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古往今来有哪些民间活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等。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节的? 都有哪些民间活动?

赛龙舟。两千多年前,最初为我国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民间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后来发展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竞技项目。

吃粽子。据史书记载,我国春秋时期爱国诗人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屈原以身报国,投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悬艾叶、菖蒲和蒜头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我国历史上,宋朝人们过端午节最为讲究热闹。端午节会从五月初一过到五月十五,期间各种商品交易和娱乐活动。宋人杨无咎的词《齐天乐》:“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锦,唤风绫扇小窗午。‘’

今天,每年五月初五,我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吃粽子的风俗,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并影响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