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前十名怎么排呢?

小柠朦

说起谋士,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便进入我们的脑海,比如姜子牙、管仲、范蠡、孙膑、张良、诸葛亮等等,这么谋士都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有一些谋士,终其一生也碌碌无为。谋士成功留名青史者寥寥,无数谋士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过,无论是何种谋士,都在以下这5层境界里。

1.谋士的第一层境界——“谋”己

作为一个谋士,首先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若连自己的生命都保全不了,何来谋人、谋兵、谋国、谋天下?运用谋略,让自己活下来、并且活得有价值是成为一个谋士最基础的必备条件。所以,“谋己”是谋士的第一层境界。

2.谋士的第二层境界——“谋”人

学会了为自己谋,接下来就要学会为他人谋,若是一个谋士不能为别人出谋划策,他又是什么谋士?如果不能为别人谋划,那这谋士又有什么价值?所以,“谋人”是谋士的第二境界。

3.谋士的第三境界——“谋”兵

会谋己、谋人仅仅只是保住少数几个人,而作为一个谋士,他必须具有“谋”成千上万人生命的能力。这就是“谋”的第三层境界——谋兵。兵者,国之大事,而战争是政治的产物。因此一切以政治斗争为最终目标而展开的种种智谋较量,在现实中集中表现为兵戎相见。所以,谋士的最现实的作用就是对于战争的预判与出谋划策,这也是我们一般人对于谋士智谋水平优劣品评的最直观的测评指标。

4.谋士的第四层境界——“谋”国

比起“谋国”来,为一人谋、为千人谋都是浅层次的问题。一个人要是能做到“谋国”(国代指诸侯势力),必须具备远大的眼光和超凡的洞察能力,这些都不是常人所能具备的。所以,谋士的第四层境界就是“谋”国。谋国是建立在“谋”己、“谋”人、“谋”兵的前提之上,但是仅仅拥有了上述三个境界还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谋士所策划的计策实在不能称之为谋略,因为仅有谋己、谋人和谋兵三层能力的谋士所作的策划过于狭隘,并不能达到战略的境界。而“谋”国是建立在对于国家资源、国际关系和战术优劣对比基础上的,对于国家命运的把握,这需要具有大眼界和大智慧的谋士。

5.谋士的第五境界——“谋”天下

达到第四层境界,这样的谋士就可以说是一个极具谋略的人。但是,还不是最为顶尖的谋士。顶尖的谋士必须具备一项常人所不具备的能力——“谋”天下的能力。因为从道德层面来看,上述四个境界都是出于对于有限资源的无限渴求和残酷掠夺,这其实是“人性恶”的集中体现。但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而屹立于大千世界,正是由于人类深刻了解了这种“恶”的道德层面对于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致命危害。从而诞生出对于“性本善”的道德向往,而真正拥有以天下为己任胸怀的谋士,是那些真正能够将对于人本关怀自始至终贯彻于自己一切行为中的人。因此,所谓“谋”天下,并不是以天下为个人或集团资本而进行谋划,而是以天下苍生为本源进行呵护的大智谋。这才是谋士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谋士才是最顶尖的谋士。


聊史补丁

三国是个人才济济的朝代,文臣武将轮番上阵。那么,作为军中的灵魂人物――谋士。三国中哪位最强呢?当然,评定高低还得看其成绩。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排名,见仁见智。下面就是(秉烛读春秋)对三国谋士的最新排名:

第十名陆逊:这位小霸王孙策的长女婿,白衣秀士有独特的战略眼光,又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其才华出众,初出茅庐,小试牛刀,就取得了不凡的业绩。

关羽万人敌,威震华夏,却在他与吕蒙合计下丢了脑袋。

刘备,一代枭雄,在夷陵之战成了他的败军之将,最后困死于白帝城。他使蜀国从颠峰上直落而下,实现了吴“竟长江所极而有之”的有利局面,使东吴立于江东。奠定了除曹魏之外的占据三国割据老二的格局。他是继周瑜之后的又一个智谋双全的水军都督。

