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将”章邯是一个怎样的人?

洪俊毅


章邯是上天派给秦朝的最后一位拯救者,但历史再次证明,腐朽王朝内部的杀伤力,远比外部的破坏力强大得多!章邯以他的武功,把义军各路诸侯砍得七零八落,眼看燎原大火即将扑灭,不料落入内部的阴影,无奈之下,他投降了项羽,成了义军手上的一把刀,反过来砍向摇摇欲坠的秦王朝。

一、临危受命

秦二世二年,随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下子遍布全国,原六国之地全部落入义军手中。几个月后,百万义军联合,共同挺进,直逼函谷关。先锋人马由陈胜的部下周文率领,已经抵达临潼。

这时候胡亥才如梦初醒,赶紧召集群臣商议。章邯说,叛军已经到了临潼,这时候再调集周边军队已经来不及,骊山刑徒很多,请陛下释放了这些刑徒,配给武器,我带领他们迎击叛军!

国家频临绝境,主动站出来承担责任,章邯显示出了他的忠诚与担当。此时,章邯的职务是少府,即皇家私产管家,兼理山泽税收,是文官。一个文官自愿领兵出征,不知道秦朝的武将们干什么去了。但就是这个文官出身的章邯,在秦末的战争史上,留下神话般的战绩,差一点就实现了挽狂澜于既倒。

二、超级灭火器

如果说义军是烧毁秦王朝的滔天大火,那么章邯就是扑灭这把大火的超级灭火器。我们来看一下章邯神话般的战绩。

  • 1.三败周文

章邯率领七十万乌合之众出发了,第一战在临潼击败周文,周文败走曹阳;章邯追击至曹阳,再败周文;周文又逃至渑池,章邯又在渑池大破周文,逼得周文自杀而死。章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很快解决了秦王朝的燃眉之急!

  • 2.破荥阳,斩田臧

  • 3.战城父,陈胜灭亡

在接连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后,陈胜被逼进城父,不敢出城。义军士气低落,内部出现分歧,不久陈胜被内部人杀害,城父落入章邯之手。

  • 4.连破项梁部众,收复城池若干

  • 5.击败齐楚联军于临济,杀齐王田儋,魏王魏咎自杀

  • 6.战楚军于定陶,斩杀项梁

项梁是项羽的叔父,是义军的旗帜性人物,他的死意味着楚军名将殆尽。

自此,章邯平定了整个黄河以南的战乱,所有义军首领都倒在章邯的马蹄下。于是,章邯又马不停蹄,挥师河北,直逼赵国——义军最后的大本营。

三、功败垂成

秦军的另一支人马,王离的20万大军,正等着章邯,两路人马汇合,兵围巨鹿。眼看义军朝不保夕,义军中一个善良的人物横空出世——项羽,他斩杀援军首领宋义,夺了军队指挥权,直逼巨鹿。

两位大神级的将军对阵,第一战,章邯小败,项羽也没敢追击,两军隔漳河对峙。就在对峙中,秦王朝内部给章邯送上一道催命符——切责章邯退却的文书!

本来战场上局部得失乃是常事,赵高胡亥无视章邯收复了大片失地,仅仅因为一战的退却,就来问责。章邯很害怕,派长史司马欣回咸阳汇报工作。结果司马欣差点被赵高杀害。

这让章邯更加恐惧,司马欣对他说:如果战胜义军,我们也免不了受到嫉妒加害,如果败了,被当做替罪羊杀害也是必然,与其如此,不如投降吧!

于是,章邯被迫派人找项羽谈判,项羽乘着章邯谈判,心思不宁的机会,连败章邯几场,无奈之下,章邯只能率全军投降。

四、章邯的后事

其实以章邯的实力,未必不是项羽的对手,之所以连败给项羽,实在是内外交困,犹疑不决的原因,如同被捆着手脚作战。

章邯投降后,被项羽封为雍王,三秦之一。看似章邯荣归故地,但实际上,因为他的投降,三秦几十万将士,被项羽坑杀,章邯被项羽的背信弃义,推上了三秦人死对头的位置。这就决定了,章邯虽身在三秦自己的大本营,但实际上是坐在火山口上,永远也成不了事。

多年后,刘邦兵出汉中,章邯抵挡不住,退守废丘,废丘被汉军攻破后,章邯拔剑自杀,结束了他投降项羽后的落寞生活!

