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适量喝一点白酒,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好处?

一川道

以前的观点,适量饮酒,对机体有好处,如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通风散寒、舒筋活血等。

但是,据发表在某权威杂志的一项涉及大样本的研究表明:

1,喝酒就提高脑卒中风险,并且不是某一种卒中受影响,而是全部种类的脑卒中风险都会增加。

2,对于心血管疾病而言,每周摄入酒精超过200克(四两白酒),就别提对什么心血管有好处了”。

3,喝酒致癌:

酒精与多种癌症关系密切,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具有不可辩驳的线性关系。如口腔癌、食管癌、肺癌、肝癌、肠癌、乳腺癌等。

201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正式将酒精定为“致癌物”,除我们熟知的烟草被定为致癌物以外,这次酒精也被列为致癌物,与烟草齐名,充分说明了它的危害之大。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饮酒,尤其较大量饮酒,酒精都会增加上述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对于癌症,饮酒越多,癌症死亡风险越大。

2016年,英国发布了新的饮酒指南,认为喝酒没有安全剂量标准,即便少量饮酒也有健康风险,所谓的适量饮酒,其实称之为“低风险饮酒”更准确。

2018年初始,英国《自然》杂志连发两篇重磅研究,指出酒精进入人体后的代谢产物乙醛可诱导基因突变,喝酒会致癌找到了依据。

所以,以往认为饮酒或许对身体的某些系统或对防治某种疾病有那么一些好处,但酒对身体健康的潜在危害更大些。所以我觉得,综合利弊,酒这东西,能少喝就少喝,能不喝就不喝吧。


殷殷期盼话健康

酒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乙醇(酒精),它也是引起肝损伤、痛风、癌症、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一般不推荐饮酒。

但是,酒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中国的酿酒历史悠久,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从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用酒进行防病、治病。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运用现代研究理论和方法证明了适当饮酒对一些疾病的预防作用。
保健酒的出现,是酒与中医的完美结合,也将酒的药用价值提高到了新的层次。(这里只说酒哈,可不包括“某某”药材泡的酒,大家可别脑洞大开)

酒也有它的价值:

1. 可以起到“药用”价值酒是用谷物和曲所酿成的流质,其气悍,质清,味苦甘辛,性热,具有散塞滞、开方瘀结、消饮食、通经络、行血脉、温脾胃、养肌肤等功用。


酒和药配制可以增强药力,收到“以药之功”,对关节酸痛、腿脚软弱、行动不利、肢寒体冷、肚腹冷痛、胸痹、血淤、跌打损伤等症均有奇效。

在祖国医学史上,酒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杂各科。


2.烹调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我们用动物性原料制作风味菜肴时,酒常常起到解腥祛膻、调香和味的作用。


3.酒除了能给人舒筋活血、祛风除温、还能解除疲劳、增进食欲、调节情绪、振奋精神、交流感情、增强友谊。



酒是一把双刃剑,我认为适量饮酒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就看你的自身身体状况和疾病需求。

那每天喝多少酒为“适量”呢?

成年男性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g,

(相当于啤酒750ml,葡萄酒250ml,38%酒精度白酒75ml,高度白酒50ml)


成年女性不超过15g,

(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酒精度白酒50ml,高度白酒30ml)



/执业中药师/中医学学士


营养百事通

丁香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先说答案:没好处,严格来说,只要是含有酒精,就对人体有害。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经明确把酒精列为致癌物质。

大范围的人群统计数据也已经证实,酒精会增加口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这其中癌症的罹患风险。而且,饮酒次数和饮酒量越多,患癌风险越高。

同时,数据也显示,对于女性而言,饮酒最容易导致乳腺癌,男性饮酒最容易导致肠癌。

那谁谁总喝酒,怎么也没见得癌症?