第九名贾诩:先从李傕,郭祀,后在张绣手下。最后投曹操。

投奔曹操后,他多次为曹出谋化策,为曹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官渡之战中他起的作用更大。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曹操获胜同他是分不开的。他根据不同形势、不同处境及敌我情况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让曹获得胜利。

他对曹氏集团的最大贡献是,使曹丕登上帝位。起先曹操特别喜欢曹植,有意传位于他。而曹植的一些文人气质也令他犹豫不决。贾看出了当时的情况,他觉得拥护曹丕比拥护植好,便多次出谋,让丕在曹操的面前表现自己。

后来,也正是因贾的这句话,曹操手下的另一句聪明之士、曹植的主要拥护者之一杨修,被曹操借“鸡肋”之事而除之,为丕的登基扫清了障碍,使曹氏集团得到了稳定。

第八名田丰:田元皓,权略多才、料事如神。他的谋略不亚于张良、陈平。只可惜遇人不淑,袁绍不听他的计策,而导致官渡之战的失败。

他能料胜败,官渡之战未开战时,他就料到袁必败。可见他的战略与智谋。曹操在听说:田丰未随而来,竟然大悦,说:绍必败。可见田丰的智谋。

他能料生死,袁胜或许可以放他,袁败必杀他。可见,他识人之能入木三分。

第七名庞统:庞士元论才智,本与孔明在伯仲之间。庞统号“凤雏”。世人有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说。

益州和荆州一样,都是战略要地。庞统根据当时的形式劝说刘备取益州,虽然刘有取之意。却因找不到名正言顺的理由而犹豫,也正是庞统用“权变”之理,即汤武的“兼明攻昧”代刘备解决了心病,使其下定了决心。他一手策划了益州之计,使刘备取得了益州。


只可惜在益州被乱箭穿心而死。最后事实也证明他的英明。蜀国能生存长达半个世纪,正是有了益州这个作为根据地。取得益州,无疑庞统的功劳最大。

第六名周瑜:白衣羽扇这是周瑜的标配。火烧赤壁是周瑜的杰作。周公瑾应该属于智谋级兼统帅级的帅哥人物,卓越的军事家。其风流潇洒,赤壁之战,指挥若定,火烧曹军,令曹操佩服的五体投体。周瑜是个儒雅的将军,他对琴棋书画,各有造诣,当时有“琴堪误,周郎顾”


之说可见其琴艺之高。

第五名鲁肃:鲁子敬堪称三国时期杰出的战略家。其胸怀大局,且虚怀若谷,以大事为重,是大智若愚之长者之谋。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头脑清楚。

他提出的“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剿黄祖,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守之”“后为吴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计策,被孙权立为国策。使东吴与魏、蜀成鼎足之势。可以说没有鲁肃就没有东吴天下。


第四名荀彧:荀文若有“王佐之才”,曹操称之为“吾之子房”。曹操统一北方他的功劳最大。

他善于审时度势。他向曹操提出的“先固本”之策略。使曹操站稳山东。使曹操建立了三国中实力最大的魏国。

第三名郭嘉:世人皆言:“奉孝不死,卧龙不出”,可见郭嘉是个牛人吧。

郭嘉谋略迭出,是曹操最为推崇的谋士之一。他对北方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曹操曾想将后事托负与他,可见他的智谋超群。



曹操讨乌桓之战中,他献计让曹操按兵不动,结果公孙与二袁自相残杀,使曹操不战而胜。从而使曹操统一了北方。

可惜他死得太早,曹操在赤壁失败后,哭郭嘉,一是对他怀念,二是对其他谋士的批评。可见郭嘉的智囊作用。

第二名司马懿:司马仲达是大谋者能大忍,曹操活着时:“观其鹰视狼顾”之相,他收敛自己的锋芒,隐忍下来。他的隐忍,换来了为曹家的四代托孤之臣。

说他是大谋士不如说他更是一代开国之君。由于他曾事曹家四代,为曹家出力,且曹有危急之时,又挺身而出,使曹家转危为安。

他确有智谋,其战略并不在孔明之下。而其厚黑之能,连曹操、刘备均不可小觑之。

第一名诸葛亮:孔明未出茅庐已谋三分天下。他献出了“隆中策”,使刘玄德由逆转顺,由弱走向强,智取荆、益二州,三分天下已成,使刘备称帝于西蜀。

他的成功战绩太多了,前半生为刘备立足东征西战。后期的六伐中原,表现了鞠躬尽瘁的精神。七擒孟获,平定少数民族的团结。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秉烛读春秋