可以说,章邯如果遇上明君盛世,绝对是功盖白起、王翦式的名将,可惜他偏偏遭遇胡亥和赵高的迫害,一生壮志未酬。一念之差投降后,项羽又让他背负上了“罪人”的包袱,太可惜了。

刘邦出汉中,章邯本可以改换门庭,他却毅然决然地自杀了。我觉得与其说章邯是为项羽“尽忠”,还不如说章邯想以自己的死,还三秦父老的债,雪自己的辱!


寻根拜祖


秦朝将领。原任少府,前208年,陈胜派周章(周文)率军攻秦抵戏,秦二世令他统兵镇压,连破陈胜、项梁起义军。后在巨鹿为项羽击败,投降项羽。秦亡,被项羽封为雍王,都废丘。前205年,刘邦攻雍丘,兵败自杀。


众所周知,章邯是秦王朝末期的一名颇有战斗力屠夫,秦二世时期农民暴动为秦国的末日敲响了丧葬的时候,章邯作为秦国的一名将军,能够临危受命,它所能做的也只有这些了。

查阅历史古籍,章邯的评价几乎少的可怜,纵观历史来看,章邯不属于是能力突出的一员大将,或者说他至少不在名将的排行榜里。若没有陈胜、吴广起义,章邯也不会如此受到重视,他还是默默无闻,做他的包工头呢。所以说,即使章邯能力出众,但是注定他就这段历史时期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仅此而已。

章邯是一个在历史上不是特别被重视的一个人物,古籍记载中关于他的事迹记载甚少,我想这和他的名气有直接关系,他的确是秦国末期比较突出的一个人才。章邯的前半生默默无闻,了无史记,他辉煌的战绩几乎都是来自于对秦二世期间起义队伍的武力镇压,凭借一场场的战斗,为奄奄一息的秦国政权博取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仅此而已。

章邯,在秦始皇政权时期是大将王翦麾下的一员不知名的将军,随王翦参加灭六国之战,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征战,为章邯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在秦二世政权时期任命为少府,算是秦二世政权时期的国家栋梁,属于是秦王朝政权时期尚存的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兵。

临危受命,抗击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听信奸臣赵高的谗言,残害忠良,搞得满朝文武人心惶恐,人人为求自保而不讲真话。胡亥的残酷暴行,直接引发民间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走投无路的百姓在秦朝腐败政权的压迫之下,奋勇揭竿而起。陈胜、吴广的十几万起义军打着讨伐秦国政权旗号,过了函谷关,一路逼近秦朝都城咸阳。我们都知道,秦国一统天下之后,秦朝政权的虎狼之师,也就化整为零,分别驻扎在全国各地边疆。咸阳,危及。章邯临危受命,出谋划策,让秦二世大赦天下,自己带和囚徒和奴隶组成的秦军抵御各地农民起义军,大败周章。章邯乘胜一路击杀,接连击败了李归、邓说、伍徐,以至于,在最后成功打破了陈胜的队伍。章邯登场,且屡战屡胜,让秦二世政权得以苟延残喘。

巨鹿之战,章邯叛降投敌,秦国的罪人!章邯自出函谷关,灭张楚、死魏王、杀齐王、斩项梁,名动四海,威震天下。但是在和楚霸王项羽的屡次交战中,章邯数次交锋,都屡屡败退。巨鹿之战,以秦军的完败而告终。这也基本上宣告了秦皇朝的灭亡。章邯之败,当然有他自己在军事能力上的缺陷。然而更是象征大势所趋。

而章邯,在巨鹿之战后便已然死亡。苟延残喘下来的,只是一条惶惶不可终日的丧家之犬。他的前面,是勇猛善战的敌;他的周围,是熊熊燎原的反抗怒火;而他的身后,是昏庸腐败到极点的朝廷。在这样的困境下,章邯已然失去了翻盘的能力和勇气。他选择了投降,选择了一条在强权下顺从,苟且的屈辱之路,抛弃了跟随他征战数年的子弟兵,屈膝承受富贵,直到在这条路上走向末日。


赵刘果儿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都说章邯是秦末名将,那要看和谁比。

↑章邯是秦末名将↑

章邯之所以能够出头,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秦朝自剪羽翼,能打仗的名将所剩无几。尤其是秦二世嬴胡亥上台以后,为了保证自己的统治,排除政治隐患,把国之干柱级别的名将蒙恬给杀了。

