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的演講:別讓任何人打亂你人生的節奏

導讀:又是一年畢業季,相信不少小夥伴都處在迷茫期,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出過這些年,到底為了什麼,而自己有收穫了什麼。其實“並不是沒意見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人生有無限可能,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下面跟著小新一起來圍觀下本年度最好的演講。

1

到了畢業季,不少小夥伴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就業,很多人都會迷茫和隨波逐流。

“留學”這個曾經象徵著學術、名校、遠方和開放的詞彙,如今似乎被拉下神壇,變得沒有那麼高含金量,有人調侃“留學只是混個文憑的燒錢遊戲”。

很多留學生都會被問,也不斷地自問:出國這些年,到底為了什麼,而自己又收穫了什麼,如果時光可以重回,你還有勇氣留學讀書麼?難道只有回國後年薪百萬才配得起“海歸”的光環麼?

看完這篇僅有3分45秒的演講視頻,迷茫的你或許會有答案。

今年最好的演講:別讓任何人打亂你人生的節奏

https://v.qq.com/x/page/l06518rpkv6.html

2

從我們很小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被越來越多的“規則”裹挾著:

“一個人最好光景也就那兩年,抓不住就毀了”

“考不上好大學,這一輩子就完了”

“30歲還嫁不出去,就是剩女沒人要了”

……

像極了這個視頻中校長所說的:

“2年後學業必須是A”

“3年後,得去到想去的國家考上大學”

“5年後,就得開始工作了”

“然後結婚買房”

“10年後安定下來”

“30歲的時候,人生軌跡就定型了”

按照校長的說法,

每個人必須在每一個人生環節都要正好卡住時間節點,

直到最後三十歲人生定型。

那麼,

如果有人兩年後沒有得到A,

沒考上想去的好大學,

或者沒有很牛逼的工作,

甚至也沒有在二十幾歲遇到想結婚的人,

是不是到三十歲的時候就是失敗的?

3

然而,人生不是做算術題,必須要在指定位置填上唯一正確的答案,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人生時機,比如,什麼時候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什麼時候遇到對的人結婚;什麼時候做出一番成就……

就像學生反駁校長所說的那樣:

有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沒上過大學,卻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

有的人一畢業就有好工作,賺很多錢卻不開心

有的人16歲就清楚自己要什麼

卻在26歲改變想法

有人雖然25歲後才拿到文憑,但依然值得驕傲。

30歲還沒結婚,但過得很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成家也沒有什麼不可以,

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

...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取決於我們自己的時間。

你身邊有些朋友也許遙遙領先與你,

有些朋友也許落後於你,

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節奏。

他們有他們的節奏,

你有你自己的,

耐心一點。

4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

馬克·庫班25歲時,還只是達拉斯一家酒吧的酒保,他或許沒有想過自己將來會成為一名億萬富翁。

被拒絕12次後,JK·羅琳32歲才出版《哈利波特》,這一系列作品後來更是火遍全球。

Ortega39歲才創辦了Zara。

馬雲35歲才創立阿里巴巴,儘管他本人後來也表示“很後悔”。

摩根·弗里曼52歲才迎來演藝輝煌期,《肖申克的救贖》讓他第三次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Steve Carell 當了5年“綠葉”,40歲才紅。

Rinchard Branson 34歲才創辦維珍航空。

三奪奧斯卡的華人導演李安,36歲才拍出了人生第一部作品《推手》,在這之前,他曾悶在家中寫劇本整整六年。

約瑟夫·康拉德,英語小說家。20歲前不會說英語。

史泰龍,演員。24歲之前只演過成人電影。

保羅·塞尚,畫家。20歲前沒畫過畫。

洛奇·馬西安諾,一個從未被任何人打敗過的拳王,20歲之前沒練過拳擊。

梵高,畫家。27歲之前只畫過素描。

裡德·霍夫曼,風險投資人,PayPal和LinkedIn聯合創始人,30歲之前沒開過公司。

......

關鍵是:

不要讓任何人擾亂你的節奏。

今年最好的演講:別讓任何人打亂你人生的節奏

因為愛因斯坦曾說過:

並不是每一件算得出來的事,都有意義;

也不是每一件有意義的事,都能夠被算出來。

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文末

自己親手創造的、屬於自己的、充滿意義的人生,並學會用這些去影響和點亮其他人的生活。

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在電影《本傑明巴頓奇事》中,有這樣一段臺詞。

這段臺詞雖然是寫給母親,但用來形容人生,也再合適不過。

有些人,生來就註定可以悠閒的坐在河邊。

有些人,會被閃電擊中,

有些人,會音樂,

有些人,是藝術家,

有些人,是游泳健將,

有些人,懂紐扣,

有些人,懂莎士比亞,

有些人,是舞者,

有些人,是媽媽。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人,就有很多種不同的人生。

而我們,只需要做自己的。

不得不承認,我們生活在這個喧囂繁忙的城市中,

很渴望成功優秀,也很容易受別人影響。

眼看著同齡人都買房買車了,自己還是三無人口;

一起畢業的同學都年薪百萬了,自己還是基層員工;

別人都遇到人生摯愛準備結婚了,自己卻感覺快要孤獨終老了……

尤其是拿自己最弱的地方同別人的強項比較。

其實,這種比較除卻能帶來焦慮,什麼用處也沒有。

而緩解這種焦慮最好的方式,就是放棄毫無意義的比較,

給自己時間,耐心一點,找準自己的節奏。

只要你開始努力,一切都不算晚。

一步步,一寸寸,一點點,一天天,慢慢來。

所有的成長和偉大,

如同中藥和老火湯,都是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熬出來的。

人生,只要方向對頭,就不怕走得慢。

慢一點,也許成功會來得晚一點,但更能保證成功的品質;

慢一點,也許不會那麼早到達終點,但亦不會因太累或太急躁而半途而廢。

餘生漫長,時間會給出答案。

整理:新華金典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