首先要说明是按正史排还是演义排,按演义没有任何意义,卧龙凤雏司马懿碾压其他,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按正史排的话,我们要区分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是谋士,那就是臣的一种,不是主公。所以曹操不算谋士,司马懿严格来说也不算谋士。不管司马懿有没有策划吃三国这个事件,他其实是世家的代表,和荀彧诸葛亮的世家不同,司马懿家族一直以自保为主,所以司马懿并没有去真正效忠一个主公,他大部分时间和曹魏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另外,比如王允,许攸等人,虽然没有称帝野心,但是只是贪图富贵,所以这种类型的人也不能参与排名。

排名应当按照谋士的能力而不是知名度,那么如何评价能力呢,那就是对历史的影响力。三国时期改变走向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那么他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呢?应当是赤壁之战为先,然后是官渡,再是夷陵。除了三大战役,再就是早期的一些谋士。我们不管他们的影响力是好的还是坏的,总之是有影响力的。另外本人对三国这段历史无好感,还是觉得大汉乃正统。

基于上面的原则,三国第一谋士应该是周瑜,其实完全不是三国演义那样,周瑜是一个儒将,很有军事才能,其才华并不在诸葛亮之下。早期周瑜追随孙策在江东杀出一片天地,这些都是有史料可查,赤壁一战更是把踌躇满志的曹操打下了神坛。可以说周瑜为主指挥的赤壁之战是三国存在的根源,否则很难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三国第二谋士应该是李儒,此人没做什么好事,但是正是他早期追随董卓,才使得汉朝的大厦崩塌,导致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李儒的计策使得董卓得以独揽大权,收买吕布,进而开始了汉朝的灭亡,灭汉的思想,董卓开始酝酿,袁绍袁术变本加厉,曹操登峰造极,正是这些奸臣前赴后继,导致了大汉的灭亡。

三国第三谋士应该是法正,历史上很多法正做的事情都按到孔明头上,孔明是内政专家,却不是谋士,法正帮助刘备巩固了汉中西川,如果法正能多活几年,刘备重写刘邦的辉煌或许不可能,但是不至于成为最弱的一个国家。

三国第四谋士应该是程昱,此人是官渡之战的主要功臣,历史的官渡之战主要还是得益于程昱等人的计策,十面埋伏,许攸的投降并不是取胜的关键点,程昱为人低调,但其实他对曹操的基业帮助是最大的。

三国第五谋士是陆逊,吴蜀夷陵之战,其实是吴国处于弱势,陆逊在劣势对局面前,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年纪轻轻就打败了枭雄刘备,可以说陆逊无论是战略眼光还是军事才能都是十分出色的,如果孙权不是晚年听信谗言,陆逊尚在的话,吴国极有机会统一天下。

三国第六谋士是荀攸,小说里面他有曹魏谋主之称,历史上这个人在行军打仗过程中确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荀彧和郭嘉其实在军事方面献策不多,演义把他们推出来是造神的需要,和孔明也是一个道理。荀攸作为荀家的代表,可以说是有独到的眼光。

三国第七谋士是诸葛亮,这个演义本来该排第一的人,确实是影响力巨大,但是不至于演义里那么神话。诸葛亮的作用在于刘备死后,让奄奄一息的蜀汉政权坚持了很多年,他是内政第一高手,军事非他所长,历史的真相应该是诸葛亮军事才能尚且不如陆逊,他大权独揽,虽然比较忠心,但是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他个人能力有限。