实际上,自从秦朝灭亡六国以后,秦朝的军功爵位制度就开始变化,因为天下已定,军人的吸引力没有那么强了,秦始皇嬴政也把重心从武偏到文,这就意味着,类似王翦,白起这样的名将,秦国不再需要,不必再有。

更何况,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后,秦国好歹还有个蒙恬撑撑门面啊。蒙恬的成长,和秦朝的军功制度是分不开的,他的父亲蒙武,曾经作为裨将军,跟随名将王翦平灭楚国,王翦杀掉项燕(项梁之父,项羽之祖父),给蒙武生动的上演了一场何为名将的经典教学。

项燕绝非泛泛之辈,他曾经大败秦国大将李信的二十万秦军主力,李信同样不凡,他是灭燕的主要功臣,他的五世孙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

↑秦末名将李信是飞将军李广的五世祖↑

值得一说的是,跟随李信一起出兵攻楚的,就有蒙恬,两人分别率军出击,蒙恬攻下了寝丘,李信攻下了平舆,两军在城父(今安徽亳县)胜利会师,其后,李信被昌平君切断了后路,不得已回师,回师途中被项燕率领楚军偷袭击溃。

那么,拿章邯和这些名将相比,谁高谁下?答案很明显,章邯远不如王翦,也不如蒙恬,王贲,充其量和李信,王离差不多。

实际上,这种对比对章邯有点不公平,因为他出身是少府官职,“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供)养。”一个管着收税的文官,和这些出身军事系统,甚至是军事世家的精英人物相比,当然是不公平的。

所以,章邯毫无疑问是非常有军事天才的一个人物。但为什么说章邯不如蒙恬呢?还是看战绩!蒙恬和李信一起攻打楚国,李信指挥不当,被项燕打崩,蒙恬却没有败绩撤回国内,后来又在灭齐国的战争中起到重大作用。

↑章邯并非军武出身↑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蒙恬率领三十万秦军征讨匈奴,收复河南之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击退匈奴七百余里,屯兵上郡,修筑北方防御线,俨然是国之藩篱。

可惜公元前210年,蒙恬被赵高所害,蒙恬死后,王翦之孙王离接管了蒙恬的职权。这个时候,距离陈胜吴广起义已经不足一年。

暴风雨就要来临,可是秦朝却没有足够的名将了——屈指可数,只有一个王离了。

但王离的能力比蒙恬差远了,更没有他爷爷王翦,他父亲王贲的本事。陈胜吴广起义后,派大将周文攻破函谷关,驻军戏水,此时王离率领的三十万秦军主力还远在河套地区,仓促之下,满朝文武竟然找不出一个靠谱的将军带兵平叛。

此时,章邯毛遂自荐,以绝大的勇气和担当,担负起保卫秦朝的重担,而他手下能够掌控的士兵,竟然是骊山囚徒。当然,这里所说的“囚徒”,不完全是囚犯的意思,有很多是世代参加大工程建设的农民工,每天苦役赚不了几个钱,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入伍参军,简直是农民工变成了公务员。

所以说,章邯这支部队其实是有战斗力的,更有士气,也有自信!相比起秦国这架运转了上百年,已经无比成熟,而且让天下胆寒的军事机器而言,周文部队脆弱的就像风中残叶,陈胜吴广也不行。

↑在章邯秦军面前,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简直弱爆了↑

且看章邯的表现:先是击败周文,逼迫周文自刎;进军荥阳,斩杀田臧;攻陷荥阳城,斩杀李归;然后又破邓说、败伍徐、斩蔡赐、降宋留,围陈胜于城父;再斩张贺,破城父,陈胜败死。至此,陈胜的张楚国灭亡了,这一切发生在短短两三个月时间。

章邯强吗?强!但要看对谁了。农民起义军毫无军事素养可言,击溃他们只需要正视现实,勇敢面对就好了。

接下来章邯要迎接第二份人生考卷:各路复辟的诸侯!仍然比较轻松,却已经出现败绩:章邯击破魏国,斩杀魏王咎,击溃斩杀救援魏国的齐王田儋和魏将周市,又把魏国灭了一遍。

章邯在进攻齐楚联军时,遭遇了头一次失败,他认为是兵力不够,于是从后方增兵,然后矛头对准复辟六国中最强大的楚国,定陶一役,斩杀项梁。

↑章邯军斩杀项梁后,径直北上,和王离秦军会和灭赵↑

此时,章邯做出了一个关系重大的决定,他放过了继续进攻楚国的机会,转而北渡黄河,去攻打赵国了。后人常常诟病章邯的这个决策,严格说来,其实章邯并没有做错。

因为这时候王离已经从河套地区率军回援了,而且王离立即被派往赵国,指挥灭赵。

章邯之所以北渡黄河,正是要和王离一起先没赵国,而不是不顾后方,一味追打顽强的楚国。这个决策应该是秦朝高层和王离,章邯等人一致认可的。实际上,战果确实不错,赵国几乎就要被灭国第二次。

