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延期 P2P面臨怎樣的業務危機?

備案延期 P2P面臨怎樣的業務危機?

在P2P野蠻發展時期,最早火熱的起來的是房貸、信貸,各種大額資產隨處可見;再到近兩年,隨著監管13條紅線的發佈,車貸因其小額分散的優勢徹底火熱了起來。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軌跡,P2P的主流業務都是隨著監管政策而變化的。

金哥一直認為,業務和資產端決定了平臺能否健康發展。但是監管在不斷降槓桿、去剛兌,一直要求平臺只做合規的信息中介,而平臺的底層資產卻普遍模糊,投資人根本沒有自己選擇風險的機會,只能把選擇寄託在平臺身上。然而,發假標、虛假宣傳、自融、資金池、自擔保問題頻頻發生,再來說什麼去剛兌、降槓桿不是可笑麼?

那麼為什麼平臺不願意透明化資產,讓投資人自己做選擇呢?目前P2P的業務到底是怎麼個情況?金哥帶大家來深扒解密。

一、供應鏈金融的隱患

開頭時候說過,P2P是資本的狂歡地,所以,那些財團、上市公司、地方大商賈都想借P2P分一杯羹。這是很實在的,所以他們都盯上了供應鏈金融。

1、簡單介紹一下目前的供應鏈金融。

(1)監管規定企業在單個網貸平臺借款最高不能超過100萬元,在所有網貸平臺借款不能超過500萬元。

(2) 主要圍繞核心企業,平臺和核心企業進行合作,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3)一般為擔保、抵質押貸款模式,主要是應收賬款、貨物、房產等作為抵押。

而正是因為監管對限額的規定,滋生出來了“殼公司”資源,甚至有中介掮客專門負責包裝“殼公司”然後打包出售給平臺借款,這些皮包公司,差一點的只有註冊地,沒有辦公地址;包裝的好一些的,花錢請人做帳,搞來身份證自己做勞動合同等,一整套包裝下來,也就幾萬塊錢。

再有地頭蛇財團,利用地方優勢,用“核心企業”身份來關聯自融,把投資人的錢源源不斷的輸入到自己身上。尤其是最近,受到企業違約潮、貿易戰、股市不穩定等波及影響,不少比較虛、缺錢的上市公司盯著P2P,大肆收購意圖不軌。

2、我們在投資時應注意:

(1)借款企業成立時間早的公司要留意;

(2)借款企業註冊地較集中的平臺要留意;

(3)識別核心企業,最好是行業龍頭,因為核心企業規模越大,違約的成本就會越大。如果遇到核心企業資質偏弱的,要留意了。

二、汽車金融的瓶頸

車貸作為難得的小額分散合規業務,本身是優勢巨大的。但是隨著監管政策對車貸行業的影響,近半年來車貸業務成交量縮水嚴重,車貸平臺也面臨著轉型困難的難題。

因為政策對暴力催收和拖車現象的制約,不少風控較弱或依賴暴力催收的車貸平臺逾期壞賬率明顯提高,甚至導致平臺爆雷。

在這個大環境下,汽車金融在網貸的發展面臨瓶頸,不少車貸平臺紛紛轉型或尋找新出路。有的平臺深耕細作,對汽車金融其他領域進行業務開發,例如“汽車供應鏈金融”、“汽車消費金融”等;有的平臺轉戰消費金融、三農金融。那對我們投資人來說,投資車貸平臺要注意什麼?

1、看成交量。成交量越高,說明平臺業務規模越大,主要是因為汽車雖然同樣作為小額分散的資產,但是畢竟是有抵押物資產,獲客難度高,量較少。所以在成交量上,可以看出平臺的實力和規模。

2、看透明度。主要包括平臺的信息披露與項目信息披露,透明度高的車貸平臺是做真實業務的。那些什麼都看不清,什麼都模糊的千萬不要去投,風險較高。

3、看平臺風控。因政策影響,“以車為主”的風控模式已經行不通了,在貸前審批和貸中跟進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特別是在貸前審批方面,平臺要通過大數據篩選分析,還要有自己的風控模型和體系。

三、三農金融的侷限性

隨著政策的指引,從事三農金融的平臺也逐步增加,但是三農金融未必有那麼光鮮亮麗。很多平臺只是涉足三農領域,但是業務佔比並不高,這主要還是來自三農本身的侷限性。

三農金融的市場分散度較高,資產量少,不宜挖掘,運營模式也不成熟,風控難做,逾期率高,可以說三農業務很少平臺能從中盈利。可就算是這樣,也有不少平臺以做三農為榮,打著“扶貧”、“服務三農”的口號宣傳自己。誰會去做不賺錢的生意呢?無非是開發一些三農業務給自己做背書而已。

在投資三農平臺時,我們要儘量選擇專精度高、運作模式成熟、風控能力強的平臺。不要把投資當作捐錢扶貧,那就失去本意了。

最後,在暴風雨來臨之際,提醒下大家:那些無資質、不合規、不透明的野雞平臺就不要再投了,擇優而棲才是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