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衣賜履按:周勃、周亞夫父子,可謂漢之棟樑。滅諸呂,立文帝,周勃是牽頭兒的;周亞夫平七國之亂,功不可沒。然而,功大,不等於善終。前177年,文帝把周勃關到大獄裡修理了一頓,最後放出來時,周老爺子說,我靠,我曾率百萬大軍,沒想到小小的獄吏這麼威風(詳見拙文《

周勃跨出大門,感嘆道,原來獄吏這麼威風》)!周亞夫可沒那麼幸運,竟然死在獄中。

周亞夫在河內郡守位子上的時候,許負為他看相,說,你三年以後被封侯,封侯八年以後任將軍和丞相,掌握國家大權,位尊而權重,在大臣中沒有第二個能和你比。此後再過九年,你將會餓死。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我咋恁不信許負長這個模樣呢?】

衣賜履說:這個許負,是個傳說中的女神算。有個叫魏媼的老太太,有次帶著閨女去許負那裡看相,許負說,你這個閨女不得了啊!她應當生天子。這個閨女,就是文帝劉恆的老孃薄太后,參見拙文《太后是怎樣煉成的之薄太后》。

周亞夫笑了,說,我老哥已經繼承老爹的爵位了,如果他死了,他的兒子應當接替,跟我有個毛關係?既然我已像你說的那樣富貴,又怎麼說會餓死呢?請你指教我。

許負指著周亞夫的嘴說,你臉上有縱紋入口,這是餓死的面相。

過了三年,周亞夫的哥哥絳侯周勝之有罪,文帝劉恆從周勃的兒子中挑選賢能的人,大家都推舉亞夫,於是封亞夫為條侯,接續絳侯的爵位。

衣賜履說:周亞夫的老哥周勝之,娶的是文帝的女兒昌平公主。前176年,周勃被告發謀反下獄,為營救他出獄,這位公主兒媳婦應該是起了很大的作用。周勃於前169年去世,長子周勝之繼承爵位。周勝之和公主感情一直不好(我似乎沒聽說過駙馬爺和公主感情好的,呵呵),到了前163年前後,周勝之犯了殺人罪,封地被廢除。應在前161年,劉恆打算從周勃的兒子中選一個接續爵位,大家公推周亞夫,於是,封為條侯。

另,像許負這種鐵嘴,我一貫是不信的,不過,有他們點綴在歷史中間,讀來倒也有趣。許負給薄太后相面,差不多是在前208年,給周亞夫相面,是在前163年前後,相隔近五十年,這許負恐怕也早已活成精了。

前154年,周亞夫升任太尉,平七國之亂,意氣風發。本年45歲。

前150年,十一月(十月為歲首)劉啟廢掉太子劉榮,周亞夫堅決反對,劉啟不悅。而梁王劉武每次來朝見,沒事兒就在竇太后身邊嚼周亞夫的舌頭(平七國之亂時,梁王劉武也是中堅力量,被吳楚聯軍強攻時,數次向周亞夫求救,但周亞夫始終不理,因此結仇,詳見拙文《七國之亂之周亞夫不戰而勝》)。

二月,宰相陶青被罷免,太尉周亞夫出任宰相。劉啟詔令罷除太尉這一官職(意為宰相也管兵權)。

四月,漢武帝劉徹的母親王娡,被立為皇后。

王娡伺候婆婆竇太后非常到位,竇太后對兒媳婦非常滿意。前147年,竇太后對劉啟說,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

劉啟說,當初,您的侄子南皮侯和您的弟弟章武侯,我老爹都沒封他們,等到我繼位後才封他們為侯,現在給王信封侯似乎不妥。

竇太后說,人生在世,只各自根據當時的情況辦事罷了。當年我弟弟竇長君在世時,竟然不得封侯,死後,他的兒子竇彭祖反而得以封為南皮侯,我十分遺憾!你還是趕快封王信為侯吧。

劉啟說,那我和宰相周亞夫商量一下吧。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皇上,非有功不得封侯啊】

劉啟找周亞夫商議此事,周亞夫說,高皇帝約定“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王信雖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沒有立功,如果封他為侯,就違背了前約。

劉啟默然,只好把這件事放下了。

衣賜履說:講原則是要付出代價的,周亞夫一句“非有功不得封侯”,劉啟怎麼想先不說,但把竇太后和王皇后算是得罪慘了。好多事情真的是很弔詭,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都是要講原則,但在現實生活中,真的講原則了,你的死期就不遠了。因此,不論官場還是其他什麼場,所謂智者,都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統一,於是,最後只剩下了靈活性,呵呵。

後來,匈奴重要酋長徐盧等六人歸降朝廷,景帝想封他們為侯,作為政治號召。周亞夫反對,說,他們背叛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封他們為侯,那麼還怎樣責問不守節操的臣子呢?

