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李光弼、岳飛,古代名將為何多死於非命?


中國古來治軍嚴整,岳飛最為有名。所謂“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所謂“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當然,岳飛自己的私德,也沒什麼可挑剔的:不好女色,不收賄賂,不讓兒子岳雲報功勞,克己之極,以至於秦檜們要給他安罪名,都安不上。但就是這麼位剛正不阿的將軍,風波亭被縊死了,三十九歲。連秦檜都只能含糊回答韓世忠:罪名“莫須有”。


再往前推,治軍有名的,是漢朝周亞夫。當年徐晃在樊城打敗了關羽,曹操親自來檢閱,看了徐晃隊伍嚴整,感嘆有周亞夫之風。這典故是當年周亞夫細柳迎君,見漢文帝來了也不開軍營門,見了漢文帝還穿盔甲行軍禮,以及著名的“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漢文帝為此大為滿意。

周亞夫、李光弼、岳飛,古代名將為何多死於非命?

之後漢景帝時,周亞夫身為太尉,平了吳楚七國之亂:其戰術套路,也就是穩穩守禦、料敵機先、後發制人,說到底,還是“治軍嚴謹”這四字上頭。但最後,還是沒讓漢景帝滿意,下獄死了。


周亞夫之前,治軍以吳起最有名。這一點實在沒爭議:自古孫吳並稱,都說吳起挾七萬軍,足以橫掃天下。在魏國守西河,讓秦國吃盡苦頭;到楚國沒幾下,讓楚國冠於諸侯。可是支持他那位楚王一死,他也立刻遭遇追殺。雖然歷來都稱讚他懷抱王屍、中箭而死,讓射他那幾位也被株連間接報了仇,真是急中生智,但到底沒能長久。


明初治軍嚴謹,以徐達為最,所以他老人家軍功也是明初第一。當然,結果也實在不算美妙。徐達吃朱元璋所賜蒸鵝而死自然只是傳說,但朱元璋不太希望他老人家活著,也是不必細表的了。


治軍嚴謹的諸位,聽上去怎麼都有些慘呢?

岳飛的問題,歷來討論完了:功高震主;似乎對宋高宗的立儲問題有興趣;堅持要直搗黃龍。但背後關鍵,則是這一條:他治軍嚴謹,岳家軍簡直成了他的私人武裝,而性格又實在太擰了。


周亞夫的問題,也跟性子擰分不開。當日漢景帝本是有意讓他——當時已經是丞相——輔佐自己兒子的,於是請周亞夫吃飯,不給他席子,不給他刀匕:這就是現在請你吃飯,不給椅子不給餐具了。


聰明圓滑的臣子,這時自然使手抓了也要面不改色吃下去,周亞夫耿直,一抬頭看天子席上,有沒有多餘的餐具。這就讓漢景帝不高興了,等周亞夫鬱鬱寡歡地走人,漢景帝還來了句“這麼怏怏不快的人,不能輔佐少主啊”。之後有個莫名其妙的指控,周亞夫就被解決了。


周亞夫、李光弼、岳飛,古代名將為何多死於非命?


另一個例子:


唐朝遭遇安史之亂,本來要完蛋了,得以中興光復,全是郭子儀和李光弼的功勞。但這二位後來,命運相去甚遠。郭子儀七個兒子八個女婿,都掛靠了宮廷,都有京劇叫《滿床笏》,家庭聚會都是駙馬爺小王子什麼的,完美人生。李光弼的故事,少有人提了。


話說李光弼,出了名的性子嚴肅,深沉剛毅,治軍極為嚴厲。當年他到太原遏制叛軍,主事太原的御史崔眾不肯交兵權,李光弼立刻捉了他要斬。此時使者到來,宣旨封崔眾為御史中丞,李光弼一句話噎了回去:“今只斬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斬中丞;若拜宰相,亦斬宰相。”就將崔眾斬了。


所以他行軍打仗自然了得,跟上頭,尤其是那會兒天子左右二位大太監程元振和魚朝恩,關係相當不好。於是李光弼自鎮臨淮後,已經不敢入朝見駕了:怕的就是一離開自家軍隊,立刻被斬於廟堂。之後朝廷屢次徵召,他擁兵不敢朝,連手下的將領都看出問題來了,逐漸離心離德。終於五十七歲上,李光弼憂愧而死。


大概我們可以得出這麼個結論:


鐵腕治軍的諸位,性子多少有些擰,軍營裡磨出了一副橫練筋骨的硬脾氣。而廟堂之上,最忌諱的就是硬,面對權臣和天子,就需要做出和柔媚順的姿態來:這是周亞夫們的不幸。

周亞夫、李光弼、岳飛,古代名將為何多死於非命?

而鐵腕治軍,又勢必會產生“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的事兒,軍隊成了你家的私人武裝,那麼,哪怕你懂得哄皇帝和權臣,人家又哪裡能放心呢?末了,治軍嚴謹,那是必須得罪人的,說不定還要殺雞儆猴。這一切都在隱隱約約得罪著人呢。


哪位問了:有沒有治軍嚴謹,末了還能獨善其身的?也有。比如諸葛亮,出了名的士兵有禮,行軍時不掠奪,不亂打獵摘採,所謂“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到這個地步,算是完全掌握軍隊、言聽計從了。可是諸葛亮自己就是丞相,掌握大權,也不用擔心有人害。


最微妙的例子,是戚繼光。他老人家手創戚家軍,當時就規定徵召淳樸農民為軍隊主幹,不要遊手好閒的城市地痞,那是從一開始就打算嚴以治軍的。事實上,他手下的軍隊也獲得了“戚家軍”的美稱。他為什麼不會功高震主招致懷疑呢?答:戚繼光很懂得打關係,早早地和宰相張居正打得火熱,還買了所謂“千金姬”,獻給張居正去。


這種小手段當然不夠光明正大,所以《明史》說戚繼光和俞大猷,“均為名將,操行不如而果毅過人”,明說戚繼光人品不好了。可事實是:張居正一死,楊四畏一掌權,就把戚繼光開逐了去,最後戚繼光死時,家徒四壁。當然,比起岳飛和周亞夫們,還是好一些。


至於剛正不阿、不跟上頭打招呼的俞大猷呢?他比戚繼光倒黴得還早:遭了構陷,去錦衣衛詔獄裡受了幾個月折磨,好在戚繼光想法子,把他救了出來。喏,這就是中華名將們的悲劇:治軍嚴謹,或死於非命,或鬱鬱而終。直性子的,沒一個好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