三国第八谋士是魏延,这个一定有很多人要质疑。魏延其实武艺其次,最大的能力是智谋,演义里面对魏延的智谋一笔带过,因为罗贯中认为此人有反骨,其实不然,魏延归降刘备后屡立战功,他防守汉中固若金汤,让魏国站不到便宜,孔明死后诛杀魏延实乃自毁长城。孔明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不杀魏延,是因为孔明知道魏延有才能,后来杀魏延是诸葛亮知道他死了以后没人镇得住魏延。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非常好的一个计策,拿到近现代看也有许多经典战例与之类似。

三国第九谋士是姜维,这个人虽然投降过一次,但是大部分时间效忠蜀汉,对魏国并没有感情,姜维的军事能力是当代人里面十分出众的,无奈蜀国国力不行,加上姜维并没有诸葛亮的大权在握,可以说是很悲情的一个人。

三国第十谋士是王基,在后三国时代,邓艾和钟会其实都不是十分效忠魏国的,更反感司马昭。王基是司马昭的好友,但是他死前一直是不支持司马昭篡位的,王基和荀彧有点像,算是魏国的一个忠臣,著名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是李世民时代的话,而是王基劝谏皇帝时说的,足见他的忠心。王基后期的一些作为为司马家族最后消灭吴国结束三国奠定了基础,所以说是影响历史走向的人。

以上便是正史的十大谋士,很多人物如郭嘉,贾诩,荀彧,这些被演义过于神话,荀彧作为内政高手是值得肯定的,但不是谋士,贾诩其实不是明哲保身,而是他的才能一般,和顶尖的周瑜,李儒法正等人没有可比性,但是他最大的优点是有自知之明,所以独善其身,因为他并没有兼济天下的能力。


Sunnysummary

我是喜欢三国的。不仅是因为三国有武将们驰骋沙场的雄姿,还有三国谋士们智计超人的策划 。咱们现在看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基本都是尊刘为主,下面咱们来谈谈三国的十大谋士。

NO.1曹魏郭嘉,郭嘉字奉孝,实属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还记得有一句话这么说,郭嘉不死卧 龙不出,所以他第一当之无愧。

NO.2荀彧,可以说郭嘉死后荀彧担任了曹操第一谋臣,而荀彧得长处不在外事,但内政无人能 及。

NO.3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三兄弟各自效忠于魏蜀吴三国,诸葛亮草船借 箭,诸葛连弩,木牛流马,赤壁之战,或许因为尊刘因素,诸葛亮的确显出的光鲜动人,但我 个人认为诸葛亮也就只能这样了。

NO.4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人都是知道司马懿,败诸葛、平辽东、镇荆州、破东吴,不得不说 可能是诸葛和司马心有灵犀吧,空城计那一次有很多蹊跷。(可以自己探讨,两个这么聪明的 人应该都知道,诸葛知道你不会杀我,司马知道我不敢杀你。)

NO.5周瑜,公瑾可谓是一代天骄了,但三国演义一味地尊蜀汉丑化了周郎,辅助孙策的一位谋 士,也是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功臣。

NO.6贾诩,在三国里面出面并不多,但仅次于郭嘉,两次大败曹操,这才是真正牛的人物,前 几位由于前几位委屈一下了。

NO.7庞统,庞统同诸葛亮齐名卧龙凤雏,而庞统给我们的印象太短,周瑜死后送葬入吴,后得 刘备中用,军事才能绝对在诸葛亮之上,可惜只有三十六岁就走了。

NO.8徐庶,大家都听过一句话吧,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刘备在新野任命徐庶为军师,后来 曹操了解徐庶孝顺,用徐庶的老母把徐庶骗到许都,后期被埋没,但他的才能堪比诸葛。

NO.9鲁肃,鲁肃可谓是除周瑜以外最有远见的人,而鲁肃在三国里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老老实实 的人,有时故意上,瑜和亮的当。但他的心眼不落于他们。

