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清朝康熙六年,吏部一紙公文,選授任辰旦為上海知縣。雖然是當縣太爺,但這個消息對於任家來說,不亞於晴天霹靂。在當時看來,這不是去當官,而是去坐牢。因為江南稅負很重,蘇州、松江二府又是重中之重,而上海縣就是歸松江府管轄,是典型的重賦縣。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就是因為稅負重,官府的壓力很大,曾經採用殘酷的手段逼迫百姓按時交稅,以至於“民貧百役,旱澇洊臻,獄訟滋紛”。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任辰旦之前,已經有九個知縣因牽扯官司而下獄。(前令九人皆累繫獄

上海知縣不好做,這幾乎已經是江南人的共識。任辰旦考上進士的時候,已經44歲了,被授予上海縣令時,已經52歲了。在他這個年齡,要麼已經權傾朝野,成為帝國不可或缺的股肱之臣,要麼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實在沒有必要趟這趟渾水。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可是,誰也沒有想到,任辰旦不僅愉快的接受任命,而且還在這個官位不高,困難重重的位置上越幹越好,大顯身手,終於成為了一代能吏,甚至連康熙皇帝都特意為這個小小的縣令專門下一道詔令,嘉獎他的功績。

任辰旦的前任們,都是因為賦稅過重,為了完成朝廷的數額盤剝百姓過重而黯然入獄的。他到任後,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避免重蹈覆轍。首先,他沒有像別人一樣,新官上任三把火,向百姓開刀,而是認認真真的釐清賦稅的數額。

當時的上海縣,一共有6000多畝水田被毀,朝廷將其計算在內,百姓為了交稅,很多都已經家破財盡(民因輸賦,多破家)。前任縣官往往是官派十足,只管坐在衙門辦事,不管百姓死活。任辰旦則深入現場,實地勘察,親自下水測量,將實際數額有理有據報送朝廷,因此得以減少賦稅的總額。就這一項,已經讓“縣民大歡”,百姓們奔走相告。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官敬百姓一尺,百姓敬官一丈。有了這樣替老百姓著想的好官,百姓們自然不是以前的“刁民”,他們紛紛如期而至,爭先交稅。上海的賦稅再也不是難收,而是國用充足。

解決完賦稅問題,任辰旦下一步就是著手於處理民間的訴訟,讓百姓安居樂業。當時,上海縣有一個要案,那就是一個叫做孫辛的平民被殺後,無人問津,屍體都被扔在家裡多年,幾乎都快成為了累累白骨,影響極為惡劣。任辰旦卻不懼惡臭,親自到現場勘測,親自督促審理案件,終於讓此案了結。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另外,在他的任內,還解決了一項重要的水利爛尾功臣。在當地有一條吳淞江,江上有一座水閘,洪水來的時候能儲水,乾旱的時候可以開閘灌溉。但這座水閘屢次修建都很不理想,經常損壞,完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曾經有個巡撫想修好它,可是因為投入巨大,做了半截就放棄了,民怨非常大。

然而,任辰旦卻另闢蹊徑,他親自勘測後,讓人根據水閘的寬度採集石頭,然後在石頭上做好標記,並派水性好的人下河,按照順序將石頭壘好。最後加蓋橫石,打上木樁加固,將兩岸堤壩加寬。這個方法巧妙避開了重新修建水閘的難度和資金,僅僅只有十個月時間就讓水閘通行自如。史載其:不病役,不靡帑,邑人頌之。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任辰旦擔任上海縣令六年,待百姓如同家人,又不阿諛權貴,他根據自己在基層的所見所聞,先後十多次向朝廷上疏,內容涉及“酌減賦額”、“確核廉貪”、“請慎用人”、“裁兵利弊”等等多個方面。這些都是來自於富碩之地的第一手資料,又針砭時弊,清廷非常重視。康熙皇帝看後,非常感動,特意下旨褒揚這個縣令,封贈他為“中憲大夫”:

直聲振陛,上言抗疏,能令九棘風生,激濁揚清。

前九個縣令都被問罪,第十個縣令卻成績斐然,皇帝親自嘉獎

但是,任辰旦的短板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考試資質一般,加上年紀大了,在吏部選官的博學鴻儒科考試中,屢試不第。因此他也一直得不到晉升,後來還是因為官聲好,才被朝廷授予了一些職位不高的小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