宜居等一系列措施,使農民的思想觀念極大轉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特色種養富農家

來到村委會前面的一個智能暖棚裡,淡黃色的小花星星點點,鮮嫩的黃瓜掛滿枝蔓,隨行的村支書朱志中順手摘下兩根遞給大家:“不用洗,有機綠色的。”咬一口在嘴裡,清爽多汁,自然美味。而旁邊兩個大棚裡,翠綠欲滴的辣椒芹菜、肥實敦厚的葫蘆西瓜等秧苗橫行縱列,滿棚洋溢著盎然生機。

這幾年,王窯灣村農民因地制宜,蔬菜種植、特色養殖頗具規模,成為增收致富的一大特色產業。截至2017年底,王窯灣全村累計實施節水灌溉項目1.9萬畝;建成塑料大棚430棟、蔬菜小拱棚500個、日光溫室8棟、育苗中心1處;建成小果園162處;培育年出欄500頭以上生豬規模養殖大戶6戶,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1家,年純收入接近或超百萬元的養殖戶4家;存欄200只以上肉羊養殖大戶30戶,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1家;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1家;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1家;在全旗率先組織成立了王窯灣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全村農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860元,被自治區農牧業廳、自治區旅遊發展委員會認定為自治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在烏審旗範圍內備受矚目“王窯灣模式”吹響了產業結構調整的號角,蔬菜產業和經濟作物種植邁入快車道。產業扶持、項目投資、技能培訓等諸多利好政策和環境,讓好多有思想有頭腦、敢想敢幹的新型職業農民、種養殖大戶脫穎而出,並且示範帶動其他村民積極發展規模化特色種養,成為這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王窯灣村十一社的潘兵,是烏審旗無定河鎮王窯灣村遠近聞名的致富能手。見到他時,他和家裡人正在種植剛移植來的螺絲椒苗,忙得熱火朝天。曾經十多年的打工經歷,讓這個85後小夥大開眼界;國家和地方出臺的一系列惠農政策,讓他在返鄉創業的大潮中浪遏飛舟。他從最初的養羊、養牛開始做起,繼而為了充分利用農家肥,發展大棚蔬菜種植。憑藉著自己開闊的視野和勤勞奮鬥,一步步發展壯大自己的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農業產業。2017年,潘兵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原來3棟的基礎上,又新增了35棟蔬菜大棚,加之40多頭育肥牛的出售,三口之家年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

“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多年來,我國生豬行業呈現週期性波動,被稱為“豬週期”。可是王窯灣村規模養豬大戶、八社村民劉錄平和劉中平卻因適時調整種養方式、生產高品質生豬和豬肉產品而穩立市場不倒,確保少掙不賠。

劉錄平從2009年開始生豬養殖,到如今已發展到年出欄育肥豬1300多頭的規模。2017年,在村裡組織的外出考察學習中,當地的乳酸菌養雞讓劉錄平深受啟發,回來後便開始嘗試特色乳酸菌苜蓿生豬養殖,種植露天和塑料大棚優質紫花苜蓿60多畝,確保初春和深秋苜蓿的供應。因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極高的營養價值,乳酸菌苜蓿豬肉一上市便深得消費者喜愛。目前,劉錄平已經註冊了自己的商標“綠憑”牌乳酸菌苜蓿豬肉,並在陝西省靖邊縣東坑鎮和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無定河鎮紅進灘村開設了兩家乳酸菌苜蓿豬肉的直營銷售店,生意非常好。

乌审旗——王窑湾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而和劉錄平鄰居的苜蓿養豬大戶劉中平,多年來也是憑藉苜蓿豬肉良好的質量口碑贏得穩定的消費者和回頭客。這幾天,他正計劃和市幫扶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趙建剛去上海考察全程不用抗生素的“無抗養殖”。“如果成功了,我們的豬肉將再提高一個水平檔次,不愁賣不上好價錢。”站在嫩綠茁壯的大棚苜蓿地裡,劉中平對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