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德美軍會不會真的撤出德國?

夢裡青山1

可能性不大。二戰以後有10萬美軍駐紮歐洲,其中超過7萬都位於德國,而美軍駐歐洲總部就位於德國的斯圖加特,1975年西德與美國簽訂了協定,美國在有必要的時候能夠在德國進行小型建築的建設,相關費用也由美國報銷。然而事實上,美國卻從來沒有施行過,從2003年到2010年,德國因為駐德美軍,花費超過10億歐元。



如今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出希望從德國撤軍,美國作為超級大國,有這個念頭就為駐德美軍裁撤提供了最重要的前提——讓美軍離開是很多美軍海外駐地民眾的夢想,然而德國人真的希望美國人撤離嘛?那倒是不一定。


德國並非日本或者韓國,駐日美軍與駐韓美軍經常發生惡性事件,齟齬不斷,然而從沒聽說過駐德美軍膽敢造次的。

雖然美國一直“欠錢不還”,但是德國卻從沒找美國要過錢,因為駐德美軍每年給駐地帶去的收益超過60億歐元,遠遠超過美國應該支付的費用。另一方面,因為美國的介入,德國在二戰之後能夠全心全意發展經濟,成為歐盟的第一大經濟體。

如今特朗普有這種想法,但是想真正施行,還要面對美國國會、北約,並不是一意孤行就可以的。


澹奕

德國一直不肯購買美國的F35戰機,且以戰機老舊為藉口,拒絕參加美國發起的軍事行動,這讓特朗普很不滿。

當前特朗普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關係很緊張,以特朗普的做事特點,極限施壓是他的拿手好戲,談判的一貫策略。通過美國“華盛頓郵報”放出研究從德國撤軍的消息,就是給默克爾施壓,也是給歐洲各國施壓。

特朗普一直認為,美國為歐洲的防務花錢過多,而歐洲各國一直依靠美國的軍力保護安全,自己軍費支出太少,多國沒有達到軍費支出佔GDP2%下限的承諾,因此,歐洲人佔了美國的便宜,美國明顯吃虧了。

為了施壓歐洲各國多出軍費,為了打壓德國逼其購買美國軍火,最好是購買F35戰機,特朗普放出從德國撤軍的消息,意思是美國不再保護歐洲,歐洲的安全歐洲人自己看著辦。

對於歐洲人來說,自二戰以來,已經習慣被美國保護,因此,特朗普這一招,不僅是對德國,而且對歐洲各國都是強大壓力。

但是,極限施壓的目的是為了在談判時取得更有利的局勢,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是把施壓的語言當成最終的目標來實現,因此,美國並不會真的從德國撤軍,因為這將使得北約出現真正的裂痕,一旦裂痕形成,一旦德國和美國真正翻臉,無論的德國還是美國都很難承受這樣嚴重的後果。

關注麻辣戰爭,關注世界軍事。


麻辣戰爭

“特朗普考慮撤離駐德美軍”——這條消息絕對震撼,也有部分內容符合特朗普的理念,但我判斷這要麼是特朗普經常口誅筆伐的“fake news(假新聞)”,要麼是這老頭玩弄嚇唬訛詐的“交易的藝術”,美國重新佈局部分駐歐兵力應該有軍事合理性,但不會真的撤出全部駐德美軍。



為什麼說這當中有部分內容符合特朗普的理念?在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在中國經濟學界有點知名度的人中,我即使不是唯一很早就看好特朗普勝選併為此寫作刊發了一系列文章和其它材料的人,也是屈指可數者之一。從國內到海外,不少機構人士正是為此成為我的讀者,從此多次向我諮詢我對美國經濟、政局的看法。而我當時之所以能夠比較準確地判斷這一點,重要原因之一是我當時比較仔細地閱讀分析了特朗普這人的理念、政策主張及其所處社會環境。

