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轉身「城市之癌」 媒體:風口成「封口」

“共享單車已成城市‘牛皮癬’”!

近日,一直關於“廣州開始大規模清理廢棄共享單車”熱傳網絡。據最新統計,廣州已有廢棄共享單車30多萬輛,其清理回收是行業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無獨有爾,相關新聞,也不斷見諸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新聞報道。

共享單車轉身“城市之癌” 媒體:風口成“封口”

“對於每一位環衛工人而言,在主要的商超、地鐵、公交總站等重點保潔區域,每到上班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共享單車堆在一起,不僅是影響行人通行,也讓他們很難清掃樹葉、垃圾,工人就只好把單車一輛一輛地擺開再慢慢清掃,增加了工作難度。” 北京朝陽區青年路環衛所工作人員接受《汽車年輪》採訪時如上指出。

從2016年9月起,“共享單車”這一名詞開始在大眾視野中出現,並迅速躥紅,“網紅單車”一度成為其熱度的象徵。2017年6月起,共享單車開始出現退出者,隨著町町單車、小藍單車、酷騎單車等相繼倒閉。

對於投資界來說,有一句投資格言叫:“前赴後繼,死而後已!”

數日前,根據永安行公告顯示,哈羅單車已經獲得螞蟻金服旗下的上海雲鑫、低碳科技等最新一輪融資,估值高達20多億美元。

共享單車轉身“城市之癌” 媒體:風口成“封口”

而就在24日晚間另有消息稱,ofo已經賣身滴滴,官方消息會在七月才有,戴威出局。而ofo高層回應稱謠言。不過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如今,共享單車風頭正在日漸消褪,這場“燒錢之戰”已經不再被大家看好。應該說,近年來,共享單車因過量投放、企業倒閉等問題,使街頭出現大量廢棄閒置的共享單車,不僅擠佔公共道路資源,還會汙染城市環境,造成資源浪費。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部分城市只是簡單限制單車投放總量,而存量、廢棄的共享單車如何回收處置,可以說,這是很多城市面臨的難題。

推出的退出、併購的併購、倒閉的倒閉,同時城市新汙染不斷加重,共享單車在不過一年的時間,由城市“寵兒”變“棄子”,期間都經歷了什麼?又有何根治手段呢?

城市“超載”

總量控制是討論的關鍵詞之一。

《汽車年輪》瞭解到,2016年,共享單車進入廣州,到了2017年,共享單車數量已經超過80萬輛,而廣州有三分之一的市政道路還沒有自行車網絡。另據廣州市交通運輸研究所副所長魏廣奇所描述,廣州市真正能夠容納的共享單車僅有40—50萬輛。

“從能夠通行的道路容量的角度考慮,大約是39—45萬輛的容量”。而若從停車資源來看,根據我們的導則,區裡面劃的(停車位)總量是8萬多,停車資源是制約因素比較大的”。另外,從市民的出行角度來也有一個需求量評估,根據現在中心區出行比例來預測,應該需要35萬到43萬的量。”

魏廣奇說,綜合這三個角度來考慮,廣州中心區的共享單車數量在40萬至50萬比較合適。

共享單車轉身“城市之癌” 媒體:風口成“封口”

市民的需求已超過現有資源的容納量,那麼,在增加停車資源、自行車道數量方面,相關部門都做了什麼?市國規委工作人員趙亞玲認為,對共享單車的總量控制是首先應解決的核心問題,目前停車資源方面主要是利用現有的設施,具體由各區實施。

市住建委市政處工作人員周雯介紹,自2016年共享單車出現之後,已指導各區在自行車道建設上有增量。她提供數據,在2016年至2018年,廣州新建、改建和提升了自行車道約700公里,其中,越秀區的增量約為20公里,海珠區是34公里,而黃埔區由於面積大、改造量大,增量達到了262公里。“對於原有的一些自行車道,我們通過增設標識、貫通等方式,讓它更完善”,周雯說。

6月24日消息,據媒體報道,最新統計廣州的廢棄共享單車已經有30多萬輛,清理回收成為行業突出難題。

而據筆者瞭解到,作為中國最先實施共享單車的北京,也同樣存在上述問題。

5月22日,北京市交通委等單位相關負責人就“北京市共享自行車秩序治理”進行了主題訪談。訪談中,北京市交通委停車管理處副調研員胡海明表示,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底,北京的共享單車總數已控制在190萬輛左右,較去年9月最高峰時的235萬輛下降近兩成。