类似的调研,是统计了大量人群的数据,来分析喝酒与患癌之间的关系。结果也明确了,喝酒会增加得癌症的风险。

但是,因为癌症是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疾病,某种食物或生活习惯会产生部分影响,却不一定是决定性的。

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吃了会增加癌症风险的食物,比如总喝酒,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罹得癌症。但是,比起不喝酒的生活方式,这个人得癌症的几率是会增加的。

因此,在日常,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避免增加患癌风险的做法,对我们的健康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偶尔喝点酒,对健康没什么好处,但也不必过于担心这就会得癌。但长期大量地喝,对身体一定是有害的。

一、饮酒会损害肝脏


不仅仅是致癌,喝酒还伤肝。

酒入胃肠,被吸收后,就汇入了肝脏被代谢分解。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对肝脏有损伤。

我们熟悉的所谓「酒精肝」就是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慢性肝病。从酒精性脂肪肝,逐渐可加重成为肝炎、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通常没什么症状,有的话,也是乏力、食欲不振、右边肚子稍有疼痛。所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此时,若还是大喝特喝,等发展到了肝炎,甚至肝硬化的阶段,全身不适、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精神神经症状等,一股脑儿都出现的时候,就晚了。

有人说了,这都是「长期、大量」饮酒的结果,我只是小酌一下,没这么严重吧?再说了,网上还说,适量喝酒还有不少好处呢!

是这样吗?

二、少量饮酒有助睡眠?


事实恰恰相反。

一方面,饮酒后会让呼吸道周围的肌肉过于松弛,从而加重打鼾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症状。

另一方面,酒精减低机体休息的质量,影响人第二天白天的表现,导致集中力的下降和明显的嗜睡。

你以为微醺睡得快,实际上,反而没有让身体休息好。

三、少量饮酒保护心脏?


的确有相关研究表明,少量饮酒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所谓「好的脂蛋白」),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红酒中的白藜芦醇,也被推测有预防血液凝块、预防血管损伤、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

但是,这些结论并不明确,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喝酒,稍不注意就会过量,肝损伤、心脑血管危险和致癌风险可都会大大上升。

为了「可能的好处」,忽视「明确的风险」,这么做真的划算吗?

四、还是想喝酒,怎么办?


再强调一下丁香医生的态度,不建议喝酒,滴酒不沾是最好。

但是,一定要说小酌助兴,嘴馋喝上忌口的话,也不是完全禁忌。

控制好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07 版》:

成年男性一天喝酒不超过——

  • 啤酒 750 毫升;

  • 或葡萄酒 250 毫升;

  • 或 38 度的白酒 75 克;

  • 或高度白酒 50 克。

成年女性一天喝酒不超过——

  • 啤酒 450 毫升;

  • 或葡萄酒 150 毫升;

  • 或 38 度的白酒 50 克。

在控制量的同时,喝酒还应注意避免空腹,避免烈酒,不要豪气地「一口闷」,也不要一次性大量饮酒,避免急性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

心脏本身有疾病的朋友,有三高的朋友,正在服用药物,如阿司匹林、头孢类药物的朋友,更是一点也不要碰酒精。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让大家重视,别因为一时贪嘴,伤了身体。对自己、对家人,都不好。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这酒啊,少碰!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这件事致癌还伤肝,有的人却做上了瘾


丁香医生

爱喝酒的人总是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那到底喝酒会不会让人越来越年轻呢?

酒,分为白酒、红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多是酿造而成,但也有不少是勾兑的。今天先不聊酿造或勾兑,先说说少量喝酒对身体好不好!

个人认为,如果你的肠胃、肝脏、胰腺、血糖血脂血压没有问题,每天少量喝酒是可以的。少量饮酒,酒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尤其是老年人血流变慢、血管弹性差,每天适量饮酒,对心血管也还有些好处。(①需要确认没有什么上述的疾病 ②家人批准)

喝酒的话,应该选择哪些酒?当然首选的是酿造酒,白酒不宜选用烈性酒,总是喝六七十度的酒真的没什么好处,您也别说什么邻居家谁谁谁每天喝烈酒活到九十九,即使是真的也没有代表性。低度白酒一天喝半两,不要空腹喝酒,尤其是晚餐喝点酒更容易提高睡眠质量,但喝多就麻烦了。酒精直接被胃吸收后进入肝脏酶解,所以对胃和肝脏都有影响,尤其是白酒过量最伤身。

