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爲何沒能參加長平之戰?給李牧迷們一個真相!

李牧為何沒能參加長平之戰?給李牧迷們一個真相!

李牧是趙國在戰國末期唯一的軍神,以一己之力帶領趙軍抵抗秦軍,數次把趙國從滅國的邊緣拉了回來。李牧死後不到半年,趙國便被王翦所滅。趙王遷冤殺李牧,可真謂自毀長城,自滅社稷。但像李牧這樣的優秀軍事將領,《史記》對他記載卻存在殘缺,至少李牧迷們心中一直存在三個疑團:(一)李牧到底是哪位趙王在任期間大破的匈奴;(二)李牧大概什麼時候從的軍,死時多少歲;(三)長平之戰時,李牧為何沒能出場。因為史料太少,要準確回答這三個問題太難,但我會竭盡全力向大家闡述一下我對這三個問題的回答,以作拋磚引玉。

李牧到底是哪位趙王在任期間大破的匈奴?我認為這個時間區間應該是在趙孝成王在任的最後幾年至趙悼襄王登基的元年,即趙孝成王十九年至趙悼襄王元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244年)。我的理由有兩點:

(一)李牧第一次出現在歷史舞臺,是在趙悼襄王二年(公元前243年)。《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二年,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在這一年李牧不僅完成了伐燕的任務,還應該以趙國相邦的身份出使了秦國。《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趙王使其相李牧來約盟,故而歸其質子。”李牧前往秦國結盟,是要迎回哪位質子?我認為是春平君。《史記·趙世家》記載:“趙悼襄王二年,秦召春平君,因而留之”。既然在趙悼襄王二年李牧可以帶領軍隊伐燕及出使秦國,一則說明趙國北部邊地已經不存在重大威脅,可以讓李牧乾點其他事情;二則說明李牧因為在北部邊地立了大功,所以引起了新君的注意及得到了新君的認可,才有了接下來的伐燕和出使兩件大事。解除北部邊地威脅(立功)到新君給予新的重任,這個承前啟後的時間不會太長,所以李牧大破匈奴,橫掃東胡林胡的時間就應該在趙孝成王最後這幾年。

(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李牧大破殺匈奴十餘萬騎···單于奔走···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敲黑板劃重點,請特別注意看“其後十餘歲,匈奴不敢近趙邊城”一句。如果是秦國統一了天下,不會用趙邊城而是秦邊城。十餘歲,少則十一年,多則十九年,以趙國滅亡的公元前228年反推,得出的時間區間也是在公元前247年到公元前239年之間。再結合趙悼襄王二年(公元前243年)李牧開始伐燕和出使,即可得出李牧一定是在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44年之間大破的匈奴。

李牧大概什麼時候從的軍,死時多少歲?這是一個極難回答的問題,我只能給出我的臆斷:在趙惠文王二十六年,即公元前272年。我為什麼會選擇這一年?因為這一年趙國擊敗了東胡,奪取了東胡的歐代地。這也是趙國繼趙武靈王平定三胡後正史唯一一次記載的對胡用兵。《史記·趙世家》記載:“惠文王二十六年,取東胡歐代地。”既然佔領了胡人的地盤,趙長城還得延伸修築,還得招兵屯紮以防胡人的去而復返。李牧或許就是在這次被徵召入伍,正式加入了北地邊軍,從此開始了“

常居代、雁門,備匈奴”的軍事生涯。那麼李牧加入北地邊軍時的歲數多大?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但是我給出一個最低年齡參考。秦昭襄王在長平之戰時曾徵召河內十五歲以上的壯丁,即在戰國時期年滿十六歲即可以當兵了。另外在長平之戰後,秦國曾釋放了二百四十人歸趙。史載“遺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所謂“小”者,即未成年。這個兩個事例說明在戰國時期當兵的最低歲數是十六歲,而與是否成年關係不大(古代成年的標誌為加冠,一般在二十歲)。即李牧完全有可能當年是十六歲入伍。如果李牧是於十六歲在公元前272年入伍,那麼長平之戰爆發時他的年齡為二十八歲;在大破匈奴時的歲數應為四十一歲至四十四歲;最後被趙王遷冤殺時的年齡應為五十九歲。個人認為這個年齡軌跡的推斷比較符合李牧的事蹟。

李牧為何沒能參加長平之戰?給李牧迷們一個真相!