然而六国联军里出现了一只“黑天鹅”,都知道楚军难对付,没想到楚军里出了一个项羽!章邯遇到了命中克星。

其实,章邯为什么不能并肩那些秦朝名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以强胜弱是可以的,但遇到更强者,他就从来没胜过!章邯虽然斩杀魏王咎,灭了一次魏国,但与公元前225年,王贲水计破大梁灭亡魏国,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章邯遇到了命中克星项羽↑

复辟的六国,实力只比以前更加弱小。倘若不是秦国自毁长城,杀死了蒙恬,单凭蒙恬的能力,就足以镇服六国!哪怕是王贲还在世,六国也不敢这么嚣张,可惜王离完全不如他老爹。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一举击溃章邯,但章邯败而不倒,尚能勉强支撑。这时候秦国内部高层发生重大变化,公元前207年,赵高担任丞相,专权朝堂,秦军败退之后,章邯派司马欣去长安汇报和打探情况,结果赵高拒绝接见,

司马欣走小路逃亡回章邯军营,章邯心志开始动摇,秘密和项羽进行和谈。第一次和谈没谈拢,项羽在漳水附近再一次击败章邯。章邯这次彻底服软,主动示弱,向项羽妥协,项羽接受了章邯的投降,并封为雍王。

可见,形势比人强,章邯当初以何等巨大的道德勇气和忠心赤胆,带兵力挽狂澜,可是一来遇到了天敌项羽,二来赵高当朝不信任章邯,导致章邯为了自己的前途性命,不得不投降项羽,自此秦国灭亡已是定局。

那么,其他秦将呢?巨鹿之战中都被项羽收拾了——王离被项羽俘虏,苏角被杀,涉间表现出骨气,拒绝投降,自焚而死。章邯逃命,最终投降。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秦朝从此走向灭亡↑
<strong>

更让人心寒的是,章邯倒是得了荣华富贵,但他手下的二十万秦军,却被项羽坑杀,章邯因此背负了“秦奸”的名声。

项羽灭亡秦国,自称“西楚霸王”之后,把章邯封为雍王,司马欣封为塞王,董翳封为翟王,这三个人瓜分了以前秦国的地盘,被称为“三秦”。

公元前206年,汉王刘邦根据韩信的策略,从古道杀回三秦,章邯兵败,退保废丘,被团团围困,根本就无计可施,勉强自保。次年,司马欣和董翳投降汉王刘邦,章邯困守一年多的废丘被汉军用水计淹城,城破,章邯被刘邦部将朱轸俘虏,被俘后的章邯没有选择再投降刘邦,自刎而死。

纵观章邯的一生,从国之干将,沦落为亡秦的“秦奸”;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意气风发,沦落到被项羽两次击败,被刘邦困死在废丘无计可施;如此大起大落,充满矛盾的人生,让人感喟。

章邯早期军事生涯之所以如此顺利,归根结底是因为对手不强,碰到项羽和刘邦这样的硬茬,他的军事天才无法弥补军事经验和部队素质的巨大落差。

只能说,章邯在秦国急需人才的时候一跃而起,登上历史舞台,却发现自己最终并不属于这个舞台,他想成为白起,王翦,到最后却和大秦帝国一样,沦落为项羽刘邦楚汉相争的背景板,可悲可叹啊!