葡萄酒是不错的酿造酒,尤其是干红葡萄酒,其中含有单宁酸和白藜芦醇、花青素,对心血管有积极的保健作用。每天一二两葡萄酒比较适宜,多饮反而无益。

黄酒养胃,不管是山东的即墨老酒,还是浙江的花雕、女儿红、加饭酒,加点话梅或姜丝烫热了喝,的确不错。老酒或黄酒都是需要加热来喝的,用开水浸泡着铜酒壶、银酒壶,锡壶、紫砂酒壶、青瓷酒壶或粗烧的泥壶也有一番韵味。

啤酒中含有多种维生素,也可以每天喝一杯,但不宜喝太多。

喝酒虽说需要量力而行,但也不是多多益善,浅斟酌饮是神仙,喝多了就是控制不住的“魔鬼”了,最不应该的就是因郁闷而饮酒,“饮酒消愁愁更愁”。

本文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在此对图片作者表示感谢!


于仁文注册营养师

近日有一篇名为“白酒有抗病毒抗癌作用!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喝两口了……”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

近日,一场对外宣称是由中国酒业协会、中国食品协会和江南大学共同主办的名为“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新闻稿这样表示:在国际上检测并鉴定了中国传统白酒中的非挥发性脂肽化合物地衣素,其中在董酒中发现的含量最高。萜烯类化合物普遍具有抗癌、抗病毒、抗炎症、抗氧化的作用。因此,就得出了“白酒抗癌”的结论。

对于这篇文章,提出两点疑问。

白酒中含有脂肽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而脂肽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功能和效果,其抗癌活性,抗病毒活性,溶纤活性和抑菌活性非常突出。这就证明了白酒的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凝血、降胆固醇的功效?这只能证明白酒中含有抗癌成分。

2016年医学诺贝尔奖的研究跟酒精没任何关系。研究的是酵母菌的遗传特性。酵母中具有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自噬过程能够清除掉淤积的代谢残渣,清除“可能致癌物”,达到预防癌症的效果。如果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也只能证明酵母菌具有防癌作用。因为酿酒的过程中大量使用酵母菌就直接得出“白酒可以抗癌”的结论,这样的逻辑真的对吗?

“萜烯类化合物”和“酵母菌”可能具有抗癌作用,但是“白酒抗癌”这个结论绝对是以偏概全的。因为白酒的成分不止只有“萜烯类化合物”和“酵母菌”,酒精才是白酒最主要的成分。

酒精致癌是医学常识,饮酒后,酒精在肝脏中转化成乙醛(有毒),乙醛在转化为无毒的乙酸,但转化率不会是百分之百,因此致癌。早在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部分就得出结论,酒精的摄入是一种致癌物质,也是引发人类癌症的主要原因,2010年,澳大利亚大约有3200例癌症患者或许都归咎于酒精摄入。

所以,对健康而言,酒精的害处远远大于这些活性物质可能带来的任何益处。

但我们不否认适量饮酒对人体健康是有好处的。酒含有人体所需的诸多活性物质和功能性成分;适量饮酒可助消化;酒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调节、改善体内的生化代谢及神经传导;适量饮酒能使人精神愉快,减少疲劳和忧虑、紧张心理;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而过量饮酒则会造成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多种重要器官的损害,对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一个“适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成年男性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天,相当于38度的白酒约75毫升,或52度的白酒约50毫升;女性不超过15克/天,相当于38度的白酒约50毫升,或52度的白酒约37毫升。

此外,需注意:

1.不空腹饮酒,食饮结合。空腹时酒精吸收较快,容易醉酒。饮酒时多进食,尤其是多吃蔬菜,有利于降低血液中酒精浓度,减少对身体损害。

2.不与其他酒混合饮用,由于各种酒的成分构成有差异,混饮后容易引起上头、醉酒和不舒服感。

3.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酒精过敏人群、病患人群、未成年人等,应避免饮酒;对于特殊职业者,如司机等在驾驶前和驾驶中,均不应饮酒。

丈夫总是提出无理要求,妻子“嘴中”长出不明物体!

