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我不是藥神》還沒正式公映,“山爭哥哥”徐崢早已穩穩站在了社交平臺的C位。

甚至因“山爭哥哥”而帶起了微博話題#叔圈101#,花樣中年男神們紛紛被pick,可見徐崢本人和《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火熱程度不一般。

《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目前,貓眼專業版顯示,在排片佔比只有10.2%的情況下,《我不是藥神》點映票房就已經超過1億,綜合票房排名第一。

甚至有人提出,我們終於不用羨慕“別人家的電影”了,如今我們也能拍折射現實的電影。

《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一些看過電影的小夥伴們不僅強烈安利給身邊的人,還建議觀影的時候一定記得帶紙巾!

“藥神”背後的真實故事

電影熱議度爆棚的情況下,影片的主題“仿製藥”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

影片講述了賣印度神油的保健品小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離異小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白血病特效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大發一筆後良心發現,回頭又低價賣藥給病友的故事。

而現實中,“藥神”確有其人。

《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12年前,陸勇確診患上了慢粒白血病,並開始吃醫生開給他的“格列衛”。

格列衛一盒23500元,一盒只能吃一個月。格列衛還不能進入醫保報銷,他吃了兩年後經濟拮据難以繼續吃下去。

2004年,他在網上搜索到日本有一種仿製藥,託人從日本購買了印度格列寧,價格只有原版藥的1/8,一個療程摺合人民幣不到4000元。

之後他開始直接從印度購買,最低售價只有200多塊。

所謂仿製藥,就是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質量、作用和適應症上與它的原研藥相同的一種仿製藥品。

它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專利到期之後的合法仿製藥,這個時候大家都可以生產。

另一種則是原研藥專利未到期,在受到專利保護的國家,生產或銷售這種仿製藥就都是非法的,該藥也就被統稱為“假藥”。

《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絕處逢生之際,陸勇不僅自己買來吃還為病友們提供幫助,並且幫著銷售該藥的印度企業打理在華藥款賬戶。

但因為觸碰了國家醫藥管理機構的審批權限,而涉嫌“銷售假藥罪”,他被檢察機關逮捕,並被起訴到了法院。

最終, 檢察機關準確界定,陸勇的行為是“買方行為”,而非“共同銷售行為”,因而根本不構成“銷售假藥罪”。

2015年1月29日,被羈押了119天的陸勇被釋放。

2015年2月26日, 沅江市檢察院宣佈《對陸勇決定不起訴的釋法說理書》,並解除了取保候審, 陸勇重獲自由,為陸勇一案畫上了句號。

第三世界藥房:

印度仿製藥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不論是影片中還是現實生活裡,印度仿製藥都成了白血病群體能承擔得起的救命藥,而這背後的則是印度早已被人們熟知的仿製藥大生意。

在印度大部分人經濟情況不佳,買不起高價專利藥的背景下,印度政府制定了特殊的專利強制特許,無論專利保護期是否結束,該藥品都允許直接被仿製。

由於沒有對藥品化學成分的專利保護,印度的藥品價格為全球最低,一直受到貧窮患者和人道醫療組織的歡迎。

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指出,該組織有80%的抗艾滋病病毒藥物從印度購買。

截至2015年,印度有10500個製藥單元(工廠),3000多家藥企。從規模上看,印度藥品市場規模約佔全球市場2.4%,生產的藥品數量佔比為10%。

IBEF報告指出,印度的生產成本比美國低近33%,勞動力成本是西方國家的一半左右,而在印度建廠的成本也僅為西方的60%。

2017年印度藥品市場規模為296.1億美元,預計2011-2020年印度藥品市場將保持11.3%的年均增速。2020年,印度藥品市場規模或達到550億美元。

《我不是藥神》背後,是印度仿製藥近500億美元的大生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