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家门口的扶贫小车间撑起脱贫大梦想

“在这里干活离家近,就在家门口,既能看家,还能挣钱,俺们觉的挺满意。”在马集乡马北村扶贫车间里74岁的村民籍学彬一边挑着手里的泡发,一边拉着家常。籍学彬是马集乡马北村人,夫妻两人均年迈多病,乡政府安排老两口在本村的扶贫就业点挑泡发,每天收入能够保证基本生活费用。

马北村扶贫车间是利用本地毛发加工特色产业优势,整合闲置校舍资源,引进本地大户,探索的就业扶贫举措。在太和县像这样的扶贫车间共有104个。近年来,太和县立足实际、深挖资源,聚焦“造血”、力拔贫根,采取“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模式,统筹推进扶贫车间建设,做实产业扶贫文章。

探索道路干扶贫。鉴于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多,有就业意愿,无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就业扶贫路径,兴建扶贫车间,推动“家门口”就业。制定完善相关措施,明确了扶贫车间建设、招商、运行的责任主体和建设标准、入驻要求。充分利用废旧村室、学校等闲置资源,通过改建、新建,建设标准化扶贫车间,车间财产属政府所有,租金收益归村集体所有。入驻企业用工岗位应不少于50%的贫困人口,签订合同,建立档案。

建管结合帮扶贫。实行县抓总、镇抓建、村抓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按照选址便民、规划合理、节能安全的要求,每乡镇运作建设2-4个扶贫车间(实现全县77个贫困村全覆盖),每个扶贫车间根据审计结果拨付配套资金。县职能部门践行“一线工作法”,积极参与业务指导,跟踪车间建设、企业入驻和运转,定期督察,落实租金优惠、税收减免、贷款贴息、人员培训等优惠政策,现场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入驻,保障扶贫车间高效运营、企业收益持续增加。

筑巢引凤带扶贫。通过全民招商,实施“太商回归”和本地大户带动,让企业入驻扶贫车间。发挥医药基地、人发加工、中药种植等优势,推动本地企业发展。对有资金、技术或意愿的企业及个人积极扶持,引入扶贫车间。大力推进项目孵化,通过“送产业项目进村、送政策落实到家、送人才服务进门、送就业增收到户”的方式,持续发挥扶贫车间的经济社会效益,真正把扶贫车间建好、用好、运营好,成为农民尤其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实现真扶贫、真脱贫、脱真贫,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打造升级共脱贫。目前,太和县已有人发、中药、服装、雨具、编织、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88家入驻运营,解决就业2149人,其中贫困人口1094人,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拔除贫根”。同时,依托扶贫车间,升级打造集就业培训、政策咨询、电商服务为一体的扶贫驿站,带动贫困户稳定就业,已升级打造34家就业扶贫驿站,累计开展培训32期,帮扶就业915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