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0.3进行中

作为一门科技,区块链前进的速度将遵循欲速则不达的规律,也正因如此,区块链在变革生产关系、完善实体经济致命短板方面的潜力才是不可估量的。

区块链0.3进行中

“对于这个问题,我和市场的看法完全不一样,区块链1.0、2.0走到今天所谓的区块链3.0,我认为是不恰当的,应该倒过来叫区块链0.1、0.2或是0.3更符合实际。”

2018年,刚刚开启的公链元年,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一个事实。人们对公链的认知,也在这一年被区块链技术推到了一个历史性的起点。

只是与互联网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的是,区块链将要撬动的将会是整个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

透视

在中国,区块链0.3时代的背后哪些暗流在涌动?

1. 对比西方及发达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落后事实上为区块链造势

为什么区块链会在今天的中国迎来爆发?这里有一个细思极恐的宏观背景:即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绝大部分实体行业的生产关系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环境里,所以当区块链带着撼动落后环境的技术和制度设计而来时,干柴烈火的效应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

区块链0.3进行中

2. 品牌效应缺失,成为中国商业特色短板

我们在谈论品牌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

而当一家企业拥有品牌效应的时候,它的生命力将是顽强且持久的。我们可以看到欧洲无数的中小家族企业在历史长河中传承迭代,日本任何一座小县城都建立有各自的清酒品牌。

可在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却仅仅三年半。并且更多时候,因为对信用与责任的亵渎,从品牌到行业,一些古老的商业机制便在市场失灵了。

区块链0.3进行中

这背后的核心逻辑在于,公链在基因上具备两个特质:

第一,通证是凝结在密码学基础设施上的共识符号,全球发行、全球流通。通证,就是独特的品牌;

第二,公链发行通证的背后,本质上就是自下而上、通过社群逐渐建立的共识,建立共识后通过自律和社群自治来捍卫共识。捍卫共识,就是捍卫品牌,就是捍卫信用。

每个实体经济行业+公链项目,都相当于自下而上、没有政府中心化力量主导的情况下建立了一个开放社群,就是一个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的“行业协会”。

公链的共识源于自发性,公链社群的自治和自律受到自发性的驱动,通证系统的经济激励能确保不断引进优秀人才,中国实体经济+公链将弯道超车实现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和制度安排,实现实体经济有机、健康的全新增长。

区块链0.3进行中

3.企业上网(互联网)到行业上链(区块链)

过去二十年前,企业信息化(数字化)首先体现在企业+互联网。

今天,新一代数字经济首先体现为行业上链(区块链)

基于前面提到的两大基因特质,各行各业+公链,百链竞发,新一代信息科技一定会与实体经济发生意想不到、令人振奋的化学发应。通证经济体中的每家企业,一旦发行通证,都将具有全球品牌意识和全球信用责任和担当,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行业上链,不仅仅是科技工程,也是品牌工程和信用工程。

“区块链对中国实体经济、实体服务产业的意义远远大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生产力型的具体科技”。我表示:“切实可行的信用体制建设和传播,信用作为中间桥梁,对下连接信任、对上最终连接信仰。

挖掘

在中国,区块链在0.3时代到底干了些什么?

1. 将数字身份与支付能力等私有的核心能力提取、下沉(基础设施)并开源

区块链0.3进行中

从这个角度解读区块链革命,就是将数字身份和支付能力从互联网平台“私有”和独享体系中提取出来了、下沉到基础设施,并开源和开放。这里说的基础设施,就是公链。这意味着,任何公链用户天然具备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和点到点、无中心的网络支付能力,这在互联网时代、几乎不可想象。

用户具备这些能力,这些能力对应的软件代码开源和开放,实际上也就意味着当今互联网公司巨头的核心能力被“暂时”归零了。科技创新,让大家都重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启了创新和创业的蓝海。

2.踏上结构性成长、自我演进、迭代和自我修复的漫漫长路

一方面,公链+垂直应用落地的路上以无中心化、自治社群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区块链0.3的当务之急是思考如何结构性成长、如何自我迭代、自我演进、自我修复,尽快实现真正的公链1.0。

公链的结构性成长,重要内容包括公链治理。元道指出公链的三大要素:通证、应用和治理。抛开EOS主网上线过程中的种种争议,公链治理方面、EOS的确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社会实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