肝癌病人临死前会经历什么?肝癌晚期绝对不能吃什么?


百科名医

酒文化在我国是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国人的心底。对于酒,褒贬不一,其实对于酒,还是其他事物,都是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的去把握。饮酒也是一样,适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的,但是酗酒,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但是这个适量一定要掌握好,过犹不及。

适量饮酒,我们通常是可以认为是一天白酒不要超过二两,啤酒不要超过二瓶,红酒控制在半斤以内。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饮酒对于身体是有好处的,这些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少量饮用白酒,能够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而高密度脂蛋白又能将可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等,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从而便可有效的减少冠状动脉内胆固醇沉积,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

二、预防糖尿病。酒精可以激发人体产生胰岛素,从而预防因血糖突然升高而导致的二型糖尿病。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确定到底多少量的酒精才能产生这样的效果。

三、激发大脑智能。适量饮酒可以提高人体有益胆固醇的含量,从而让血液更通畅地流向大脑。可以扩大大脑的血管,提高血流量,抗击与痴呆症相关的有毒蛋白质。

四、消除疲劳和紧张。少量饮用白酒,能够通过酒精对大脑和中枢神经的作用,起到消除疲劳,松弛神经的功效。

五、预防胆结石。胆结石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就是胆固醇,减少有害胆固醇,从而预防胆结石的产生。

六、促进新陈代谢。白酒由于含有较多的酒精成分,且热量较高,因而能够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对全身皮肤起到一定良性的刺激作用,从而还可以达到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七、控制体重。实践已经证明,长期适量饮酒之后,人体可以有效地代谢酒精,不会引起体重增加。如果每周喝5-7杯酒,可以有效帮助减少吃零食和宵夜的次数,防止进食过量。

八、开胃消食。在进餐的同时,饮用少量的白酒,能够增进食欲,促进食物的消化,当然过多饮用会导致肠胃不适。


家庭医生在线

之前,曾经有很多网友问我,适量的,或者少量的饮酒是不是对人体危害就比较小。这是毫无疑问的,但问题在于,任何东西都是聚少成多的,酒精对胃肠道黏膜的伤害也是如此。一天两天看不出变化,可是,几年下来呢?

还有,有人说因人而异的,对,这话也没错,毕竟,人最重要的肯定是基因。但是,你怎么就知道你属于“酒精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的那一类人呢?当然,你非要堵上命来喝酒,没人拦着你。

还有,很多头条的网友现在还年轻,也许酒精的危害还没有显现出来,毕竟年轻人的修复和代偿能力很强大。但是,你今天对你身体的透支,总会在你老了回报给你的。所以,且喝且珍惜吧!


来自星星的萌医生

首先强调一点:在医学上,抛开剂量谈毒性或者药效都是扯淡的。

就好比水和食盐。喝水太多会水中毒,吃盐太多使肾脏不堪重负,引起衰竭。

题干里面提到的“一点”白酒到底是多少毫升呢?白酒度数是多少呢?杂醇含量多少呢?都没有明确提出,所以“每天喝一点白酒对身体有好处/坏处”的表述本身就很不严谨。

另外就算我们明确其乙醇浓度、杂醇含量和具体体积,每个人对乙醇的耐受力也不一样,所以说还是很难评价。

但是让我们认真看看酒精(乙醇)在体内代谢的过程就能够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乙醇对身体的伤害太大了,相形之下,那种让人舒服的好处真的显得微不足道。

酒精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入血,经门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善于转化各种食物营养,更善于给毒物解毒——酒精也不例外。

酒精如果快速进入血液,会很快麻痹中枢神经系统——这显然是对人体不利的,所以肝脏要尽快将其转化。氧化是速度最快的,乙醇被转化为乙醛,也就失去了麻痹神经系统的毒性。

然而这一步氧化反应无疑是送走小鬼迎来阎王——乙醛对身体的损伤更狠!