二戰結束以來

70餘年,美國對外軍事、政治干預過多,海外駐軍過多,軍事開支成為美國財政的沉重負擔和財政風險的最重要來源,在2012年末、2013年初的美國政府關門和“財政懸崖”風波中,這一點暴露得格外充分,而且誤導企業部門向軍工產業投入過多而民用產業投入不足,對其民用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與國際收支格局惡化影響重大。而特朗普主張減少干預外部事務,集中精力固本培元搞經濟建設,特別是復興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在2016427日他的第一場系統陳述其外交戰略理念的演講中,他就明確宣示:

“我們應當明白,強化和推廣西方文明和它的成就將能比軍事幹涉更加有效地在世界各地激發積極的改革,而不是試圖傳播不是所有人共享或者想要的普適價值。”

從這一基本點出發,他一向主張壓縮海外駐軍,加強美國本國邊境保護,同時要求盟國增加對防務的貢獻。在2016427日他的第一場系統陳述其外交戰略理念的演講中,他就明確宣示:

“我們的盟國沒有在承擔它們應該承擔的公正份額,……我們的盟國必須就我們巨大安全負擔的財務、政治和人力開支作出它們的貢獻,必須要做這一點,但是它們中的許多國家卻沒有這麼做。……我們過去花費了數萬億美元採購飛機、導彈、艦隻、裝備,大力發展軍力以便為歐洲和亞洲提供強有力的防禦,我們保衛的這些國家必須為這樣的防務支付費用。如果它們不支付費用的話,美國必須作好讓這些國家自已保護自己的準備。我們別無選擇。……”

上臺之後,特朗普也確實是一步步實踐他的那些理念和主要主張。所以,減少、重新佈局包括駐德美軍在內的海外美軍,這符合他的一貫理念。



但是,德國在歐洲有著居歐洲之中的要害戰略地位,正是這一點決定了冷戰時期美國部署駐德兵力超過了20萬人。雖然1990年德國統一和其後的蘇聯解體消除了北約現實的軍事威脅,駐德美軍兵力大幅度減少至數萬人,但即使不考慮美俄關係並不十分和諧,全部撤出駐德美軍也等於放棄美國左右歐洲戰略格局的最強有力槓桿,而且潛藏著徹底打破二戰結束後雅爾塔格局的風險。所以,美國是不會真這麼幹的。特朗普真正追求的目標應該是適度減少駐德美軍兵力,但要逼迫歐盟提高承擔軍費開支的貢獻,並要挾歐洲國家在其它一些事務上屈從於自己的意志。


畢竟,二戰之後的歐洲大陸軍隊已經全面腐朽,即使現在的德軍也完全不是歷史上那支善戰勁旅,其作戰意志更近似鴉片戰爭中的清軍,只不過裝備現代化而已。前幾年出過一件事,兩個拉美國家小流氓就能收拾住

5個德軍現役軍人,令其服服帖帖甘受欺辱而不敢反抗,能指望這樣的軍隊保衛德國、保衛歐洲?所以,用撤出駐歐美軍這一手來鎮住“白左”色彩濃郁的歐洲人,這完全符合特朗普一向自詡的“交易的藝術”。


梅新育

如果美國軍隊撤出德國,有什麼後果呢?


後果就是,以德國人的能力,在十年之內,將建立起一支歐洲最精良的軍隊用以自保。

德國因此而不再依賴美國軍隊屁護,德國脫穎而出,就等於整個歐盟不再依賴美國的保護網,從此與美平起平坐,不再支付昂貴的保護費,也不再俯首帖耳聽從美國人指揮,倘若出現一個軍事和政治上獨立自主的歐洲,美國總統是否能夠忍受?

美國駐軍德國,和駐軍日本是一個道理,是二戰勝利後形成的國際秩序,是美國政府主導世界話語權最有力的依託,他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他是一種國家力量的象徵。為了養活這些美國大兵,德國以及日本每年要支付駐軍費用,年年水漲船高,德國苦不堪言,美國總統特朗普猶嫌軍費不足,埋怨德日韓等所在國對待美軍不夠大方。

因此,在這種心理指導下,特朗普稱有意把美軍撤出德國,只是在表達德國一種不滿之意,發洩一下牢騷罷了,如果默克爾假戲真做,歡送美軍撤出德國,美國總統可真要傻眼了。


對待特朗普這種表態,德國總理默克爾是什麼意思呢?作為戰敗國,默大媽嘴上不會說什麼,但這位歐洲政壇常青樹打心眼裡願意歡送美軍出境 : 走吧,趕緊走吧,德國已經受夠了,沒有你們德國過得更好!