我见青史多妩媚


章邯是秦末名将,陈胜吴广起义后,全国都刮起了反秦的风暴。这时候秦国各地的守军,基本上都被起义军给赶跑了,可以说秦军几乎就没有能打什么胜仗的。

当起义军快打到长安城的时候,秦二世才知道全国大叛乱的事情。

可悲的是,这时候秦二世手下根本没有名将可用了,像之前最能打的蒙恬将军早就被秦二世给杀了头。

秦二世因为无将可以,无兵可调,只能把正在为秦始皇建立陵墓的少府章邯给叫来商量对策。章邯是参加过六国统一战争的人,只不过那时候的他还是一个不出名的将领。

此刻启用章邯,也是秦二世的无奈之举。

因为长安城根本没有什么兵力调给章邯,章邯只好请求秦二世把修皇陵的几十万刑徒交给他,让他带领着这伙人去平叛起义军。

章邯从这伙起义军中挑选了几十万人,告诉他们去打仗,若是立了功,就能封王拜将,最低也可以保证还他们一个人身自由。只要参军,就免除他们的劳役。

当时打到细水的起义军将领是陈胜的大将周文,他的队伍就有几十万之众。

但是,这些人也都是乌合之众,他们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没有饭吃。拿的武器也都是工具之类的不入流的东西。

周文的军队在细水的一侧列阵,章邯的军队就在另一侧。

也就是说这一战,只要周文渡过河,再把章邯给打败,那么他就能一路杀到长安城把大秦帝国给灭掉了。

可是,章邯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因为章邯带着这帮刑徒,把周文的几十万大军给打了个落花流水。并且把他们赶出了函谷关。

这一路打来,周文的大军是败了再败,退了再退。到了后来周文被章邯打的绝望了,他最终受不了这种侮辱,选择了自杀。

章邯开始打起了反击战,起义军因为败多胜少,一时之间陷入到了低迷的时期。

章邯越战越勇,他成了那个时代的常胜将军。可以说这个时候,能和章邯相对抗的起义军只有项梁的项家军了。

项梁在和章邯打仗的时候,确实是首战告捷可。这次胜利可把项梁给高兴坏了。他觉得章邯他都能打得过,天底下应该没有人是他对手的了。

可惜,章邯高兴的太早了。

因为很快章邯就来了一场偷袭战,项梁被胜利冲破了头,他大意了,最终项梁不但打了一个大败仗,而且还把性命给丢了。

起义军的领袖项梁一死,刘邦和项羽赶紧撤退,躲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楚地去了。这期间陈胜也被章邯给逼的步步败退,最后被自己的车夫庄贾给杀死了。

剩下的关于章邯的事迹我们直接说结果吧,后来在项羽打了巨鹿之战后,项羽也一夜成名了。

那时候的项羽和章邯再次交手,他们打的是旗鼓相当,胜负难分。

最后章邯选择了归顺项羽,因为章邯走投无路了,那时候秦朝的天下已经是赵高的了,对于章邯来说,他即使打了胜仗,也会因为功劳太大威胁到赵高的地位,而被赵高所迫害。

打了败仗肯定也是死路一条,因为败军之将,本就应该死。所以,对于章邯来说投降项羽就是最英明不过的选择。

章邯投降项羽后,他被项羽封为了雍王,为项羽守护关中之地。

刘邦被封为了汉中王,在汉中刘邦通过萧何的推荐发现韩信后,就把韩信封为了大将军,韩信带着刘邦杀出了汉中和章邯打仗,章邯被韩信给杀死了。

从此,章邯这个秦末名将也就在历史上谢幕了。


史学达人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冬,陈胜部将周文率军进至距秦都咸阳不远的戏。秦廷局势危急,秦二世召集群臣商量对策,身为少府的章邯献计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被秦二世当即采纳:“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章邯“悉发以击楚大军,尽败之。周文败,走出关,止次曹阳二三月。章邯追败之,复走次渑池十余日。章邯击,大破之。周文自刭,军遂不战。”

章邯率领着由囚徒和奴产子等组成的军队大战周文率领的数十万起义军,并最终击败周文,迫其自杀,解除了咸阳危机,鼓舞了秦军的士气,同时也使起义军受到重创,对各路起义军都造成了一定的震慑。“将军田臧等相与谋曰:‘周章军已破矣,秦兵旦暮至,我围荥阳城弗能下,秦军至,必大败。’”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十一月,章邯乘胜东进,在敖仓与魏将田臧相战,“田臧乃使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以精兵西迎秦军于敖仓。与战,田臧死,军破。章邯进兵击李归等荥阳下,破之,李归等死。”

