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周亞夫不戰而勝

衣賜履按:文帝劉恆,四十六歲逝世,太子劉啟繼位,三十二歲。劉恆給劉啟留了兩個人才,一文一武,文的是晁錯,昨天我們已經講過,因力主削藩,激起七國之亂,景帝無奈,腰斬晁錯於長安東市,希冀七國退兵。然而,人家不退誒,不但不退,人家還想當皇帝誒!劉啟無奈之際,想起老爹死前,還給他留了一員武將,叫周亞夫。

將門虎子,周亞夫是老革命、前太尉、前宰相、絳侯周勃的兒子。

前158年,冬季,匈奴三萬騎兵入侵上郡(陝西省延安市),三萬騎兵入侵雲中郡(內蒙古托克托縣),殺害和擄掠了很多軍民,報警的烽火一直傳到甘泉(陝西省淳化縣西北),首都長安震動。

文帝劉恆封了一堆將軍,分別駐守在長安周圍和邊境重鎮,時任河內郡(河南省武陟縣)郡守的周亞夫,駐紮細柳(陝西省咸陽市西南)。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周亞夫不戰而勝

【劉恆勞軍細柳營】

劉恆親自犒勞軍隊,到達駐紮灞上(陝西省西安市東灞河畔)和棘門(長安城北面西頭第一門)的軍營時,劉恆一行人直接馳馬進入營壘,將軍和部屬們都騎著馬迎送出入。接著劉恆到達細柳的軍營,軍官身披鎧甲,士兵全副武裝,弓上弦,刀出鞘,警戒森嚴。劉恆的先導隊伍到達,被攔在轅門之外。

先導說,天子馬上就到了!

把守軍門的都尉說,將軍有令,軍中只有將令,沒有天子詔令。

過了一會,劉恆來到,也被攔住。劉恆只得派使者持節詔告周亞夫說,我想進入軍營勞軍。

周亞夫才傳令打開轅門。

轅門衛隊長對皇帝的車馬隨從說,將軍有令,軍營內不許策馬奔馳。

劉恆一行人便拉著馬韁緩緩前行。將到虎帳,周亞夫手持兵器,向劉恆作了一揖,說,身上穿著盔甲的武士,不便於下拜,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陛下。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周亞夫不戰而勝

【請允許我以軍禮參見陛下】

劉恆動容,莊重肅穆,手扶車前的橫木,向軍營將士致意,教人傳話周亞夫致歉說,皇帝恭敬地慰勞將軍。

完成了勞軍的儀式後離去,隨行官員沒有想到一個將領竟敢用這種態度接待皇帝,均感驚恐。想不到劉恆說,唉!周亞夫才是真正的將軍呢!前面所去的灞上和棘門的軍隊,如同兒戲罷了,敵人如果突襲,那些將領都是被生擒活捉的貨。至於周亞夫,誰能碰他?

衣賜履說:電視劇《雍正王朝》裡有個橋段,似乎是在年羹堯的大帳裡,雍正也來勞軍,天氣暴熱,將士們甲冑在身,汗水湧出。雍正爺說,天氣這麼炎熱,將士們把甲冑脫了吧。說了好幾遍,沒人搭理他。之後,年大將軍說,既然皇上讓你們脫掉鎧甲,那就脫了吧。將士們這才脫甲謝恩,謝年羹堯的恩誒。自此,雍正對年羹堯刮目相看,不是要重重賞這個帶兵良將,而是打算殺了這個功高蓋主的傢伙。這個故事未必是史實,不過,發生在雍正和年羹堯身上,我感覺符合兩人的性格邏輯。

在劉恆面前,周亞夫的“不敬”成就了自己;倘在雍正面前,周亞夫依然如此“不敬”,可能就招來殺身之禍。

不同性格的臣子,遇到不同性格的帝王,命運會大大的不同。所謂以史為鑑,可沒那麼簡單,需要自己在實踐中去體會,然而,一不小心,小命休矣。

劉恆臨終前,對劉啟說,假若國家有危難,可任命周亞夫當統帥。

前154年,七國叛亂的文書到達朝廷,劉啟任命中尉(長安警備區司令)周亞夫為太尉,率領三十六位將軍,迎戰吳、楚聯軍;派曲周侯酈寄(老革命酈商的兒子,以賣友求榮的方式,在誅滅呂氏時立下大功,詳見拙文《呂家班滅亡記之誣以謀反》)攻打趙國,派將軍欒布攻打齊境叛軍(指故齊國土地上的膠東國、膠西國、濟南國、菑川國)。徵召竇嬰,任命他為大將軍,進駐滎陽(河南省滎陽縣),監視諸齊跟趙國的軍事行動。

衣賜履說:這個欒布,以前我們也講到過。前196年,梁王彭越被誅族,當時欒布是梁國大夫。如今,四十二年過去了,欒布應該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出生年份不詳),居然還要率軍出征,說明,文景兩朝,對武備是不夠重視的,將才稀少。

昨天我們講到,袁盎向劉啟建議殺了晁錯,吳、楚自當退兵。劉啟下令腰斬晁錯,然後派袁盎和宗正(皇族事務部長)劉通出使吳國。兩人叫吳王劉濞接詔。劉濞笑了,說,我已經當了東帝(跟“西帝”劉啟平分天下),還接誰的詔書?然後下令將袁盎軟禁起來。袁盎設法逃離,回報劉啟。

衣賜履說:對於袁盎的結局,我十分不解。先是拍胸脯保證吳王劉濞不會造反,結果人家反了;然後說殺了晁錯吳國就會退兵,現在劉濞都成了“東帝”了,退個茄子的兵。這兩項罪過,按照彼時的標準,估計砍十次腦袋都夠了,但袁盎居然沒事兒!奇也怪哉!