NO.10陆逊,这个追随孙权时间长的大功臣,火烧连营大败刘备就是他干的,可惜了,后来因 孙权猜忌,逼死陆逊。


困97474586

三国第一谋士,无疑是荀彧。当然也有说是司马懿的。但司马带来的灾难,荀彧的政治理想如果实现,也许是另一片天地。

第二谋士,沮授。汉末之争,也就是二袁,董卓及后来居上的曹操。孙刘两家是意外产生的。董卓,袁术正是缺少了荀,沮这样的谋士,早期就灭亡了。

第三是荀攸。毕竟是曹操的谋主。在军事方面,多由荀攸出谋划策。第三,当之无愧。

第四是审配。那可是袁绍的萧何。若不是二子相争,以审配守邺城之能,曹操不一定能拿下河北。

第五是司马懿。能力摆在那里,不能无视。可此人真是一害。

第六是陆逊。要知道,孙陆两家是死敌。可陆逊居然做到了出将入相,真不可思议。仔细想想,或许更高。但东吴实力如此,不敢抬高。

第七是张昭。或许有人嗤之以鼻。可没张昭哪有东吴?东吴若不稳,怎么对抗曹操?

第八是孔明。我更想说是刘备。因为刘备在日,诸葛孔明能拿出手的就是隆中对了。也许沟通荆襄士人也有功劳,可实在拿不出来说。可据荆占蜀的战略目标实现了,就证明发展方向是对的。后期的失败,是操作问题。

第九是鲁肃。正是此人,一手造成了三足鼎立。可惜的是商贾出生,有很多不便。

第十是诸葛恪。这是一个足以改变三国历史的人。他的身份让他和蜀汉能更好的配合。其本身功迹也是实打实的。在他出兵攻打合肥的时候,多少人劝?可是却一概不听。他真不晓得厉害?他当然知道。只是他想把矛盾转化而已。以魏国之乱,攻取合肥是可能的。若拿下合肥,江准顺势可下。魏国必乱。这时,东吴还有谁敢动?这是为国为己之举。若作失此机,对内排除异己,国人怎么看?此人此时,不失一忠臣。可惜天意弄人,居然失败了。那么只能成王败寇了。但这和关公战樊城一样,是三国里不多的机会。一个是,曹操失利汉中,关公水淹七军,若孙权出兵合肥,刘备兵向长安,我不知道曹操怎么抵挡。再一次就是,司马氏夺权。趁你病要你命。只要合肥一失,我不知道,司马家怎么稳定大局?看看江淮几次叛乱,就知道合肥的重要了。


岁月有无

第一谋士司马徽,读三国演义,大家都把眼光放在顶级武将,军师,明主身上,为他们的光芒所钦佩不已,然而三兮归晋,天下还是落到了司马家族的手里,从这么大的一盘棋看下来,其实魏蜀吴终归是司马徽的棋子。况且他还是诸葛亮的老师,因此排第一。第二是诸葛亮,理由不多说了,演义里大量篇幅和事迹都描述的很详细了。第三是司马懿,周瑜,庞统,分别是军事上抗衡诸葛亮的谋士,火烧赤壁打败曹军八十三万大军的,以及名声上与诸葛亮齐名的三位,既然能跟诸葛亮掰手腕了,那没两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以上三人虽然都多少没斗过诸葛亮,但是都属于能抗衡孔明的存在,因此排在第三档。第四是郭嘉,陆逊,荀彧,贾诩,这四位排第四档次估计大家争议最大,我说说理由,郭嘉虽聪颖,然而短命,这点和周瑜类似,但因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下的功劳太大,名声在外,所以排周瑜之后,陆逊也类似,夷陵虽然火烧连营,战功不小,但当时刘备方面没有顶级智谋跟随,因此难度上比赤壁略小,所以也在周瑜之下,荀彧则不同,打曹操起兵以来就跟随曹操,不管是出谋划策还是治国安邦都很优秀,跟诸葛亮这种大才略有不及,但是差距不大,排在第四档次。贾诩,号称三国第一毒士,只因他所出计谋都让敌方死伤惨重,比如说给李傕郭汜出谋篡汉夺取长安,给张绣出计策伏击曹操,如没有典韦拼死保护,曹操休已,但是治国安邦,以及行军打仗貌似不擅长,所以比起前面的那些全能型谋士有点差距,也列入第四档次。第五档,徐庶,田丰,许攸,李儒,陈宫,法正,徐庶元直,演义里介绍的不多,大概三个场景,分别是当刘备军师新野破曹军先锋,以及后来的奔曹营别离时介绍诸葛亮给刘备,以及再后来火烧赤壁识破庞统的连环计,由于出场不多,亮点太少,加上徐庶自己也曾说过,他比之孔明如繁星比皓月,所以算作第四档。田丰在官渡之战里其实眼光还是高于其他谋士的,又衷心,有原则,是个好谋士,无奈袁绍昏庸啊。田丰被关大牢以后,袁绍这边基本是许攸给出谋划策,许攸为人不忠,性格不好,属小人,但是脑子不差,官渡之战时,袁绍未采取田丰以及许攸的几个计谋时,许攸已经看出袁绍必败了,因此后来降曹,助曹操破了袁绍,抛开人品之论智谋的话,许攸还是不低,归入第四档。李儒,董卓的女婿,当初董卓的很多交兵都是李儒给出谋划策的,包括后来曹操行刺董卓也是李儒看出端倪,其人智谋不低,在贾诩之下。陈宫,当初和曹操一起起义,后发现曹操和自己并非一路人遂分开,去辅佐了吕布,无奈吕布后期并未听得进去谏言,最后白门楼兵败,誓死不降,做人有原则有骨气,其智力不下荀彧,但是因为性格问题,情商较低,所以也归入第四档。法正,这个不多说啦,演义里关于他的描写还是不少的,我就不在描述了。这四档已经涵盖了三国前十的谋士了,至于具体排名,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有不详,还望见谅。