劉啟說,周亞夫的見解不可採用。

於是把徐盧等人全封為列侯。周亞夫因此就自稱有病,請求免職。

衣賜履說:顯然,周亞夫任宰相,並不合適。他和他爹周勃一樣,並不是搞政治的料子。對於匈奴王徐盧等人歸降,劉啟要封侯這件事,與王信封侯是不一樣的,以周亞夫的眼界,是看不到其政治上的意義的,因此,只能死守教條。顯然,劉啟也認識到,周亞夫之才,主要在戰場上,於政治上,水準是差得太遠,跟他講他也不能理解,乾脆懶得解釋。

前147年,九月,劉啟罷免了周亞夫,任命御史大夫桃侯劉舍為丞相。

注:劉舍為項羽家的後人哦,劉舍的老爹叫項襄,因功封為桃侯,在高祖劉邦封的一百三十七個功臣侯中,排名一百三十五,賜姓劉,改名為劉襄。劉項爭霸之後,劉項變成了一家,呵呵。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請飯不給筷子,皇上,玩兒我呢吧?】

前143年,劉啟在宮中,召見周亞夫,賞賜食物,只放了一大塊肉,既沒有切,也沒給筷子,周亞夫雙手比劃半天,沒辦法吃,就扭頭吩咐主管宴席的官員取筷子來。劉啟看著周亞夫,笑著問,看來,閣下不大滿意啊?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閣下不大滿意啊?】

周亞夫當然感覺到了景帝是故意修理他,連忙脫帽謝罪。

劉啟起身,周亞夫趁機快步離去。

衣賜履說:此處原文為“上起,條侯因趨出”,不少學者把“上起”譯為“起來吧”,我覺得不很妥當。我的感覺是,劉啟已經修理過周亞夫了,或者說已經考察過周亞夫了,君臣沒必要再繼續坐那兒較勁了,因此,劉啟站起身來,意為你可以走了,周亞夫才得以閃人。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劉啟看著周亞夫的背影,說,這樣的人,豈能做幼主的臣子】

看著周亞夫離去的背影,劉啟說,遇事就如此憤憤不平,豈能做幼主的臣子(指將來兒子登基後鎮不住周亞夫)。

衣賜履說:前147年,周亞夫免宰相職,到前143年召見入宮,過了四年。《史記》和《通鑑》上都沒講,這四年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柏楊先生認為,劉啟召周亞夫進宮,是已經決定要剷除他了。我倒不這麼認為,劉啟於前141年逝世,本年也許已經有了某種預感,因此,要給幼主劉徹找輔政大臣,周亞夫雖然在政治上並不高明,但是他有資歷、有威望,保護幼主安全、維護政權穩定,是不成問題的,且本年五十八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劉啟故意不給他筷子,看他這幾年的火性是不是還那麼大。結果,快六十歲的人了,周亞夫依然受不得半點委曲,顯然,不適合作為少主的輔臣,故劉啟才有“此鞅鞅,非少主臣也”的判斷。至於周亞夫後來死於獄中,與這次召見應該沒有什麼關係。

過了不久,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從工官(營造署)那裡買了五百件鎧甲盾牌,打算用於殉葬。搬運工非常勞累,但周亞夫的兒子卻不給他們工錢。工人們知道購買這些器物是違法的,於是上書朝廷,檢舉周亞夫的兒子,事情當然牽連到周亞夫。劉啟見到了檢舉信,下令調查。司法吏員列了一些問題,讓周亞夫自己寫清楚。周亞夫拒不配合。劉啟知道後,很生氣,說,朕不需要你的供詞,也一樣可以辦你!下詔廷尉(司法部長)親自審判。

廷尉審問說,侯爺你是打算造反啊?

周亞夫說,我購買的東西,都是殉葬用的,怎能說是要造反呢?

審案的吏員說,侯爺,你即使活著不造反,死了之後,到地下也會造反!

醬香通鑑|周亞夫,你死了在地底下也會謀反!

【想不到我周亞夫會受這種鳥氣!】

官吏的審訊逼供越來越殘酷。當初,官吏逮捕周亞夫的時候,周亞夫就想要自殺,被夫人勸住了。如今,被關進了廷尉的牢獄,周亞夫哪裡受得這種鳥氣?於是,絕食五天,吐血而死。

衣賜履說:光看這裡的內容,似乎周亞夫死得有點冤。周勃、周亞夫父子兩個都挺倒黴的,文帝修理周勃,景帝修理周亞夫,忘恩負義。其實,不是這樣的。周亞夫死,是絕食而死,不是被景帝殺了的。他們的命,在皇帝眼中,都是無所謂的,如果非要拿道德標準來衡量,當然劉啟不地道,但我們一直強調的是,皇帝和權臣,都是政治人,他們的行為遵循政治邏輯,而不僅僅是自然人的屬性。

第一,景帝並沒有下令殺周亞夫,你自殺,我不反對。

第二,周亞夫死後,景帝把侯爵的爵位給了周亞夫的兄弟周堅,封為平曲侯,接續絳侯周勃的爵位,說明景帝並不是要把老周家連鍋端掉。

第三,這一點可能是最重要的。周亞夫平時太牛逼了,牛逼閃蛋的勁兒,可能不比吳王劉濞次啊。太史公在《酷吏列傳》裡,講了一個酷吏郅都,提升到中尉職務後,丞相周亞夫官最高而又傲慢,而郅都見到他只是作揖並不跪拜。這裡,看出什麼了?周亞夫已經不是以前的周亞夫了,中尉,是長安警備區司令誒,是二千石以上的高官,地位與九卿相若,郅都只是作揖,並不跪拜,說明其他官員見到周亞夫必須要行跪拜之禮,他老爹周勃是開國功臣、擁立文帝的帶頭大哥,都沒有狂妄到這個地步誒!周亞夫如此行事,別說景帝,誰當皇帝能不忌諱他?我的感覺是,景帝未必想弄死他,但亞夫的性格比他老爹要拗,絕食五天,死不了人的,亞夫是氣死的,氣得吐血而死。

另,周亞夫狂妄也就罷了,他的兒子算哪根兒蔥?買五百套鎧甲,運送回家,居然不給搬運工工錢!王侯將相的家人,就是這麼牛逼!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