此時,吳、楚聯軍已經開始攻擊梁國(首府睢陽,河南省商丘縣)。太尉周亞夫建議劉啟說,楚軍慓悍,機動性強,發起攻擊,我們難以對抗。現在最好是由梁國死拖住他們,中央軍去斷絕吳、楚聯軍的糧道,方可取勝。

劉啟同意。

吳、楚聯軍攻破了梁國棘壁(河南省永城縣西北),擊斬梁軍數萬人,乘勝北進,銳不可當。梁王劉武(劉啟的親弟弟,也是個有故事的人,後面我們會專門講他)派軍迎戰,聯軍再次攻擊,梁軍再次大敗,士兵潰散。劉武緊閉睢陽城門,死守城池。

周亞夫繞道東進洛陽,然後揮軍昌邑(山東省金鄉縣西北昌邑鎮)。吳、楚聯軍猛攻睢陽,梁王劉武危如累卵,不斷派人向周亞夫求救(昌邑在睢陽東北,直線距離一百公里),周亞夫不理。劉武急了,派使臣向劉啟告狀,說周亞夫不肯救援。劉啟派使臣命令周亞夫援救梁國,周亞夫拒絕接受詔書,堅守營壘。密令弓高侯韓頹當(韓王韓信的兒子)等人率領輕騎兵,南下渡過淮河、泗水交流口,繞到聯軍之後,切斷聯軍糧道。

梁國中大夫(高級國務官)韓安國,跟楚國宰相張尚(被楚王劉戊所殺)的弟弟張羽,分別擔任將軍,保衛首府睢陽。張羽作戰勇猛,韓安國持重謹慎,吳、楚聯軍一時陷入窘境。聯軍本想西進,但因睢陽擋路,久攻不下,於是,轉向東北,直攻昌邑,打算先幹掉周亞夫再說。雙方在下邑(安徽省碭山縣)相遇,吳軍發動猛攻,周亞夫根本不理你那套,縮在軍營之中,不肯交戰。此時,糧道被斷的作用顯現出來,聯軍缺糧,士卒飢餓,更加急於決戰,而周亞夫該吃吃該喝喝,死活不應戰。聯軍向周亞夫營壘的東南角調集軍隊,周亞夫卻命令營中加強對西北方向的防禦,不久,吳、楚的精兵果然從西北方突襲,因周亞夫早有防備,聯軍不能攻入。又僵持了一陣子,聯軍中大批士卒餓死,投降的,逃跑的,絡繹不絕,吳王劉濞簡直要氣哭了,實在沒辦法,引兵撤退。

二月,本來絕不應戰的周亞夫,突然派出精銳力量追擊,大敗吳、楚聯軍。吳王劉濞扔下軍隊,帶了幾千精壯士兵連夜逃跑。楚王劉戊自殺。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周亞夫不戰而勝

劉濞剛開始舉兵叛亂時,吳國大將軍田祿伯建議說,大軍西進,沒有奇兵,恐難成功。我請求給我五萬人馬,沿著長江、淮河逆流而上,佔領淮南、長沙,直入武關(陝西省商南縣西南),與大王會師關中,這也是一路奇兵。

吳國太子劉駒說,老爹啊,咱是以“反”作號召的,軍權可不能隨便給人啊,因為我們可以“反”朝廷,別人也可以“反”我們啊,那將怎麼辦?而且,另派奇兵,主力就會削弱,有害無益。

劉濞權衡之後,沒有批准田祿伯的建議。

衣賜履說:劉駒的話,頗有道理。我們反朝廷,別人也可能反我們。比如,濟北王劉志、淮南王劉安,就是被手下劫持了,因而沒能參與叛亂。上下猜忌,這反就沒辦法造了。但是,皇帝的寶座,實在誘惑太大,野心家們不試他一回,死不瞑目。

劉濞逃跑,吳、楚聯軍霎時崩潰。劉濞渡過淮河,逃到丹徒(江蘇省鎮江市東丹徒鎮),打算依附東越國,以求自保。朝廷派人重金收買東越,東越國王駱望,請求劉濞親臨勞軍。劉濞不疑有他,在勞軍時,駱望派人用鐵矛刺殺劉濞,砍下頭顱,用驛馬車飛報劉啟。吳國太子劉駒逃亡到閩越國。

吳、楚叛亂,歷時三個月,全部平定。將領們認為太尉周亞夫堅持不戰,先斷絕吳、楚聯軍糧道的決策是正確的。但是,梁王劉武對周亞夫多次見死不救,心懷怨恨。為周亞夫之死,埋下了一顆種子。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