長平之戰時李牧為何沒能出場?除去北地邊軍和邊軍將領要常備胡人侵襲以外,李牧未能在長平之戰登場的原因有三:

(一)趙國的名將太多了,當時的李牧應該毫無知名度,排次序都排不到李牧。那個時候趙國不僅有廉頗,還有樂乘(曾率領趙軍大破秦軍),甚至說不定還有田單。說到田單入趙的事情,很有意思。趙國為了得到田單讓齊國放人,割讓給了齊國濟東三城共五十七座城邑。馬服君趙奢為此和平原君趙勝發生了激烈的爭論,而平原君趙勝堅持割地請人,把馬服君氣了個半死。大家有興趣可以去讀《戰國策·趙策·燕封宋人榮蚠為高陽君》一章。這個田單來了,幹得還挺久,在趙孝成王二年,還當了趙國的相國。《史記·趙世家》記載:“孝成王二年,惠文後卒。田單為相。”我們要知道長平之戰是從趙孝成王四年開始,所以田單完全有可能摻和長平之戰。所以,趙國軍事人才濟濟,李牧很難出頭。即使李牧之後在北部邊地立了軍功,如果沒有發生樂乘和廉頗內部火拼事件而雙雙離開趙國,估計李牧都沒有登場的機會。《史記·趙世家》記載:“二十一年,孝成王卒。廉頗將,攻繁陽,取之。使樂乘代之,廉頗攻樂乘,樂乘走,廉頗亡入魏。”

李牧登場的時間正好是自己大破匈奴立了軍功而廉頗和樂乘又雙雙出走之時。

(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部隊主要就是北地邊軍,用於打擊三胡和中山國。所以我們看長平之戰時,秦國騎兵大放異彩而趙國騎兵卻不見蹤影。但是這支機動性極強,戰鬥力極佳的邊地部隊一開始就控制在趙國宗室手中,而非其他將領,更非李牧。我們來看看證據:《史記·趙世家》記載:“代相趙固主胡,致其兵。”這裡掌控調動胡人兵馬的是趙固;“二十一年,攻中山。趙袑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王並將之。牛翦將車騎,趙希並將胡、代。”從這裡可以看出邊軍的眾多將領中,大多數為趙氏宗親。比如趙袑、趙章、趙希。因此長平之戰爆發時,李牧再努力也是一位副將,就好比後來的司馬尚。我推測當時控制北地邊軍的應該是平陽君趙豹。因為長平之戰後我們尚能看見平原君趙勝竄上跳下的身影,但是不再見平陽君趙豹的行蹤。另外,趙豹本身在邊軍中應該擁有巨大軍功,我猜測趙惠文王二十六年攻取東胡歐代地的戰役就是由趙豹指揮,因為在司馬遷寫完“二十六年,取東胡歐代”一句後,馬上無縫對接又寫了一句“二十七年,封趙豹為平陽君”。這當中我相信有因果關係。所以,李牧能夠獨立掌握北地邊軍應該是在長平之戰後,此時的趙國元氣大傷,趙國宗室力量減弱,更加依靠平民將領。因而在趙孝成王十年至趙孝成王二十一年這十一年期間,乃是李牧快速成長,統領北地邊軍獨當一面的黃金時期。當然在這十一年中,李牧也有起落,因為他抗拒執行趙孝成王的軍事策略。趙孝成王骨子裡喜歡主動,對長平的廉頗是,對邊地的李牧也是。不過在遭遇對匈奴戰鬥的失敗後,他重新放權李牧,讓其採用自己的方法打擊匈奴,才有了李牧大破匈奴的壯舉。

(三)李牧並非名門之後,不能像趙括一樣坐直升電梯走上最炫的歷史舞臺。其實趙括的年齡和李牧的年齡應該差距不大,但是趙括可以憑藉其馬服子的身份直接登上長平的舞臺。而李牧,雖然見證了馬服君趙奢在閼與的輝煌,雖然把馬服君趙奢列為了自己的人生偶像,雖然對趙奢的閼與之戰的打法已經研究得爛熟於胸,但這時候的趙國是不會給他任何出場的機會。

李牧,挽狂瀾,支危廈。如果給他一個像秦國這樣的舞臺,我相信他能比白起更厲害。“但時李牧將軍在,嬴政不易定江山”,此言不虛也!

李牧為何沒能參加長平之戰?給李牧迷們一個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