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爲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小米在港股上市已經成為手機圈中一件人人都關注的大事件了,雷軍一行也開啟了“飛人”模式,六天時間兵分多路先後經歷了全球七大城市的路演,這七個城市分別是:香港、紐約、波士頓、舊金山、芝加哥、新加坡、倫敦。

而隨著路演的結束,小米港股的定價也被認為將會定在每股17港元,與此前預計的17~22港元相比,小米選擇了一個下限值,意寓也很明顯,那就是讓投資者“有利可圖”。

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在今年小米6X的發佈會上,雷軍宣佈小米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堅持硬件利潤不超過5%,而就在招股書披露之後,小米在2017年的財務數據也被公諸於眾,即使算上互聯網業務的利潤,小米的綜合利潤率保持在了4.7%,的確是沒有超過5%的承諾。

小米最終的估值,被定在了550億~700億美元之間,並沒有此前各大投資機構給出的800億美元那麼高,由此來看小米並不是對自己不自信,反而是堅持在市場低迷之時把盈利空間留給散戶,這與小米做產品的思路不謀而合。

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當然,小米17港元在港股上市,也創下了一些科技行業的新紀錄,這些記錄對於小米來說也會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鞭策。

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一是小米成為了全球第三大規模的科技互聯網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二是小米創下了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民營公司IPO,550億美元也為其他公司注入了信息;

三是僅用6天時間就實現550億美元IPO融資,而在認購的大佬裡面,還有馬雲、馬化騰、李嘉誠、索羅斯等巨頭。

小米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公司IPO,僅次於阿里巴巴和Facebook

作為國產手機後起之秀,小米僅用8年時間就實現了IPO,並且估值達到了550億美元,也是這些年國產手機進步的縮影。在大環境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小米依舊依靠性價比成功實現了銷量的逆勢增長,薄利多銷,今年的多產品策略也反映了小米在應對多變的市場時反應的迅速。

接下來的一系列新品也許跟IPO一樣,更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