非77068410

三国谋士前十名怎么排,这个排名自然用战绩来衡量最为恰当,因为好多谋士根本没有交手过,自然谈不上分个高低,只能依靠战绩才能比较客观一点的衡量。

第十:东吴陆逊,代表作火烧连营

陆逊一生就打了一次大战,那就是夷陵之战。此战陆逊击败70万蜀军,气的刘备在白帝城要上吊。而且夷陵之战后,陆逊还当任吴国的大都督多年,成为吴国的支柱,还娶了孙策的女儿。可惜就是最后陷入政治斗争之中,被孙权逼死。

第九:西凉李儒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谋略的谋士,没有此人,就凭董卓这样一个武夫,实在难以成事。并且面对各种敌对势力,可以为董卓理性分析,使得可以霸占中原多年。

第八:晋祖司马懿

雄才大略,善于隐忍。诸葛亮五次北伐的终结者,平定辽东的大功臣。更是简简单单的把曹魏的江山给夺到手,曹操奋斗一辈子打下这江山,没想到做了司马懿的嫁妆。

第七:西蜀法正

法正虽然出场少,但是此人却是天下三人的促成者。法正若在,那么刘备将多一位可以比肩诸葛亮的谋士。在汉中之战时,法正就献计斩了夏侯渊。

第六:曹魏贾诩

贾诩可是打败过曹操的人,而且还不是一次,整整两次。后来投靠曹操之后,贾诩成为了曹操的第一谋士,官渡之战破袁绍、潼关之战败马超,这都有贾诩的功劳。

第五:西蜀诸葛亮

诸葛亮有定国安邦的能力,但是其谋略确实算不上是顶尖,诸葛亮治理蜀国确实是非常可以,但是这不是谋略。离郭嘉、荀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诸葛亮的名气实在是和能力不匹配,只是后世神化了他罢了。

第四:北成田丰

袁绍的基业几乎是全部有田丰的功劳,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几乎都是靠田丰奇谋拿下来的,这战绩自然是可以排到第四的。只可惜袁绍不会用人,刚愎自用,否则官渡之战何置于陷入被曹操打败的境地。

第三:东吴周公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打败曹操八十三万大军,仅仅是这一个战绩,就足够公瑾排进前五。何况周公瑾还辅助孙策打下了整个江东,只可惜罗贯中为了神化诸葛亮,刻意丑化了公瑾。

