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我們知道,明朝萬曆年間曾對外發動過三次大的戰役,史稱“萬曆三大徵”,分別是:李如松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場戰鬥,就是發生在朝鮮之役中的一場日軍企圖對明軍的伏擊戰,名為“碧蹄館之戰”。

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碧蹄館,位於當時朝鮮國都漢城以北十五公里一座小山丘上的一個小驛館,1593年1月24日到25日,在這裡所爆發的一系列激戰,將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驛館,載入了亞洲戰爭歷史的史冊。

公元1593年1月24日,明軍一支約3000騎兵的偵察部隊,在漢城郊區的迎曙驛,與日軍北上搜索的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最終,明軍大勝,斬敵600餘人。隨後,加藤光泰立刻報告了漢城日軍總部,緊接著,日軍第六軍團主力、第三、第九軍團各一部共43000餘人先後趕到戰場,將這支明軍包圍在了碧蹄館。

就這樣,驚心動魄的“碧蹄館大戰”打響了。

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當時,日軍的主將,第六軍團指揮官小早川隆景認為,這是明軍總攻的前兆,消滅眼前這支孤軍,是在明軍總攻之前消滅其有生力量的絕佳戰機,他打算以絕對優勢兵力圍殲這支明軍,在短時間內迅速結束戰鬥。但他沒想到的是,自己吞下的不是一塊肥肉,而是一塊燒紅了的烙鐵。

這支被包圍的明軍,是由副總兵查大受所指揮的3000遼東鐵騎,是曾在關外與沙漠蠻族較量過的百戰雄獅,是明軍精銳中的精銳,同時配備了佛郎機火炮戰車,以及大量的三眼火銃、集束火箭等熱兵器。

此戰中,3000明軍(到戰鬥即將結束時增至5000)與十幾倍的日軍激戰一晝夜,以戰車為工事,先以佛郎機炮、三眼火銃、集束火箭的壓倒性火力優勢,大量殺傷日軍,緊接著再以騎兵的短促出擊消滅逼近的足輕步兵,擊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潮水般的進攻。戰鬥進行到最為慘烈的階段,明軍僅剩900餘騎,彈丸、火藥全部耗盡。

可即便如此,大明軍旗始終屹立不倒,高高飄揚在碧蹄館的上空。

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殘酷的戰鬥持續到25日,統帥李如松和副將楊元各自率領1000明軍精騎連夜趕來支援,從日軍側翼發起猛攻,日軍經過一晝夜激戰傷亡慘重,已成強弩之末,誤認為是明軍主力發起了總攻,遂倉皇撤了回去。

關於此戰中明日兩軍的損失,據李如松自己的揭報稱:“職喝官兵爭前砍殺,賊即披靡大潰,我兵乘勝追逐,當陣斬獲首級167顆,內有賊首7名,系遊擊沈惟敬、通事張大膳辨驗明的,奪獲倭馬45匹,倭器91件,比賊遲奔,因稻畦深陷馬難馳騁不及窮追,收兵回營,查計陣亡官兵李世華、賈待聘等264名,陣傷官兵49名,射打死馬276匹。”

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但日本方面對這一說法並不認同,《日本外戰史》、《朝鮮征伐記》、《朝鮮軍記》、《日韓古蹟》等皆聲稱明軍被斬首超過1萬以上,更有意猶未盡者稱,日軍一路追擊直至臨津江邊,明軍爭渡逃命,淹死者不計其數,屍體阻塞江流等等。

《日本戰史·朝鮮役》相對來說,比較謹慎些,給出了斬首6000的數字,但即便這個數字,也超過了明軍此戰的參戰總人數,所以也並不具備可信性。

而日軍方面的傷亡,現存日方各種記載中,則皆稱損失不過數百人而已。

此戰中,明軍3000鐵騎殺破倭寇膽,狂斬對方7將,他們卻死不承認

不過根據朝鮮方面所述,戰後李如松尚餘3000餘人,結合出兵人數5000餘人的情況來看,損失應該是在2000人左右,比例大致符合。

所以說,若真要細究起來的話,明軍恐怖的戰鬥力可見一斑,日軍上萬人在一場遭遇戰中遇上五千人的明軍,不但沒吃掉對方,還反而被突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