然而,北京市交通委也表示,目前,北京共享單車活躍度不到50%,仍有一半處在閒置狀態,未來還將採取減量調控等措施進行管控。

不過正和老話說的那樣,走還沒學會就想跑?在共享單車高速發展的同時,諸多問題紛紛暴露,無計劃的鋪量、超高的單車損壞率、亂停放造成的城市混亂,讓本應該方便我們生活的共享單車逐漸向著城市之癌變形。截止目前,中國已經有16座城市開始暫停共享單車公司新增車輛投放。

政府疲於“應對”

2016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中提出,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作為共享單車生產企業,既然在銷售中獲益了,就有義務承擔回收責任,但這需要在共享單車政策法規中予以明確。

廣州廢棄的共享單車目前高達30多萬輛,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須及時清理這種“垃圾”,而解決的辦法,除嚴格控制投放總量外,對存量、廢棄的共享單車應當分而治之,根據具體情況採取不同辦法,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當務之急是,一方面嚴格落實《關於鼓勵和規範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監督正常運營企業落實清理回收責任。另一方面,每個城市應加快制定實施細則,明確運營企業倒閉後廢棄共享單車如何清理回收。這兩手都要“硬”。

共享單車轉身“城市之癌” 媒體:風口成“封口”

為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和佔用盲道的問題,根據媒體報道,北京西城區在阜成門地鐵站、復興門地鐵站試點設置共享單車電子圍欄,以解決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

西城區城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日,工作人員通過登錄“自行車電子圍欄管理系統”,進入界面後發現阜成門D口處停放的共享單車達到上百輛。瞭解情況後,工作人員立即通知摩拜、小黃車運營方派人前來,對共享單車進行清運。

筆者認為,解決廢棄共享單車首先是落實運營企業清理責任。根據規定,經提醒仍不採取有效措施的運營企業,應公開通報相關問題,限制其投放。希望各地監督執法部門充分利用“限制投放”這一招來倒逼運營企業履行清理責任。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些城市發佈“禁投令”後,部分企業竟然偷偷投放共享單車。這也意味著“限制投放”未必很管用,不排除某些企業被限制投放後,利用監管漏洞偷偷投放。對此,除了強化監督管理,還要加大懲罰力度。

筆者以為,清理倒閉企業的廢棄共享單車,可以有兩個辦法:要麼由執法部門代為清理,鼓勵志願者參與,以降低清理成本;而處理廢舊車輛的費用可用於支付部分成本。要麼在運營企業倒閉的情況下由單車生產企業承擔回收責任。

但要想改變共享單車氾濫成災的情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 從政府層面對共享單車制定一系列的交通秩序和使用守則,從政府層面對共享單車的使用加以引導,並且通過具體的使用守則對公眾樹立一個具體的使用方法,讓共享單車在一定製度下運作,良性循環。比如設計共享單車的停靠區域,又或者在某些地方禁止共享單車的出入。

2、 由政府出面,對城市區域進行劃分,有針對性的投放共享單車。不要出現有的地方堆積過多的共享單車,而有些地方則根本無車使用。過多的共享單車的堆積,則會造成資源浪費,而很多地方無車使用,卻又不能真正體現共享單車的易用性。另外可以在不同區域內塗裝不同顏色的共享單車,禁止單車跨區域行駛。

3、 從共享單車的投資方來說,現在也正是競爭最激烈的時候。現在誰先認輸,那麼之前的投入就等於打了水漂。與其兩敗俱傷,為什麼不可以攜手合作。不同品牌的共享單車可以一起對城市進行區域劃分,由政府出面核定數量,在同一區域內投放相同數量的共享單車。如果純粹靠數量進行比拼,那麼除了資源大量浪費之外,最終還會兩敗俱傷。

《汽車年輪》認為,但對於城市中的居民或整體社會經濟來說,都不是一件壞事,過於快速的新式經濟帶來的只能是資本燃燒,一旦整體鏈條中的某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上下游企業出現嚴重的經營困難。所以,暫停共享單車的新增投放,無論從經濟還是社會層次來說,都是必要的,不要讓共享單車變成城市之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