我们知道,人体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基础归根结底来自于各种蛋白质——骨架蛋白、酶、受体、激素等等。蛋白质则由氨基酸构成,氨基酸有氨基端和羧基端。氨基端暴露的氨基可以和乙醛发生反应,产生蛋白质加合物,影响蛋白质的功能乃至形态,最终影响到各种器官的功能。无论是肌肉、大脑、肝、肾,乙醛过处可谓寸草不生。饮酒过后机体要花很大的成本和时间对受损蛋白进行修复,而某些损伤的修复不可能彻底,所以会在一次又一次的饮酒过后发生累加,最终造成质变。比如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

更狠的是,乙醛加合后面目全非的蛋白质有可能引起免疫系统的识别,产生相应抗体。而这种抗体会主动攻击跟这些加合蛋白质类似的正常蛋白质——也就是自身免疫,使许多组织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的环境下,最终发展成肝硬化(酒精性)、肝癌和其他部位的多种慢性炎症和癌症。国外有临床研究就发现,每天“适度饮酒”(纯酒精不超过50ml)的人群比日常不饮酒的人群罹患酒精性肝病的比例高很多。这还仅仅是酒精性肝病,老年痴呆和自身免疫疾病还没有统计。

而且乙醛会加速心跳、扩张血管,让人脸红耳赤——喝完酒以后热乎乎的感觉其实是一种中毒表现。

而且这种欣快感其实是上瘾的第一步,很多每天“适度饮酒”的人一天不喝就会浑身难受。

所以这种饮酒的“好处”本身就是中毒表现之一,而乙醇的代谢产物——乙醛,则对机体有更强的杀伤力。

所以,综上:每天“适量”饮酒本身就是一个很空泛的提法,而且饮酒本身无论量多量少都对机体有损伤。


菲利普医生

酒行业财大气粗的行业,为了营销可以制造出各种“喝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法国悖论”是最成功的案例。当初是一个电视台把法国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低归结为他们喝葡萄酒比较多。经过葡萄酒行业以及爱酒人士的传播,“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个概念深入人心。许多本来不喜欢酒的人,也喜欢每天喝点“软化血管”。不过后来的研究也还算配合,没有对这种说法打脸,而是显示“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

实际上,膳食指南中说的是“如果饮酒,应该适量”,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换成了“为了健康,应该适量饮酒”。

但关于白酒中保健成分的研究持续不断。通过炒作这些研究,人们往往就忽视了即便白酒中有若有若无的“保健成分”,跟酒精的危害比起来,也不多是杀人放火的歹徒给乞丐的两块钱而已。

即便“适量饮酒”真的“有益心血管健康”,也还应该考虑它对于其他健康指标的影响。实际上,酒精是1级致癌物(意思是对人的致癌证据确凿),能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而且,酒精的致癌风险没有“安全量”或者“适量”,只要喝就增加风险,喝得越多,增加的风险越高。

对于中国人,酒或许是无法避免的社交媒介。在特定的场合,喝点酒助兴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因为喜欢喝、或者需要喝,就无视它的危害,而跟着酒商们宣扬“喝酒有助健康”。


松鼠云无心

答案就是:酒精及其代谢产物都不是人体所需要的物质,因此,不论是喝什么酒、喝多少酒,只要含有酒精,就不会对人体有好处,甚至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当然,这也与很多的客观因素有关,比如所喝酒的剂量(喝了多少酒)、酒中酒精的含量(酒精度)、身体对酒精的分解能力(能喝多少酒)等等,喝一滴酒与喝两斤酒对身体的危害肯定是不同的,喝38度的酒与喝53度的酒对身体的危害不同,而能喝的人喝两斤酒与不能喝的人喝两斤酒对身体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任何条件下,酒精对人体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只会增加身体的负担,并与酒精肝、癌症等多种病症都可能存在一定关系。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其官网公布的最新版“致癌物清单”上,就将酒精饮料列为了一类致癌物。

对于实在想喝酒或者无法忌酒的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给出了相对饮用量的建议:

成年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应低于25g,成年女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此外,《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报告》对危险饮酒与有害饮酒也给出了界定:

男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41g,女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21g为危险饮酒。

男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61g,女性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41g则为危险饮酒。

总之,对于酒精这类物质,能不喝就不喝,能少喝就少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