接着章邯继续率兵南下,矛头直指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根据地——陈。他先后击败陈胜部将伍徐、张贺等军,“章邯已破伍徐,击陈,柱国房君死。章邯又进兵击陈西张贺军,陈胜出监战,张贺死”,前209年“腊月,陈胜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陈地复归秦。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正月,章邯破杀陈胜之后,率军攻魏。“章邯已破陈胜,乃进兵击魏于临济。魏王乃使周巿出请救于齐、楚。”齐王田儋、齐将田巴以及楚将项它纷纷前来救魏。面对齐、楚、魏联军,“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魏王咎被困于临济,最终被迫“为其民约降,约定,咎自烧杀。”临济一战,齐王田儋、魏王魏咎均被章邯所破杀。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章邯追围田荣于东阿,“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这是章邯军出关之后遇到的首次挫折。田荣被救,章邯军却,项梁与沛公继续追围章邯,至濮阳,又一次与章邯军相战,大破章邯军。这是章邯遭遇的第二次兵败挫折,但楚军大破章邯之后转攻定陶。但战败的章邯损伤不大,经过一番调整后军势复振。重整旗鼓后的章邯军随之与项梁率领的楚军在定陶展开交战,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杀项梁于定陶。章邯定陶对项梁的败杀,是其军事成就最辉煌的一战。

项梁之死,使章邯放松了对楚地的警惕,没有乘胜消灭楚地势力却转而攻赵,“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北击赵。”楚地势力刘邦、项羽获得了缓冲的机会,也为章邯被项羽大败埋下了祸根。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闰九月“章邯引兵至邯郸,皆徙其民河内,夷其城郭”。章邯收复邯郸后,赵王歇与张耳逃到了巨鹿城,被另一支秦国军队王离军所围困。于是,“章邯等将其卒围巨鹿,楚上将军项羽将楚卒往救巨鹿”,“章邯军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属河,饷王离”。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围巨鹿的秦军被项羽击破,王离被掳,章邯军亦惨遭损伤。二月,章邯与项羽两军在漳水两边僵持,“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

章邯军的连连退却使朝廷震怒,“二世使人让章邯”。在这种境况下,惶恐的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请兵,“章邯恐,请长史欣请事。至咸阳,留司马门三日,赵高不见,有不信之心。”赵高的反应让司马欣更加惶恐,于是他匆忙返回前线向章邯进言:“事亡可为者。相国赵高颛国主断。今战而胜,高嫉吾功;不胜,不免于死。愿将军熟计之。”赵高的专权乱国,使章邯增加了一层负担与顾虑。这时楚军陈馀向章邯送来劝降书,章邯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最终选择投降项羽。

由此,秦朝的一位忠臣变成了叛军,就秦廷而言,秦朝失去了最后一支强有力的军事力量。章邯投降后,“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置楚军中”,虽然被封为雍王,却已被剥夺了兵权,兵权的出让也预示着章邯实际上退出了政治舞台。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诸侯时,正式封章邯为雍王,都于废丘,章邯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一起被封在关中,监视扼制被封在巴蜀、汉中的汉王刘邦。

章邯作为雍王的时日并没有持续太久,“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皆投降汉军,章邯在王都废丘殊死抵抗,汉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被汉将樊哙引水灌废丘,废丘落陷,章邯自杀。章邯为雍王共十七个月。

从公元前209年冬谏二世起郦山徒组成军队到公元前208年九月定陶杀死项梁,短短一年的时间,章邯聚奴成兵,东征西讨,败周文、破陈胜、杀田儋、灭魏咎、克项梁,解除秦都咸阳危机,并先后消灭四位义军首领,其间只遭遇过两次小的失败,可以说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章邯军的战斗对起义军造成了极大地威慑力,不断使反秦斗争陷入低潮。此后,章邯战败投降,投闲置散,直至最终被刘邦击败自杀。从公元前209年章邯起郦山徒至公元前205年章邯废丘自杀,章邯在政治历史舞台上共活跃了约四年。却表现了不亚于白起、王翦的军事才能,如果不是赵高作乱,致使章邯忧惧投降,刘、项等人结果如何还是未知之数。“盖章邯为秦之骁将,邯不败,即秦不亡。……然使秦无赵高之奸佞,二世之昏愚,则邯犹不至降楚,或尚能反攻为守,亦未可知。”


鱼儿读书会摆尾


白起重生,王翦在世。河南大学文学院王立群教授之评价


大宋艺祖赵匡胤


三秦之一的章邯还是有俩大刷子的


关中大侠17


秦国最后的栋梁,忠义两全,悲剧角色,是个英雄。


星晕_


章邯是秦朝最后的守护者也是掘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