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業興融落實數字普惠 讓貧困人口共享科技紅利

這兩年,人工智能已成為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熟面孔”。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發展智能產業,拓展智能生活。與此同時,“脫貧攻堅”也成為與“人工智能”並駕齊驅的關鍵詞。報告指出,從2013年到2017年,全國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扶貧工作仍在繼續,今年計劃再減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

據瞭解,截止至2017年底,我國貧困人口約有3000萬左右。這些貧困人口以中西部的農戶為主,在我國經濟平穩增長的情況下,我國中西部的農戶鄉村仍面臨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貧困程度深等不理想條件,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這種差距的原因之一,智能科技輻射著我國發達的沿海地區,促進當地工商業發展的同時,貧困中西部地區卻被遺忘在科技大躍進的洪流中。

科技力量的介入,是促進地區發展的路徑之一。事實上,在廣褒的農村地區,中業興融早已成為其中的技術提供商之一,真正落實數字普惠,贏得眾多農戶的信任。

近年來,中業興融已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為核心的技術矩陣,為廣大農戶解決資金困難。中業興融技術負責人表示,技術只有和場景深度融合,才能釋放出技術應用的真正價值。為此,中業興融以農村為試點,將智能技術應用至農村金融的風控場景,以“AI下鄉”的方式為過萬農戶帶來便利的金融服務體驗。

據中業興融風控負責人表示,由於農民缺乏可靠的信用數據,前期所有數據都是靠線下風控一點一點地積累。而這種傳統風控模式直接用於農村金融的開展,效率效果表現不佳。入戶盡調的人力成本非常高,農戶居住地路途遙遠,風控人員一天最多走訪3戶,導致人員產出率非常低。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集中爆發,為農村金融風控解決“痛點”提供了契機。

為優化業務流程,節省人力成本,中業興融在最早開展農村業務的時候已在籌備“智能風控計劃”。在為農戶盡調期間,平臺把收集到的原始數據加以篩選,錄入到大數據庫中,為後來的智能風控打好基礎。截止至2017年末,中業興融已為上萬名農戶完成資金嫁接,初步完成了數據建倉。在擁有海量原始數據條件下,平臺的人工智能機器已具備自我學習能力,更準確地判斷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以及授信額度,大幅節省了人力風控成本,提高了借貸的審核速度。

中業興融的“AI+農貸風控”模式,為解決部分貧困對象提供了方法與出路。但扶貧工作依然任重道遠,中業興融將堅持走數字普惠之路,以科技的力量幫助貧困人口走向小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