第二:曹魏荀彧

曹操一句话就足够荀彧封神了,曹操说了一句:“荀彧,吾之子房。”可以说三国除了郭嘉外,谁可说其战绩超过了荀彧。

第一的话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吧,我也就不说了,三国乱世中若此人不早逝,就没有其他谋士什么事了。


小司马迁论史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一个排名的标准:

第一,应该按正史,而不能按演义,原因很简单,如果按演义来排,有很多虚构的艺术情节,虚对虚,空对空,没办法说服人。

第二,应该是战略级别的,而不是战术级别的,其谋略必须体现在战略规划上,关乎某个集团的生死。比如,徐庶,就是战术级别的,他就进不了顶级谋士的行列。

第三,应该是谋士,或者做过谋士的工作。比如周瑜,虽然智慧超群、文武兼备,但他不是谋士,也没有做过谋士的工作,所以不能排进来。

有了上面的标准,我们就来排一排:

第一:司马懿

特点:忍计之士

主要成就:奇袭公孙渊,奇袭孟达,以”忍“著称,耗死诸葛亮,骗过曹爽,发动高平陵事变,奠定晋朝开国基础。

(司马懿:忍)

第二,诸葛亮

特点:忠计之士

主要成就:隆中对、七擒孟获、五次北伐

(诸葛亮:忠)

第三,荀彧

特点:良计之士

主要成就: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以”休养生息“和”迎奉天子“两大谋略,登顶曹操首席谋臣之位。

(荀彧:良)

第四,鲁肃

特点:直计之士

主要成就:赤壁孙刘联盟的实际促成者,三国鼎立的开端人。

(鲁肃:直)

第五,郭嘉

特点:奇计之士

主要成就:曹操称他为”奇佐”,如官渡之战败袁绍的“十胜十败”说;遗计定二袁等。

(郭嘉:奇)

第六,陆逊

特点:阴计之士

主要成就:阴计袭击关羽,阴计火烧联营败刘备。

(陆逊:阴)

第七,庞统

特点:诡计之士

主要成就:帮助刘备攻下四川,庞统乃诡计之士。

(庞统:诡)

第八,贾诩

特点:毒计之士

主要成就:贾诩是三国谋士中的毒士,献计李郭之乱、献计张绣、投降曹操、离间马超韩遂等,其计策均毒辣无比。

(贾诩:毒)

第九,法正

特点:机变之士

主要成就:助刘备入川,计夺汉中、斩夏侯渊。陈寿称赞他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法正:机变)

第十,陈宫

特点:逆计之士

主要成就:辅佐吕布,想以自己的才华逆势而动,谋得一片天地,惜乎失败。

(陈宫:逆)

最后,三国牛人太多了,还有好几个都很厉害,比如:程昱、钟繇等,但名额只限十个的话,应该就是上面这十位了。排序可以和朋友们一起讨论。

关注(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分享“历史都是新鲜事”。


历史是最好的醒酒汤

光论谋士而言,“谋事”能力高的过贾诩的应该没几人,

贾诩有良、平之才,单论谋略无人能出其右,助李傕、郭汜等人夺取长安,将天下引向乱世,贾诩一计揭开了乱世的帷幕。


后又助宛城张绣击败曹操,于官渡之战中献论——直陈曹操用兵过于周全,应该要趁时出击,帮助曹操绝地求生。又在曹操拿下荆州后劝其莫要攻打东吴;于西凉离间马超韩遂,助曹操拿下凉州;在曹操继承人上暗助曹丕,助其成“魏王”之位……,这些或许还不算是很厉害,最厉害的无非就是他没背景,却爬上了高位,与曹操又有间隙——宛城诈降害死曹操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偏偏却又受重用且独善其身。一生献计,算无遗策!

他独特的战略眼光更是了不得,在曹袁即将开战时以“事外人”的身份直接看出曹操能胜,在曹与东吴开战之前看出曹操会败,故劝曹操莫攻东吴。要知道这俩大战役绝大多数人都是站在他的对立面的!这战略眼光足以完爆三国99%的人!

单轮谋略,三国第一谋士只认贾文和,其余靠边,你们喜欢怎么排就怎么排!


