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微金融驚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深圳小微金融惊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深圳小微金融惊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今年以來節節上行的小微貸款利率,似乎遠沒有向下的勢頭。目前深圳地區的銀行小微貸款的利率區間(年化)一般在8-15%不等,而部分股份行的定價居然高出去年50%。此外,銀行業系統自上而下喊著要加碼小微,但事實上,基於宏觀環境和銀行對資產結構的調整,至少深圳區的小微金融增速是全面放緩的。

但有一家銀行,小微金融業務逆勢擴張—— 一季度小微企業貸款客戶數同比增長高速382%,而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深圳地區其餘三大行的3.73倍(其餘三家大行的同口徑貸款餘額為167.6億元),且不良率僅為0.69%。

它是誰?你請看。

小微業務增量放緩,貸款利率節節走高

從6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表態 “部署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持續推動實體經濟降成本”,到央行於24日宣佈年內第三次定向降準,釋放小微扶持資金2000億元;再到25日央行等五部委增加支小支農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共1500億,並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決策層對緩和小微融資難問題的迫切。

但一個很難迴避的難題是:即使央行等多部委此前打出了定向降準、專項支持等組合拳,但對目前小微企業加大補血、緩解信用違約的壓力,作用或許是有限的。

為什麼?這與去槓桿進入深水區有關。通道萎縮疊加非標整治,使得表外融資快速縮水,僅5月社融中非標就萎縮4200多億(含委貸、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實體經濟的主融資渠道又重新迴歸到了銀行表內信貸,但在今年不算寬鬆的資金面下,多地小微企業的平均融資成本普遍上浮20%-30%不等。

是的,你沒有看錯:深圳地區建行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是其餘三大行的3.73倍;且小微貸款的不良率僅為0.69%。

為什麼會是建行?它做了什麼?

這就很自然引出一些疑問——建行為什麼能夠逆勢增長小微業務?是什麼關鍵性因素,在控制企業信用風險、保證資產質量的前提下,決定了其小微企業授信的準確度和效率?這些問題背後的指向其實都是建行的小企業授信模型。

貸中環節,基本上同業採取的是逐筆審查審批模式,而建行的做法是建立審查審批模型,通過對接人行徵信系統、深圳信用網、市場監督管理局、國地稅系統、法院訴訟平臺等大數據,運用邏輯迴歸、離散分析、偏離度分析、增量分析等方法,實現前端營銷與後臺審批結果的一致性,支持快速自動化審批,如此一來,一方面杜絕了人工差錯的發生,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審查審批效率。

貸後環節,建行自主研發了大數據預警監測和轉貸評價特色系統。該行通過對接行內外各類大數據,對客戶生成靜/動態畫像,根據不同的預警等級採取差別化的措施,定期統一監測客戶異常行為、賬戶行為、資金流向、徵信、抵押物等方面情況,提前預警風險信號。

“貸款難的核心癥結,在於在企業和銀行的商業模式中找到平衡。而大數據,是我們目前找到的確切最優路徑。”該高管曾如此說到。這個例子,無疑能闡明銀行平常說的“大數據”,究竟對普惠金融意味著什麼。

深圳小微金融惊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百萬用戶都在看

深圳小微金融惊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ID:quanshangcn

深圳小微金融惊人分化:一家大行是另外三家大行的3.73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