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制時代下的大醫療

最近的新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大部制改革又向前邁進了重要一步,為什麼要推行大部制改革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進行過6次較大的機構改革,最近的一次改革已經在近10年前,當前制約經濟增長的已經不是生產力不足的問題,而是體制不適應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同時一些政府部門職能重疊交叉,多頭管理、權責扯皮,辦事效率低下,這就是大部制改革的初衷: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大部制時代的醫療是什麼局面呢?答案當然也是大醫療局面。

大醫療局面

1:頂層設計層面(主要是提高行政效率):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推行“三保合一”,結束九龍治水局面。

A: 可以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城鎮職工、城鎮居民、新農合在籌資、管理和結算、大量重複參保的難題。特別是可以解決醫保兩套經辦機構、兩套人馬、兩套信息系統互不兼容、兩套政策“各自為政”、相互推諉扯皮 “分疆而治”的難題

B: “三保合一”整合了原來碎片化的醫療保障制度、定價制度。醫保部門具有了醫療收費服務價格定價權利,必將引領新醫改。

大醫療局面下的我們

“三保合一”很多百姓拍手稱快,因為我們看到了醫改的新希望,新局面,那麼同樣是新希望、新局面的社會辦醫為何引起部分人們的擔憂?那是因為當資本遇到公益,結合的產物還姓公嗎?

目前四大醫療集團: 華潤醫療、中信醫療、北大醫療、復興醫藥

B:管理者:資金吃緊;鼓勵國有資本加大投入公益行業,藉助社會力量改革

C:參與者 國企:表忠心+追逐資本熱點 藥企:打通醫藥產業鏈

D:我們/旁觀者:教育產業化,醫療產業化,住房商業化,這是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結束語

每個時代人都會有每個時代人的宿命,他們穿過大霧走在黑暗裡,尋找著火焰與光明。

大部制時代下的大醫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