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广州创新企业全省第一,为什么独角兽只有3家?

INVEST101

|一站式工业选址服务|

扎心了!广州创新企业全省第一,为什么独角兽只有3家?

虽然广州独角兽稀少,但却有不少瞪羚型企业。

广州可以暂时没有多少独角兽,但不能失去的是创新精神,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大力支持。只要找到短板,找准对策,持续发力,广州就能迎头赶上。


招商观察特约撰稿 | 莫子野

近段时间,资本市场最火的概念莫过于独角兽,而在A股拥抱独角兽的背后,说明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释放出利好创新企业的信号。

创新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广东省自然不甘在创新上落于人后。

3月30日,2018广东省经济学家企业家年会暨广东发展论坛在广州举行。大会发布了“广东企业创新能力500强”,其中广州上榜企业最多,达到134家,深圳有130家,珠三角6市企业共176家,粤东西北企业60家。

从数据上来看,广深上榜企业占总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

不过,广州的创新企业虽多,作为创新企业领头羊的独角兽企业,拿得出手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在各种独角兽榜单中,打上广州标签的寥寥无几,格外扎眼。

1

3月23日,由科技部旗下火炬中心、长城战略咨询和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显示:

在粤港澳大湾区中,11城共有独角兽企业23家,共估值659.85亿美元。其中,广东19家,香港特别行政区4家。而在广东的独角兽,深圳独占14家,总估值达到了529.2亿美元,广州居然只有3家,总估值也才只有35.6亿美元。

扎心了!广州创新企业全省第一,为什么独角兽只有3家?

这3家来自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分别是小鹏汽车(估值15亿美元)、要出发旅行网(估值10.6亿美元)和360健康(估值10亿美元)。

当人们发现“广州只有3家独角兽”时,可以说都惊呆了!一时间,有人怀疑榜单的客观性、准确性,也有人认为广州在培育创新企业方面已经落伍,类似 “广州不行了”的言论,甚嚣尘上。

其实,最近一年多来,不同机构给出过多个版本的独角兽名单。

除了上面提到的科技部旗下火炬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7年底,胡润研究院也发布了自己的首份独角兽报告——《2017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在这份指数当中,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同样只有3家,分别为碳云智能、要出发和卷皮

尽管这些报告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但作为全国经济体量最大省份广东的省会,广州的独角兽企业如此之少,值得深思。

2

所谓独角兽,公认定义是指成立未满10年,估值超过(含)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初创企业

在这三个条件里面,成立未满10年、未上市这两个标准都容易确认,不会存在歧义,但估值却是一个比较含糊的概念。

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机构给出的估值可能不一样,而且在外部融资情况下,有时候为了好看,对外估值和内部估值也不一样;另一方面,10亿美元一刀切也会造成“误杀”,比如10亿美元算独角兽,那么9亿美元算不算?当然,如果有的企业上了9亿美元估值门槛,肯定会往10亿美元凑,以便于跻身独角兽行列。

估值含糊不清,也就可能造成独角兽名单的不精准。

例如,去年11月底,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也公布了一份独角兽名单——《广州“独角兽”创新企业入选榜单》。榜单显示,广州共有27家独角兽创新企业入选榜单,这其中包括了20家“未来独角兽企业”,也就是估值在5000万到10亿美元之间,创新性强、增长速度快、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和前两份报告相比,这份榜单中有7家符合定义的独角兽,分别为广州汇量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找塑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卓志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酷旅旅行社有限公司(要出发)、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小鹏汽车)、广州利为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名创优品。

按照这份榜单,广州的独角兽企业也就不止3家。只不过,从这依然可以看出,广州的独角兽确实少,尤其是和深圳相比,差距很大。

3

独角兽一般聚焦于科技创新领域,就此可以窥探一个地区的创新经济含量。

如果把广东独角兽企业的数量放在全国背景下作比较,结果更会让人吃惊。

根据《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总估值6284亿美元,平均估值38.3亿美元。

从估值上看,北京独角兽公司的总估值为2764.4亿美元,上海为1026.6亿美元,杭州1419.4亿美元,深圳529.2亿美元,而广州仅为35.6亿美元。

扎心了!广州创新企业全省第一,为什么独角兽只有3家?

这意味着,以传统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为衡量标准,广州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与其城市地位完全不般配,不仅被新一线城市杭州甩在后面——独角兽数量还没有杭州的零头,而且落后于武汉这样的新崛起的中部城市

再从行业分布来分析,在许多新兴科技领域,广州都没有自己的独角兽企业。换句话说,就是在该领域没有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独角兽。

比如物流领域,深圳有菜鸟网络、丰巢科技,互联网金融方面,且不说杭州有蚂蚁金服这样的超级独角兽,深圳也有腾讯等发起的微众银行,在交通出行领域,北京有滴滴、深圳专车,杭州有曹操专车……而在这些领域,广州都只有在大地上写下一个大大的“无”。

说起来,最近火爆得不行的位于福建宁德的独角兽企业宁德时代,《报告》给出的估值是200亿美元,就已经是广州独角兽总估值的好几倍了。(可点击参看往期文章《7年估值千亿,这家制造企业靠什么让自己飞起来》)

扎心了!广州创新企业全省第一,为什么独角兽只有3家?

注:此表包含广州科创委公布的广州地区独角兽名单

4

当然,榜单上的独角兽也不一定够全,一方面广州的企业本来就有点低调,统计时会漏了不少,再者有些原本是独角兽的公司已上市或在上市的路上,自然不能算进榜单里,比如虎牙。

反向思考的话,这或者也是广州的机遇。

虽然广州独角兽稀少,但广州却有不少瞪羚型企业。

所谓瞪羚型企业,指的是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就像瞪羚一样善于跳跃。在广州科创委的名单当中,20家“未来独角兽”也都具有瞪羚型企业的特质。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拥有111家瞪羚企业,连续三年入选瞪羚企业数位居全国高新区第二。这是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召开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企业家、高层次人才代表座谈会时透露出来的信息(见3月12日《南方都市报》报道)。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区总孵化面积近500万平方米,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

“独角兽”的背后是创业创新的氛围,而在这方面,广州并不缺少。日前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也积极表态,今年除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入驻外,还将加快培育创新发展的新动能,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逐步形成“高企-瞪羚-独角兽”科技企业培育链条。

新经济对传统行业也有改造的功能去年,广州确立了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战略推动新旧动能转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以移动互联网方式改造传统行业,助力其完成产业升级及改造,是企业成为独角兽的重要模式。

广州可以暂时没有多少独角兽,但不能失去的是创新精神,以及对创新型企业的大力支持。只要找到短板,找准对策,持续发力,广州就能迎头赶上,在方兴未艾的创新浪潮中,破浪前行!

—— END ——

往期阅读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呼之欲出:每一个细节设计都可能蕴含新机会

  • 2035年的广州会是什么样?官方蓝图已公示

  • 放着我来!广州开发区“区块链10条”送出真金白银

  • 增城对话:穿越同质化红海,赢得新区域竞争

本文由“招商观察”官方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