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文/洪門三少

眾所周知紫檀兩個最基本屬性:1,油性好,容易包漿,且醇厚通透的包漿效果很美。2、密度大,手感沉實且木性穩定。我們在選擇紫檀物件的時候,肯定以這兩個屬性為基礎。這可以看作是紫檀的料質之美。

關於紫檀的美,有人認為紫檀美的是金星,又或是紫檀的紋理諸如水波紋、瘤疤、魚鱗紋別具特色頗具美感。沒錯,這可以做是紫檀特徵之美。

但這兩種更多的是紫檀的自然之美,不需要太多的人為因素即可簡單的呈現出來。這就如同鑽石珠寶,是一種直接的外在之美,無需過多的審美活動就能獲得體驗。

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外在之美固然可喜,但紫檀物件作為文玩,更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內涵,也就是紫檀物件所要傳達的物與我的關係,物與世界的關係。

從這一點來講,紫檀很幸運地成為一種媒介,人們通過紫檀這種媒介去認知物化了的世界,然後創作出符合人們審美經驗的作品。

簡單一點說,就是人們想通過紫檀表達什麼,這個表達的過程就是匠人的創造。

匠人在人們以往的審美經驗上,結合自己的個體生命經驗,對紫檀進行加工,比如車製成圓珠串成手串,或雕刻不出同題材作品,這便是紫檀被創造出美感的過程。

匠人把對世界的認知和審美融入到紫檀中,這樣創作出來的紫檀作品就會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這種文化內涵是幾千年來人類文明中積累的文化底蘊,可以被其他的一部分人認知和感受。

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其他人對紫檀作品的認同和欣賞,則是審美活動再創造。這一點很重要,一件紫檀作品如果得不到任何人認可,那就失去了意義,不具有美的特質。

所以,一件紫檀作品想要表達的東西、想要對眾人展示的美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而在實際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是捨本求末,把精力和重點放在了紫檀料質本身之上,他們更關心紫檀料質的問題,討論更多的是紫檀的真假、金星、紋理、價格等,所以網上打開率高的是那些辨別紫檀真假的教程類文章,商家願意寫,買家樂得看。

當然,我不是說紫檀的料質問題不重要,但是這些基礎性的問題很容易獲得和掌握,所花的時間也不會太多,只不過不少人總是糾結於這類問題。甚至有一些人抱著一件收藏級的紫檀作品跟朋友說“你看,我這件紫檀是真的,而且你看還是滿金星的,可是花了我少銀子”。

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明明是一件頗具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紫檀工藝品或藝術品,可你卻只看到了料質,讓人感覺有種暴發戶的直視感,和“買櫝還珠”的故事一般無二,如果這樣的話,還不如直接買原木來的划算。

說了這麼多,最終的目的還是希望大家迴歸到紫檀的審美上來。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其中包含對文化和審美的要求,這是人生中不斷積累的過程。

紫檀的本質是一種木頭,和其他的木頭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因為其獨特的油性和密度,能夠被人們利用創造出各種獨特的作品,我們在瞭解其料質特性的基礎上,更要懂得欣賞、品鑑紫檀的美,這才是玩紫檀的真諦所在。

紫檀的美並非來自紫檀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