李哥小粉丝

从我读的正史三国志来看我排个名,如有疑问,可讨论。下面是按军事才能和以往战绩排的名:第一的当属郭嘉随机应变,因敌制胜,孙子兵法说:能因敌变化而制胜者,谓之神。战场变化无常,不能以常理度之(官渡之战,帮助曹操以少胜多,奠定大业)。还有一次郭嘉随曹操出征时,曹操兵败,粮草难行正无头绪之时,郭嘉对曹操说:当以粮食为诱饵,结果曹操大胜。由于曹操一身打仗次数太多,我记不清是那一次的战斗了,反正有就是了。第二的当属荀攸、贾诩(两人随曹操出征很少,没有郭嘉跟曹操出征多,基本都是出征前建议较多)可算得上算无遗策,能一言命中要害。分析局势和现状(指静态)可以,比起战斗中的变化(动态)略有不足。从曹操赤壁之败,曹操说:若所郭奉孝在此,不使孤至此。可以看出曹操是认为郭嘉(字奉孝)在他们之上,当时荀攸和贾诩都还健在,只有郭嘉(官渡后平定袁绍残余势力,定乌丸三郡中病危柳城)已经死了。排名第三属陆逊:败关羽,战刘备硬是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少胜多。排名第四的属吕蒙:与陆逊合谋败关羽,计策是吕蒙出的。排名第五的是周瑜:赤壁之战,苦肉计和火攻其实都是黄盖献的,自己只是采纳了而已。反间杀蔡帽。第六的属曹操:一生纵横天下三十余载,鲜有失败,三国志记载曹操好读兵书,而且给孙子兵法做过注解,自己也是智谋之士。而且自己也作有兵书10万余字。第七的是鲁肃:做元帅时战绩一般,对手一般,没有遇到很厉害的对手。第八的是程昱:献策较多,对手也一般。第九的属曹仁:一生作战却很少有败绩,战绩显著,被关羽困樊城,并水淹樊城,皆能通过自身谋略活到最后,我需要说明的是,曹仁之所以被关羽围困,皆是因为于禁的援军被水淹了,三国演义中称为水淹七军,援军被破,孤城难守,在此之前曹仁曾多次困关羽,遭受不少麻烦。第十的是司马懿,三国志从来没有说过诸葛亮用过空城计。司马懿心机较深,算得上是三国中最有城府的人,此人心机之深怕是无人能比,懂得隐忍和伪装,懂蛰伏,潜龙在渊,又懂得利见大人,选主、把握时机都很厉害。由于在生之年军事才能表现也不是很明显,所以不便过多比较竟战绩较少。搞内政的诸葛亮(一生发明较多,包括改进了弩可以连发或许可以称作诸葛连弩,改进木牛流马用来用来运粮草,减少劳力,和自己改善创作的八阵图和发明了孔明灯等被人熟知,军事战绩在赤壁之前对战曹操就基本没有赢过,只能用望风而逃,惨败形容,后来六出祁山也都是以伐魏失败而告终,他闻名于世也是因为世人敬重刘备的仁义,跟诸葛亮自身的忠孝,鞠躬尽瘁有很大关系,战绩真的一般。曹操自己也评价过诸葛亮说他军事才能不足,后人多受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和荀彧一样内政功绩更为明显卓著,是国家数一数二的内政人才,治国兴邦,发现经济还可以,若在这乱世,平定天下,军事就不行了,只能算一般。司马懿是三国中最有城府的人,此人心机之深怕是无人能比,懂得隐忍和伪装,懂蛰伏,潜龙在渊,又懂得利见大人,选主、把握时机都很厉害。由于在生之年军事才能表现也不是很明显,所以不便过多比较。在这里排名是漏了蜀国的法正,大概能排到4~5的位置,他早年随刘备出征汉中战绩显著,有史可考,基本有他的都胜了,没他的时候都输了。后来刘备兵败,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自己就感叹过若法孝直在当能劝说主公不伐吴国,即使伐吴国也不值于败到这种地步,我要说的是早年诸葛在世时,随刘备出征的可基本上都是法正(字孝直),后面排名可作参考。问题不大,见仁见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