目前,駐德美軍還有7萬多人,想撤走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辦得到。在諸多世界問題上,比如巴黎氣候協定,伊核協定,美國提高鋼鋁產品關稅等等商談中,美國的態度令歐盟大失所望,加上“握手門事件”,目前默克爾特朗普漸行漸遠,與俄羅斯普京似乎越走越近,作為美國總統,特朗普很不開心,在“形隻影單"之餘,這位口不擇言的總統做出了上述表態,如果有人當真,並且認真對待,那就上當了!

今年三月份,歐盟25國簽署協議,準備組建一隻歐洲軍隊自保,招來北約秘書長的非議。但從世界發展趨勢來看,歐洲各國遲早要拿起武器走自己的路,北約阻擋不了歷史的車輪,到那時,美國軍隊真的要灰溜溜的撤出德國,返回美利堅國土。但這個情景可能要到幾十年以後才能看得見,近期沒這個可能!

因此,目前美軍不會撤出德國!如果德國與美國政府交惡,甚至還有增加美軍部隊的傾向!


夢裡青山1

美國絕對不會從德國撤軍,因為美國知道,一旦美軍全部撤離出德國,那麼就再也無法踏入這個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國,同樣美國更不希望看到德國失去美軍控制後的逐漸外交改變。

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美、蘇、中、英等盟軍國家擁有對軸心國德、意、日的佔領權利,而實際上行駛這個權利的主要方式就是派遣軍隊,直到現在,美國從自身的戰略利益考慮,除了對二戰戰敗國行駛權利外,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在海外擁有眾多軍事基地和駐軍的國家。



美國現有軍隊131萬人,不包括預備役,其中19.95萬人被派遣到海外,佔美軍總人數的15%,目前美軍主要海外基地位於亞洲、歐洲和中東地區,這些地區都有著與美國於戰略千絲萬縷的聯繫。


第一、美國在德國駐軍,彰顯了美國作為二戰戰勝國對於戰敗國德國的佔領,這是美國軍事存在的第一個意義。

第二、美國在德國駐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於德國也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軍事威脅,這對於德國來說在執行外交等策略的時候,也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第三、在德國駐軍,直接位於歐洲核心位置,說白了對於整個歐洲來說也是一個軍事存在,雖然北約是以美國為首,但是卻各自打著不同的算盤,先是歐元區,再到歐聯,這一切都是在於美國叫板,針對這種情況美國更不會撤軍。


冰雹藍天

按照特朗普的想法來看,美國駐德國的軍隊那簡直就是在燒錢一樣,非常不划算,絕對的虧本的買賣。所以美國國防部開始研究從德國撤軍或者轉移索要花費的成本問題。美軍從德國撤軍並不是空穴來風,其實一直都在逐漸減少駐德國美軍的規模,從冷戰時期將近7萬多人,到現在加上文職人員才不過30000左右,分佈在8個基地當中。在冷戰時期,在德國駐軍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華沙軍隊從富爾達裂口突入中歐,然而現在冷戰已經結束,駐軍那麼多很顯然沒有什麼必要。而且據相關消息稱,美國在德國的駐軍已經沒有重型坦克部隊,基本都是步兵和空軍。

(駐德美軍基地)

特朗普要撤離或者轉移的原因:

軍費分擔的問題,特朗普在去年同默克爾會面的一次會面之後,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抨擊德國這個美國長期的盟友稱,德國應該為美國提供更多的駐軍費用。相對比美國在日本和韓國負擔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軍費,而美軍駐德不部隊卻要負擔將近80左右。據蘭德公司2013年的報告稱,當年德國政府僅負擔了將近5萬美軍的駐軍開支的17%左右,大概10美元,而且大部分還是以物資實物的形式支付的。反過來美軍在德國駐軍卻要給德國本土創造大概5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美軍撤走將會導致大批為美軍服務的德國僱員的失業,給當地經濟造成很大傷害。

(特朗普與默克爾)

特朗普意在逼迫德國提高軍費佔比。德國GDP2017年高達36865,而軍費佔比僅1.2%不到與美國約定的2%。幾乎就是美國在花錢保護德國,特朗普當然不願意。特朗普上臺之後在去年的北約峰會上就呼籲成員國遵守約定,提高軍費佔比來分擔美軍的壓力。然而,相對比被俄羅斯嚇破了膽的波蘭,德國一直在拖延和敷衍美軍。儘管德國有自己本身歷史責任的考慮,但是特朗普可管不了那麼多。讓美國既當爹又當媽,不但承擔著鉅額的貿易赤字,還要花錢來保護德國,對於這種事特朗普可沒有奧巴馬的好脾氣。

(駐德國美軍)

客觀利好促使美軍轉移。德國不願意出錢,那麼有人願意出錢,那就是前面提到的波蘭。波蘭為了歡迎美軍駐紮,準備投入20億美元修築基礎設施,讓美軍常駐波蘭。以前美軍也曾考慮從德國撤軍,但是確實沒有相對較好的地方可以安排這麼多美軍駐紮,現在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了。目前美軍在波蘭已經駐紮了第四機步師的第三裝甲旅。波蘭的慷慨迎合了美軍在歐洲的戰略佈局,使得距離俄羅斯更近。而且相對於德國駐軍的昂貴,波蘭相對要便宜很多。特朗普盛讚波蘭提高軍費的努力,看來只要是誰肯當大頭鬼,特朗普就會跟誰去交朋友。

(美軍與波軍)

結語

在我看來美國駐歐軍事力量必須保證足夠的縱深可以作為支撐,德國本身歐洲十字路口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美國不太可能完全從德國撤軍。美軍可能留下幾個重要的基地,尤其是位於德國西南部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拉姆斯泰因空軍基地不可能撤掉。從德國撤軍一方面可以省錢,另外一方面還可以刺激德國提高軍費佔比,而且還有更合適的去處。我想不出來美軍有什麼理由繼續大規模駐紮德國。


古姿

近日美國宣佈要撤離駐德美軍,而理由是因為美國財政緊縮。en....這裡理由很特朗普,畢竟推行的是美國第一政策,變相的天下第一“扣”,多一分錢都不願意花。

美國在德國有3萬餘人,撤走一部分也未嘗不可。另外美國在德國撤兵的兩處軍事基地不僅僅有美國大兵,還有大量跟隨而來的家屬,並且聘請了當地百姓參與基地非軍事工作,不僅提高了當地的就業率還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當地居民更加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帶來利潤的企業。

這麼大的好處讓德國佔了特朗普心裡自然不舒服,所以說特朗普很有可能會落實這一次撤兵行動。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次撤兵行動對於美國來說短期有利長期有害。美國在德國駐兵直接來說有三個目的:1.防止納粹死灰復燃。2.減弱德國軍力,讓德國成為經濟的巨人,軍事的矮子,不在足以挑戰美國的歐洲戰略。3.防止俄羅斯的威脅。

雖然現在來看美國通過減少在德國駐兵來“省錢”,但是長久來看勢必會削弱美國在德國的影響力。特朗普這一次撤兵行動是利是弊,大家怎麼看?


虎賁軍huben

特朗普確實很不滿德國,不僅公開點名德國未對北約作出貢獻(不能達到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2%),而且點名道姓稱默克爾擁有“我所討厭的一切特質”。讓特朗普與德國的矛盾公開化的同時更加激化。

但是駐德美軍會撤出麼?我認為不會的,因為這涉及美國的核心利益。

特朗普要求撤離美軍的理由是“太費錢”,但是作為政治家當然不能把錢放在首位。美國影響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分佈於世界各地的美軍。

儘管駐外美軍不會干預當地國家內政,但是這麼重要的軍事力量一定會對所在國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駐德美軍我們可能聽的比較少,但是駐韓美軍和駐日美軍我們常從新聞中聽到,也能知道美國對於這兩個國家的影響力是多麼巨大。

德國如今是歐洲的核心國家,經濟上、政治上、地理上都是。美軍在歐洲核心國家的軍事存在有多麼重要的作用不言而喻。即使特朗普想以“太費錢”為由撤走美軍,美國國會、政治家、軍方高層、學者也不會願意的。

特朗普的商人邏輯在治國過程中充分展現,他善於採取“要挾”的方式為自身謀求最大利益。但美國畢竟不是特朗普的公司,特朗普是老闆時可以一言九鼎,但當他是總統時一定會受到制約,在制衡中行使權力。

7月11日至12日北約將在布魯塞爾召開領導人峰會,在我看來,特朗普在會上“攪局”致使不能發佈聯合公報(跟不久前七國集團峰會不歡而散一樣)的可能性很大。


小溪解局

駐德美軍不會撤出德國。


第一,德國是美國規模最大的海外駐軍基地,目前美國在德國有7萬多駐軍。這些駐德美軍,一方面是保衛德國和歐洲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約束、限制、監控德國和歐洲。美國不可能放棄這塊最大的肥肉。


第二,美國的主要目的是逼迫德國提高防務費用。美國要求北約成員國將防務費用提高到GDP的2%,但德國對此一直不積極,美國大傷腦筋。由於德國在北約和歐盟中的重要地位,美國企圖“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首先拿德國開刀,威脅要從德國撤軍,但美國這一招註定不管用——不僅麻痺不了德國,也糊弄不了北約成員國和歐盟國家。


第三,表達對德國的不滿。去年,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握手,之後默克爾多次呼籲,歐洲依靠美國的時代過去了,歐洲國家要自己主宰命運。在今年七國峰會上,默克爾帶頭懟怒特朗普,導致美國和德國、特朗普和默克爾的矛盾加深。特朗普睚眥必報,揚言駐德美軍要撤出德國,是想給德國和默克爾一點顏色看看。而在默克爾心裡,也許想的是趕快滾吧,有你不多、無你不少!


毛開雲

在海外駐軍是戰後美國為了推行其全球戰略,與蘇聯展開競爭,在全球很多國家建立軍事基地,在重點國家則直接駐紮軍隊。這樣美國一方面可以威懾各個地區潛在對手,另一方面則可以直接控制駐在國。總之,美軍在海外的駐地都是經過仔細評估,精心挑選的。目前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大約有10萬人,其中駐德國就有7萬人,而美軍駐歐洲的總部就在斯圖加特。可見美軍把主力部署在德國定是有其特殊原因。第一,德國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德國位於歐洲中部,是歐洲國家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加上歐洲面積不大,國家與國家之間由於歐盟的存在又取消了關卡,一旦出事,需要用兵的話,駐德美軍可以以最短的時間到達歐洲任何地方;第二,德國在歐洲的地位。歐洲的德國還是歐洲的德國,這句老話就說明了德國和歐洲的特殊關係,在歷史上德國問題就是歐洲國家面對的棘手問題,原因很簡單:統一的德國將會在實力超越任何歐洲國家,如果不加以管制,一個不友好的德國將會威脅到整個歐洲的安全,一戰和二戰的爆發就是最好的例子。可以說,搞定了德國也就搞定了歐洲。這就是美國要把住歐洲軍隊的主力和總部放在德國的重要原因:監控德國。讓德國的右翼勢力不敢輕舉妄動,這樣就可以把德國按住,在抓住德國想要融入歐洲的心理,這樣就可以管制住德國,進而控制歐洲。 第三,德國也需要美軍的存在。德國在二戰後的主要目標就是被國際社會重新接受,再次回到歷史的頂峰。但想要獲取國際社會的信任不容易,德國在軍事上主動接納美國,這就比較容易讓人相信德國的和平發展誠意,把更多地資金和精力放在自身的經濟建設上。事實證明,德國的選擇是正確,現在德國再次成為歐洲第一大國。

綜上,特朗普的說法很可能只是發洩一下德國最近與美國對著幹的行為,加上真撤軍的話,成本是美國必須要考慮的。加上德國的強大在未來會怎麼樣誰也說不清楚,輕易撤軍並不一定是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